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马都—锡林郭勒—蒙古马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9-3-12 8:41:32      来源:镜间印迹 韩凤麟    收藏本页

  韩凤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01—2011年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9—2004年锡盟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为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内蒙古工商银行摄影家协会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锡盟文联副主席,代表作《走进沙尘暴》(组照)自2001年多次获全国各类影赛金奖、银奖、自治区第18界影展金奖、全国画报最佳作品奖、第21届国展优秀奖。曾第九届“咱们中国人”全国摄影大赛评委。举办《工行风采—草原风光》、《大草原—锡林郭勒》摄影展,出版画册《生命草原》、《守望草原》。

  马最早出现在58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叫做“始祖马”。第四纪初期大约100万年前,才变成“现代马”。50万年前,人类开始接触马。它们有着大自然赋予的美质,体魄强健,性烈慓悍,步态轻盈,精神高贵,在大地上自由奔腾驰骋,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

  蒙古马的祖先为普氏野马,也称蒙古野马。全世界现仅存普氏野马1500余匹,且均为人工放养的,野生的普氏野马很可能已经在自然界消失。

  普氏野马(网络图片)

  蒙古高原的游牧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驯服和饲养了马。蒙古马因长期在蒙古高原繁衍生息而得名,是在蒙古高原生态环境中,经过数千年选择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

  蒙古马体形矮小,皮厚毛长,其貌不扬,性烈顽强,野性十足,能踢碎狐狼的头颅;常年生活于半野生状态,风餐露宿,风雪无阻;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零下40度严寒无所畏惧,具有耐粗饲,抗严寒、抗病力、耐力持久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蒙古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被世人称为蒙古马精神。蒙古马是牧人亲密忠诚的伙伴,也是桀骜不驯的野性象征,在草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马的古老产地,自周朝、秦国时代以来,就有大量马匹源源不断传入中原。唐、宋时期在河北、山西北部靠近塞外草原南部边缘一带设有马市,元代时期,蒙古马则直接来源于塞外草原。明朝、清朝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都向塞外草原采购一定数量的蒙古马。

  从辽、金、元时期到清代,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察哈尔草原逐步成为主要养马地。清朝时期,在察哈尔草原就建立了清朝政府的养马机关—太仆寺,现今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和北京西单附近的太仆寺街就是作为“马政机关”所在地而成为地名永久留存下来的历史见证。

  蒙古马源于草原,也走出了草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靠着蒙古马驰骋于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版图最大的元帝国。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及评定西藏达赖喇嘛武装叛乱集团等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立下了不朽功勋,而蒙古马也一同被载入史册。

  蒙古马是蒙古人的生活伴侣和忠实朋友。蒙古族养马、爱马、敬马。游牧先民崇拜 “苍天”是万物之神。萨满教提及的“九十九个天神,就包括火神、山神、马神等,人们认为,马是“苍天”派生到人间 的通天之神。

  在草原,蒙古马不仅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平时的美谈。以马为题材的赞美诗、颂马词、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数之不尽。如西乌旗成吉思汗瞭望山和他的九匹黄骠马的故事,马头琴的传说,老马救主,儿马子勇斗恶狼,还有蒙古长调《小黄马》等,有关马的美谈和民歌家喻户晓,在草原源远流长。

  蒙古马又以乌珠穆沁白马和阿巴嘎黑马闻名于蒙古高原。乌珠穆沁白马广泛分布于东、西乌珠穆沁旗。相传古时,乌珠穆沁人从阿尔泰山向东迁徙时,所用的白马均为适应雪山生活的白马。

  成吉思汗祭祀长生天时,用八十一匹白马,七十七位萨满圣母,供奉九九八十一种祭品向大地上的所有神灵祭献哈达九十九天,以此祈求蒙古大地的丰收、安康、幸福和吉祥。草原上关于白马的传说,无不蕴含着白马孕育草原的富饶、保护祖先的灵魂以及富裕的象征等含义。

  草原自古以来,白马就被人们所崇拜,被视为繁荣昌盛和智慧的象征。据考证,乌珠穆沁白马属成吉思汗白马血统,是纯正的蒙古白马后代。2012年6月被国家正式认定为蒙古马优良种群,载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

  相传,在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兄弟别勒古台,十分喜爱分布在现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体格健壮、四肢发达、腰身长、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的黑马。为此,在他的分封领地阿巴嘎部落马群中黑色马居多,这些黑马就是阿巴嘎黑马的祖先,是蒙古马种群中的优良品种。2009年6月,阿巴嘎黑马被国家正式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1958年阿巴嘎旗宝格都乌拉公社组建了草原民兵连,因绝大多数民兵乘骑的都是 “僧僧黑马”,由此而命名为“黑马连”。1960年5月,“黑马连”第一任连长朝鲁巴特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每年初春,养马的牧户,都要对自家马群两到三岁的马子进行去势、打鬃、烙印、驯服等生产活动。这时的抓马、套马、驯马就成为这些活动的重头戏,也是最为精彩之处。

  赛马,也是蒙古人最为喜好的一种骑马娱乐活动。凡是“那达慕”、祭敖包、过本月年、家庭庆典等喜庆活动,都要赛马。特别是春夏季节民间赛马活动更多。冬季鞍马赛距离为10-15公里,春夏季少年儿童骣骑赛程为20-30公里。二到三岁马赛程为5至10公里,大马一般都在30公里左右。

  2000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纷纷举办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大型马文化节和赛事,2009年西乌珠穆沁旗的800匹成吉思汗大赛马和每年一届的白马文化节;阿巴嘎旗的“阿日哈都”黑马文化节;太仆寺旗的御马苑绕桶赛;白音锡勒的野马文化节,正蓝旗浑善达克四季那达慕,锡林浩特市的马都文化节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锡林浩特市凤凰马场高举中国“马文化摄影”大旗,精心策划了蒙古马“春夏秋冬”系列摄影采风活动,在此拍摄的有关马文化题材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种大型影赛中夺金摘银,吸引了众多摄影家和旅游者前来创作和观赏,已成为宣传锡林郭勒盟草原马文化的一张名片。中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马产业综合利用项目签约落地锡市,“中蕴杯”马文化摄影大赛也拉开了帷幕。

  锡林郭勒草原马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养马的牧户众多,马匹数量逐年增长。目前,锡林郭勒盟马匹数量已达15万多匹,蒙古马被录入《中国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10年4月25日,“中国马都”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马都”称号。

  蒙古马品质优越,品德优秀,品性忠烈,已被世人称为蒙古马精神。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相继椎出大型实景剧《千古马颂》、《蒙古马》等剧目,深刻演绎了蒙古马精神。这种精神已深深烙印在草原人们的心中,是草原文化的精髓。

  锡林郭勒盟具有马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匹品种优良,马文化的传承、马产品的开发十分活跃,通过举办以马为主题的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建设马文化景区、开发马文化专项旅游产品等途径,锡林郭勒盟已逐步叫响了马文化品牌,以马为核心的旅游业也快速崛起。

  锡林郭勒盟以“中国马都”为平台,充分整合全国马业资源,以马文化活动为龙头,以马匹交易、马产品生产、马业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不久的将来,“中国马都”锡林郭勒草原马文化及马产业将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备注】本文参考书目 《察哈尔史》、《乌珠穆沁白马》、《成吉思汗-蒙古高原》、《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蒙古马研究》等书籍。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