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推荐城市 > 正文
阳山传承非遗与桃文化的创新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9-5    www.citure.net  来源:www.citure.net    收藏本页

  桃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范畴。在美丽富饶的江南无锡,两者互相融合,熠熠生辉,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日前,阳山田园东方举行了题为“桃文化与非遗传承和创新”研讨会。惠山区文体局局长符志刚主持了会议,与会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踊跃发言,畅谈感悟,深入研讨,收获满满,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中国首家非遗主题民宿鸣珂里创始人:陈翠

  做为“空中飞人”的上海姑娘陈翠,驰骋职场多年,很想静下来,在田园山水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当她来到阳山旅游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果断地决定:在阳山开发一家高品质的民宿。于是她四处奔走,不出数月,一家非遗主题的现代民宿诞生了,她请来附近的非遗传承人,展出他们的作品。当天,陈翠女士还带来了桃花糕,请与会者品尝。 她还开发了蜜桃果酒,清香醇厚,还制作了水蜜桃菜肴,获得游客青睐。因桃结缘,以民宿为载体,她把桃文化深深地镌刻在了游客的心里,传向四方。

  

  无锡剪纸技艺传承人:陈静怡

  她,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百工坊排名(2002年11月23日评出)第32的著名大师,一切,皆因为喜欢,因为坚持。她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任何东西,只要她看过,便可以用纸剪出来。她的创作基于古法,但不囿于古法,融入了现代元素,借鉴了当代手法,因此,声誉日隆。她的作品,曾作为国礼连续六年赠送外国元首。近年创作的青花系列,旗袍系列等作品,推陈出新,在剪纸界独树一帜。《清明上河图》系列被日本博物馆永久收藏。她为会议带来了两幅作品,一幅为《福娃仙桃》,一幅为《福娃鲤鱼》,结合作品,谈了剪纸艺术应两条线并行坚持的观点,一条线是在传承中创新,有源之水长流,有根之树长青;一条线是在融合中发展,要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动漫文化、攀亲结缘,增强艺术性、观赏性、现代性。

  

  脚踏年糕制作技艺传承人:沈静娟

  沈静娟是玉祁脚踏年糕的第四代传承人,江西农大研究生毕业的她,毕业后和丈夫一起考取了天津市公务员,有着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然而小时候脚踏年糕的香味,时常在她的脑海里盘旋,她总觉得家乡的一切,似乎都在召唤她。于是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做起了脚踏年糕。

  她传承了父亲古老的制作方法,但她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设计一些新口味、新花样,并且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使这个原本只在玉祁街上卖卖的小吃,一下子走向了全国,成了美食界的网红。她说,要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遗产,必须对它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剥离,非遗的基因我们不能变,其它的包装、宣传形式等,我们都可以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来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的非遗产品,才能更好地走下去,才不会像大多数传统手艺那样,成为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这次与会,她带来了有着桃文化内涵的糕模,设想着回去后制作有着桃果味的年糕。

  

  王源吉铁锅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青青

  跟打铁有关的工作,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永远都是男人的事情。王源吉铁锅(苏锅的代表)的传承人,却偏偏是一个纤弱的女子,在她眼里,铁锅是有温度的,有生命力的。作为铁锅制作的世家,她从小耳熏目染,金色的铁水似乎会唱歌,被加工成各种精美的器具。近几年中国人去日本旅游,往往都会带一口锅回来,这着实刺激到了这个不服输的女子,她内心深处感到深深的耻辱和不甘。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跑到日本去买个锅呢,难道是我们中国人做不出好锅来吗?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了一款针对中国人高温高油的不粘锅,在我们老祖宗的古籍中找到了灵感,她用纯植物油涂在锅的表面,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无论煎炒烹炸,都是安全的。她说,她要让她的锅,走进带着烟火气的生活,就像阳山水蜜桃走进千家万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一样,只有走进生活的非遗技艺,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玉祁双套酒制作技艺传承人:姚永海

  玉祁双套酒制作技艺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其传人完善了双套酒独树一帜的“大酵法”酿造技艺。1994年,姚永海作为第六代传人学习“大酵法”酿造技艺。在人们日益追求新鲜刺激的今天,如何包装宣传,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宣传双套酒,姚永海每年都要搞一系列的展会和文化活动,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他还把酒的制作过程拍成视频,让大家更好地看到传统酿酒的方法。这样不但让客人放心我们的安全问题,也让大家对我们的传统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

  姚永海先生与陈翠女士商量着下一步如何将传统酿酒技术植入蜜桃果酒,开发出人们喜爱的新款酒品。

  

  无锡民间玉葫芦雕刻大师:袁宽宏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以来在民间有着喜庆祈福的意思。然而如何把葫芦刻出新意,让年轻人也喜欢它,袁宽宏边做边思考,一方面,他结合葫芦本身的外在形状和表面特点,进行加工创作,不局限于传统的寿、福,他把传统的书法、绘画与葫芦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很多好玩的产品来,深受年轻人和一些外国友人的喜爱。他说,目前非遗项目的传承出现困难,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但做为一项传统技艺,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创新,那终究是要走向没落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非遗项目如何与市场结合,加入新的元素,解决传承人的生存问题,让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这项艺术枯木逢春,我们一直在探索、实践。阳山脚下有个桃花岛,桃花岛旁边有个葫芦谷,他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葫芦谷去,如今,桃花岛是真的桃花岛,葫芦谷却还没有葫芦,让“福禄”扎根阳山,让非遗技艺在阳山开枝散叶,发扬光大,这也是他的愿望。

  

  桃木雕刻制作技艺弘扬者:唐海军

  唐海军是阳山本地人,是阳山第一批大规模承包桃园的农户。从小爱琢磨、爱动手的他,不但把水蜜桃越种越好,还很有品牌意识,注册了玉露牌阳山水蜜桃,大大提高了商品附加值,扩大了阳山水蜜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如此,爱琢磨的唐海军又迷上了老桃树和桃核,从事雕琢创作。在他手里,各种桃雕作品,如桃剑、桃如意、手串、祈福挂件等,带着浓浓的乡土味,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传播桃文化。他让阳山桃雕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青春。本世纪初,唐海军组织成立了桃文化研究会,开展相关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动桃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研讨会上,他表示要满腔热情的走在桃雕文化这条路上,让阳山的桃雕文化走向世界!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老手艺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如何保护、发掘、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不论是桃雕、脚踏年糕,还是王源吉铁锅、无锡剪纸、玉祁双套酒,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创新将技艺传承下来的传承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知、审美也在不断的变化。艺术做为人们生活的最直接的反映,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何在坚持非遗基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们在思考,他们在行动。

  陈静怡女士说,剪纸做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必须得不断的创新,比如,以前人们总是剪一些有吉祥意义的图案多,比如年年有余,双喜临门等,现在,年轻人觉得这太老套了,毫无新意,要打开年轻人的市场,就要知道她们在想什么,比如,他们对舞蹈感兴趣,就可以创作出一组舞蹈的图案来,甚至现在流行的文学作品中的场景、人物,都是她学习创作的对象。当剪纸这棵老树发出了新芽,它就活过来了。把艺术元素转化为商品元素,以此来鼓励年轻人加入到这个传承、宏扬民族文化的非遗队伍里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我们一直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尝试。

  沈静娟女士也说,我们传统的年糕,口味比较单一,年轻人更喜欢西式糕点的百变多样。他们不喜欢这个口味,自然也不会对它的制作感兴趣。所以我在城里开了一家门店,在进门的地方,设计成一个软软的小空间,客人进去一脚踩上去软软的,这就是我们脚踏年糕的感觉。他会觉得新奇,再加上服务人员对脚踏年糕这种传统技艺的讲解,让他们对这件事感兴趣,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体验过程,检验感是会带动消费的。同时也通过这种体验,把我们的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播给了客人,让我们的文化在体验中得到认知和加强。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任重道远。要想作品能够吸引人,就要在创作形式、创作内容上有所突破,同时在宣传手段上,更多的借助网络的力量,让传统的直线式传播变成引爆式传播。

  中国的传统手艺,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兴盛,并走向辉煌,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个传统手工技艺又迅速的消失了,终于成了我们只能在影视作品或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古董。那么如何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它、发扬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社会在剧变,我们的传统手艺又应该做哪些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来自惠山区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代表陈静怡、姚永海、袁宽宏、唐海军、沈静娟、王青青和全市首家非遗主题民宿总经理陈翠女士,相聚在阳山田园东方拾房书院,就"桃文化与非遗传承与创新"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思想的火花碰撞出喜人的成果,为全区三十项非遗项目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与会者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收获满满。今后,我们将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为广大艺术家架设沟通、交流和提高的平台。让非遗事业在惠山大地重放异彩!让我们的优秀民俗文化,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