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遗产 > 探索发现 > 正文
广东河源勘测出150公里粤赣古道 历史信息丰富(图)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8-1-8 15:44:03    www.citure.net  来源:羊城晚报    收藏本页

湮没的驿道、茶亭上,历史信息丰富;故老相传,这条古道上曾演绎过富商的慷慨、侠盗的传奇,还有王阳明的功业……

保存较好的三角山古驿道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实习生 黄涵琪

在河源,一条被“湮没”多年的粤赣古(驿)道重现,引起了省市政府和民间人士的共同关注,多方参与掀起了一次从官方到民间的探寻线路、挖掘古道文化、致力文化遗迹“古为今用”的探索。如今,这一条古(驿)道线路已经完成初步勘测,主道长达150公里。

2017年11月,《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正式出炉,未来10年,广东将要串联起11120公里的古驿道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并以此为载体促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古道“重现” 引起副省长高度重视

河源市和平县青州镇,常年云雾缭绕。在这个山高水长的地方,存留着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政府资料记载)的纵横古(驿)道。

被青州镇政府和当地民间文化保护热心人士陈仰天意外“发掘”的“千年古驿道”,其实在一些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眼中,是条代代相传的山间古道。

在青州古道风门垇段,这段路已经被清理出来。古道路宽1.2米左右,由一块块就地取材的砂岩、页岩等石头铺设而成。道路拾阶而上,蜿蜒曲折,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古驿道路线调查结果初步路线图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供图

沿着线路寻找,在和平县热水镇、浰源镇、连平县绣缎镇等,也陆续发现了一段段与之相连的古道。陈仰天和各镇政府认为,这条古(驿)道,连接着青州、热水、浰源等镇,北连湘赣,南接河源,沿着古道,甚至可以绕开九连山峻岭,便于商队运输,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这条穿越和平县多个镇的古道上,有着各类建筑遗址,也成了印证这条古道曾经繁华的证据。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此前,部分历史遗迹就已经被独立发现。其中,连平县绣缎镇的关爷埂古道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便被列入了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而位于东源县的赵佗故城、青州镇髻山亭、浰源镇界下山茶亭等,也早在此前,被列入过相关的考察和学者调研资料中。

2017年9月,一则“河源发现粤赣古驿道,全长66公里已有千年”的消息,让这条古道真正引起了省市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关注。

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高度重视南粤古驿道的发掘,这一段粤赣古(驿)道引起广泛关注后,广东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广州大学教授王元林与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庄伟光、广东省考古与研究所曹勇副研究员等学者到河源进行现场踏勘,并建议省市政府对其做进一步测绘和挖掘。随后省市政府委托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正式对这一条粤赣古道展开勘测,调查其线路走向和利用价值。

古道故事 王阳明在此“破山中贼”

在去年9月至11月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在青州、热水、浰源等地,勘测人员就陆续发现了文笔塔遗址、扬里垇茶亭、合栋茶亭、柑仔山茶亭、燕潭茶亭、马径亭、杨梅亭、上石缺垇茶亭、下石缺垇茶亭等数十处历史遗迹,尽管新发现的各处遗迹大多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但却为古道“重现”画出了详尽的坐标。

意外的发现,也打开了人们对当地久远历史文化的探索之门,找到了许多民间记载的历史轶事和文化传承。

对于这一条古(驿)道最早的由来,据和平县民间文化学者陈仰天和青州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称,古道最早为南宋期间隶属河源县大湖乡(明朝改名为宋烈乡)石马村的谢志鸿带领商队踩出了一条贸易通道,后为了便与外地连接,由他斥资,由官府承名,修筑了大湖至青州、热水、浰源连接江西龙南,再分叉转道赣州和湘南的古(驿)道。

这一历史被记载入了河源谢氏族谱中,该记载中,甚至还提到了宋度宗时期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时,曾对谢志鸿修筑古道、推动粤赣商贸发展之举大加赞赏。

而到了明朝弘治至正德年间,出自浰源的池仲容带领农民起义,常常洗劫商队,“劫富济贫”,该古道一度中落无人敢走。后池仲容遭到时任南赣巡抚王阳明率兵进剿,在古道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王阳明“破山中贼”的故事。

黄石坑石拱桥是和平县热水镇前往江西古(驿)道必经之古桥,于80年代重修。相传王阳明军攻打池仲容时,原桥曾被破坏。王阳明建县和平后,才在旧桥旁重建此桥。

清朝乾隆时期,宋烈乡大湖寨曾敖因女儿成婚要远嫁龙南县城,遂一掷万金,将古道重新修缮,还在阿髻缺山岭修建茶亭驿站,青州古道才又重新恢复昔日风采。

合栋茶亭位于热水镇中兴村通往和平县城的长约7公里的古道上,如今需要驱车翻越山岭才能到达,在古道勘测调查时,被二九二大队发现。

在和平县博物馆馆长吴更生和热水镇政府党委委员罗小玲的带领下,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了这个在历史上至少经过5次重修翻新的茶亭古迹。尽管茶亭已经年久失修,内堂外墙都已破败,但从墙上仍然可以找到5块不同历史时期的重修茶亭功德碑。其中,最早的一块记载了茶亭重修于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为道光二十一年及民国初期,而后两块石碑上,则无明确时间记载,推测为民国晚期和建国早期。茶亭歇息区的墙面上,还有书法题句“意在山水之间”。

古道价值 专家学者仍在进一步挖掘

河源是客家古邑,从秦朝赵佗建立龙川县至今2000多年来,东江上中游地区一直是岭南北接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古代此地以龙川县佗城为中心,而近代则以河源为中心,古道线路错综复杂,但大多因岁月侵蚀、城市变迁而湮灭。

二九二大队粤赣古(驿)道调查组组长陈洪仁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粤赣古道,空间上指广东通江西的官道和民间商道,从文献资料看河源至江西的主道至少6条,支道更多,呈网状分布,本次调查的线路是从“东源-连平-和平界下山茶亭”的古道。

历时一个多月,二九二大队勘测出了这一条古(驿)道的脉络。为了对线路进行分类,二九二大队还参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制定了具体的标准,以“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5类对古驿道保存现状进行描述,其中保存好~较差的均可修复利用。

陈洪仁说,这一条古道完整线路为由北至南从和平县浰源通往热水、青州,向南通往连平县绣缎、大湖、三角、高莞、忠信等镇,穿越东源县顺天、涧头、双江等镇,直至河源市区茶山公园,与水域相贯通,主道总长约150公里。

此外,这条古道的支道众多,呈网状分布,他们总共调查了主道支道共263公里,最终确认其中保存好至较好的有19.7公里,可修复利用的86.8公里。

和平县民间文化保护人士陈仰天认为,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古迹来看,一路有茶亭、驿站和关爷庙等官方驿道的配套,在修建之时必定是通过官方认可和支持,地位十分重要。

和平县博物馆馆长吴更生则认为,登记在县志上的古驿道,并没有此次挖掘出来的这一条路线,且该古道多为0.8米-1.2米宽,应是古代通商之道。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王元林的认可,他认为这一条古道应为民间的商贸通道,曾经起到过地区间移民、商贸交流、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

“古代有一些商道,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通商是有巨大价值的。但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等,作用大大降低了,也就逐渐废弃掉了。”

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这一条粤赣古驿道更准确的说法为“粤赣古(驿)道河源段”,其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对于河源境内的这条粤赣古(驿)道,省政府也是高度重视,已经将其列为重点开发的古驿道之一。”杜衍礼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去年11月出炉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表示,要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