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非遗不只是一件产品或作品,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8-6-28 13:56:12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名单上,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榜上有名,整个江苏省也只有2个单位获此殊荣。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心逐渐由数量优先转变到质量优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传承与传播并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新理念得以落地并生根开花。

  资源丰富


  非遗不只是一件产品或作品,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


  苏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现有世界级非遗项目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2个、传承人50名;省级非遗项目124个、传承人95名;市级非遗项目159个、传承人334名;县级代表性项目528个、传承人536名。


  此外,苏州还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江苏省非遗传承示范基地3个、江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红表示,丰富的非遗资源,更加需要我们认识到“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在她看来,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非遗传承,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传承人群富有创造力的实践、独特的苏绣技艺、人们对苏绣的审美和欣赏,才构成了苏绣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整体。


  制度保障


  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动态 管理模式得到响应和支持


  2013年9月,苏州市出台《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国内第一个颁布非遗保护条例的地级市。在《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框架下,陆续出台《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性保护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修订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命名与保护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示范基地命名与管理办法》。苏州的非遗保护管理法制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了全面的保障体系,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还致力于创新动态管理模式。2016年和2017年,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分别开展了第一次苏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工作和第一次苏州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评估工作。李红介绍,这是根据非遗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苏州市域范围内创新开展的一项工作,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就建立传承人及保护单位退出机制做出的有益尝试。评估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评估程序和评估标准进行,一经开展就引起国内非遗保护领域的高度关注,更得到了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融入生活


  拓宽渠道品牌活动,近半数市级项目进场馆展示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深入了解非遗的魅力,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自2015年起针对不同群体,策划了“触动——市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体验”“寻踪——苏州非遗传承人进故宫”“艺见”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面对面等主题活动,连续举办三年来,这些品牌活动广受好评。


  此外,还与文博机构合作展览从而增加受众面:与苏州博物馆合作推出的“苏艺天工”系列展览,目前已举办8场次,参观人数累计超过160万人次,展览期间同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及文创产品研发;2016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苏州非遗展演月”活动,受到当地市民高度评价。此外,近年来我市非遗工作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主要涉及戏曲曲艺表演、传统工艺展示以及相关创意产品展销等。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还进行读本教材开发,进一步充实非遗进校园内容。自主完成了苏州市23个非遗项目的绘本制作,并与苏州博物馆联合出版了《知·苏》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涉及非遗项目19个。这些读本教材的开发进一步丰满了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此外,还精心组织出版了《苏州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图录》一套3本口袋书。


  李红介绍,非遗的文化魅力正多渠道、多维度地融入到苏州市民的生活之中。2016年4月,苏州市非遗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集中展示苏州非遗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近半数的苏州市级代表性项目在各类场馆中展示,有近三分之一的项目有专门的陈列展示场所。(苏州日报记者 梅蕾)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