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产业 > 创意产业 > 正文
把最好的演出放到最美的山水之间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8-11-30 15:20:54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本页

宾 阳

冬日的漓江,烟波荡漾,舟轻水寒。

在广西阳朔这座小城,和气候的四季分明不同,国内首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常年火爆,没有寒冬。2004年至今,这台节目已经演出6700余场,接待观众超过1600万人次。在它的带动下,山水实景演出已成为旅游演艺领域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开启了文旅融合的新征程。

上世纪90年代,作家梅帅元加入“下海”的行列,多次尝试后决定投身文化产业。“把最好的演出放到最美的山水之间完成。”现任中国旅游演艺联盟主席、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梅帅元,是《印象·刘三姐》的制作人,他回忆说,最初的创意来自阳朔漓江边的“闲逛”。“桂林山水”和“刘三姐”是广西两个得天独厚的品牌,为什么不让它们比翼齐飞呢?梅帅元的创意得到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的支持。1998年,梅帅元请来著名导演张艺谋担纲项目总导演。

联系张艺谋,是时任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马红英请原总政文工团团长左青牵的线。马红英说:“张艺谋认为这个创意很大胆,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

为了解决演员来源问题,1999年12月,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批复同意在桂林筹建“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聘请当时桂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胡庆玲做校长。2000年,学校以年租金20万元,租下当时桂林的工人疗养院作为校址。当年9月正式开学,第一批学生约100名。2003年,学校搬到阳朔,一直保持着300名在校生的规模。没想到,如今的“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成了为全国各大实景演出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2000年,“印象·刘三姐”团队争取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扶持专项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来做项目的修改完善和前期评估。2002年,项目获得广西维尼纶集团的投资,得到实质性推进。

2002年11月18日,博鳌亚洲旅游论坛在桂林如期开幕。11月19日晚8时,由“印象·刘三姐”团队制作的论坛闭幕晚会——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欢乐漓江》正式开演。当晚,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00多位有关国家政要和业界嘉宾观看了演出,反响强烈。这次演出,成了《印象·刘三姐》诞生的助推器。

2004年3月20日,历时5年零4个月、67位中外艺术家参与、经过109次修改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惊艳亮相,引起国内外旅游和演艺界的热议。在收获国内外游客和业界关注度的同时,项目营收持续攀升。2006年底,项目开始盈利;2010年底,票房总收入超过10亿元,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典范。

桂林市旅游部门的资料显示,2004年开始,《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让日渐寂寞的阳朔旅游二次腾飞,至2008年,阳朔旅游年收入从4亿元猛增到10亿元,景区和县城土地增值平均达5倍以上。阳朔县的酒店床位从2004年的3700多个猛增到2017年的7万多个,最高时达到9万个。多年来,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为阳朔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两位数的增量,由此派生的吃住行玩购等一系列收入,更是推动了阳朔乃至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今,当地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的200多位渔民都成了专职演员,他们与公司签约,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同时还享受保险和奖金。50多岁的木山村村民徐全发既是报幕员又参加表演,前几年盖了3层小楼。田家河村村民莫桂才通过参加演出增收,开起了“莫老爷”农家饭馆。

“村民收入、文化生活、价值观念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印象·刘三姐》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吴东才说,实景演出带动阳朔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印象·刘三姐》的探索,为国内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负责《印象·刘三姐》演出管理的桂林广维文华公司总经理李新杰介绍,《印象·刘三姐》走上正轨之后,当初的制作团队分解成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组成的“铁三角”组合领衔的“印象系列”和由梅帅元掌舵的“山水系列”,成为国内实景演出的实力派。目前,国内有300多台实景演出,遍布全国各地。

这几年,我国实景演出项目走向海外日益频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广阔。今年3月18日晚,梅帅元团队打造的第一部海外实景演出《越南往事》在越南会安上演,在当地引起轰动。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伟林说,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山水实景演出,打破了生活与艺术、自然与舞台、演员与大众的界限,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是现代艺术的“中国制造”。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