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转型升级是景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9-3-8 8:51:38    www.citure.net  来源:环球收藏网    收藏本页
在新消费时代和文旅融合大背景下,中国许多景区开始进入新一轮转型发展周期,在此过程中,有3个比较明显的表现:

其一,以文化遗产资源禀赋为核心的文化类景区,在进一步深挖其文化价值并进行IP化产品开发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与周边旅游资源的互动,在门票经济之外,更多的是从旅游全要素发展角度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延展,以期在实现文化价值最大化变现的基础上,实现更综合的价值变现。

其二,以独特自然资源为核心的自然风光类景区,也开始深挖其所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依托景区已形成的旅游消费流量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推动所在地区从简单的观光游向具有特色文化体验的休闲度假游转变。


其三,更彻底的转型应是跳出传统的文化类景区和自然类景区向文旅类景区转型的思维模式,直接从文旅融合的思维方式重新发现和思考既有的景区资源价值、所在区域的综合转型发展和新一轮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变革,基于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全域旅游等多重战略维度进行新的发展模式、产品设计、项目规划、创新创业等,为景区发展和区域文旅发展寻找新的赛道,并最终实现“换道超车”。


在笔者看来,这些转型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景区和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是既有景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这些既有景区实现价值倍增计划甚至是更综合的价值变现的必由之路。这样的例子目前已比比皆是,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等。


以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景区(以下简称“海龙屯”)的转型为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经过地方政府、投资企业等方面几年的努力,海龙屯在考古发掘、景区规划等方面已打下良好基础,从文化遗产保护和景区建设角度来看也已经成型。然而,面对新的市场消费特点和用活文化遗产的新导向,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投资运营企业,都意识到海龙屯不仅需要常规的旅游化开发利用,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海龙屯”这一IP的文创化发展。


为此,在新一轮景区转型升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海龙屯从更多元的角度综合考虑其对整个遵义市乃至黔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生态的影响和塑造。于是,由当地的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景区投资方传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孵化器企业启迪之星以及价值营销策划机构方塘传媒,共同发起了海龙屯文旅创客大赛,并在景区配套的土司小镇打造海龙屯文旅众创空间等,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用科技、创意、创新、创业激活海龙屯这一文化IP,围绕这一IP构建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产业链,并以此带动当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重塑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生态。


在笔者看来,在景区新的转型发展范例背后,所体现出的最根本逻辑是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赋能,对此,既有消费和市场层面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还有政策导向上的合法性和战略性,面对这种转型趋势并作出具体的战略安排,人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做,如何实现更好的转型效果。


当然,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还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最新科技成果在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市场和创意的超时空连接作用,以完善的资本运营体系服务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并将单一景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纳入到所在城市地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生态重塑,全面对接甚至引领新一轮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变革。唯有如此,新一轮景区的转型升级才能成功,转型升级后的传统景区才能获得更大价值变现和更持久的生命力。(叶一剑)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