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网讯:大年初四是农历正月初四,又叫做“羊日”。民间传说女娲补天时,先造六畜,后造人,而正月初四就是女娲造羊的日子。古语有“三羊开泰”一说,故而正月初四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民间传说正月初四这一天也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传说中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上天述职的灶王爷将在今天回到民间。而商家最为信奉的财神也在初四这天返回。又恰逢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商家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接神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以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接财神时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取“年年有余”之意。商家们期盼在来年能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除了接财神外,正月初五还有接五路这一习俗。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在传承过程中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在北方一些农村地区,还有绑火神的习俗,大年初四这一天,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象征着将噩运丢走,以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家里能无灾无难。
此外,在民间还有“扔穷”这一习俗。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折罗即是将前几天的饭菜折合在一起制成的大杂烩。同时要清扫室内,将垃圾聚在一处扔到外面。
从“祭财神”、“迎五路“绑火神”到“扔穷”,正月初四的这些民间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民俗文化融入年味,走进群众生活,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在节日里传承、发扬光大。(本文由中国城市文化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