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合肥市的城市阅读空间,不少市民在专心看书,孩子们在桌子上看书做作业,书籍摆放整齐,借阅区还有自助借阅设备,阅读已成为城市风尚。据悉,目前合肥已正式运营的阅读空间共23个,截至11月30日,共接待读者303万余人次,办理读者证35255张,外借图书570848册次,举办活动2078场。
“合肥城市阅读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图书馆+书店’的馆店一体模式。市民可以在此借书,也可以看书,更可以买书,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空间。所有在阅读空间借阅的图书,也加入‘共享书店’的阵营,读者可在指定书店通借通还。”位于合肥市紫竹苑小区内的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介绍道,根据读者的需求,该共享空间不定期对图书类型、数量做出调整和更新,同时,为让读者进一步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该阅读空间还经常性开展亲子教育、文化沙龙等活动。
2020年城市阅读空间将建成100个以上
然而回望过去,合肥市只有安徽省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三家公共图书馆分布在一环内,辐射范围和服务群众有限,如何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和公共图书馆数量少、分布不均的矛盾?合肥市从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以“需求侧”为导向,布局建设一批城市阅读空间,通过现在信息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服务体系和网络,不断推进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转型和功能升级。
从2017年开始,合肥由政府主导建成了一大批城市阅读空间,这些阅读空间布点大多数都在城市黄金地段。比如,包河区罍街悦·书房、蜀山区林间书舍、高新区南山书院等位于城市居民密集地,吸引了大批爱好读书的市民。
今年以来,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已经由城区逐步向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巢湖市拓展,年底建成50个。今后,合肥市将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努力把合肥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到2020年,建成100个以上的城市阅读空间,让城市阅读空间成为“百姓书房”。
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城市阅读空间首先是公共文化设施,市民无论长幼、贫富,均可免费在这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文化的氛围,实现零门槛阅读、活动和休闲。同时,城市阅读空间又是一个具有经营性的文化综合体,通过开发、集聚文化产业,既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又形成造血功能。
依托这一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提供低成本、开放式、便利化的发展平台,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吸附更多群体、扩大受众面,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合肥在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