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提升文化自信——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9-4    www.citure.net  来源:www.citure.net    收藏本页

  9月1日,在结束上午的作品展开幕式暨贵州美术馆开馆仪式后,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创作座谈会于当日下午在贵阳举行。

  主持座谈会的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梦龙说,本次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创作座谈会,就是特别要倾听全国美术、书法界大家和名家的声音,倾听文史和文艺理论专家的声音,尤其要倾听远道而来的省外获奖、入选作者和应邀而来的全国美术、书法界嘉宾朋友的感言、建言。

  中国美术学院壁画艺术系主任、教授张敏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胡寿荣等参展书画家代表,与大家分享创作“双百”工程作品的心得和经验,全国美术、书法界名家,省内外文史、文艺理论家以及兄弟省区协会相关专家,畅谈“双百”工程组织与创作成果并点评得失。

  

  贵州风貌为艺术创作带来灵感

  本次“双百”工程作品展以“多彩贵州”为主题,向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选题作为参考,内容涵盖贵州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山地文化以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等多个方面,省外艺术家为了创作多次来到贵州,深入考察、采风,为作品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人文景观表现多福之州

  张敏杰(中国美术学院壁画艺术系主任、教授):贵州是文化之州、生态之州、多彩之州、民族团结之州、美酒之州、多福之州。我这次入选的作品,以土家族的人文风情为题材,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我参加贵州省文联组织的活动到了铜仁,感受到独特的土家族风情。通过选择人文景观来表现,画面以土家族生活的地区为主,有梵净山等景点。

  为达意境不断努力

  高庆春(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专属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参与这次创作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的作品是唐代孟郊的一首赞美贵州的诗,一共110字,写了两次,为了达到那个意境不断努力。贵州近几年来突飞猛进,这种进步在全国的展览中都能看得出来。贵州高校的创作团体,也在不断推出很多优秀作品。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贵州的展览办得更好。

  展示作品很见功力

  孙晓云(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作为此次的创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摘写了《徐霞客游记》,因为作品比较长,所以尝试了多种方法,根据场馆的大小进行创作,这样便于巡展。这次的作品都很了不起,特别是一些对贵州文化进行描摹的作品,能在短期创作出来,很见功力。以前写生来过贵州凯里,贵州是很值得留恋的地方,以后我将尽自己的力量支持贵州,多来往,多交流。江苏美术馆也要向贵州美术馆学习。

  

  部分展出作品

  多彩贵州的艺术表达

  艺术家们以书画作品呈现“多彩贵州”,贵州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而艺术家们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也为贵州带来了更多关注度。

  书画让更多人认识贵州

  胡寿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双百”工程以多彩贵州为主题,多彩贵州的内涵在近几年来已经深入人心。我曾在采风中对家乡的贵州人说过,要把环境保护好,留住青山绿水。贵州的人文景观有多民族特色,十分有个性,以前宣传多彩贵州都是通过舞台艺术展示,这次是通过书法和美术。此次我的作品是布依族蜡染,用蓝色展现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让更多人认识贵州。

  从高原迈向高峰的一个标志

  潘文海(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刻字专业委员会主任):“双百”工程气魄宏大,我看到了几篇大幅巨制的作品,能感受到宏大的气魄,这个气魄来源于贵州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这也是来源于多民族的深厚底蕴、贵州发展的宏阔视野和贵州人民的文化底气。第二个感受是,这个工程操作严谨。全国来稿很多,选出140篇,过程很不容易。“双百”工程的推出,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一个标志。另一点感受是,这次展览影响深远,它集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及经济文化发展成果于一体,对贵州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全国其他省市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和模式。

  贵州美术家有持续创作力

  吴长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版画博物馆馆长):这次“双百”工程组织了大规模的选题,今天看了作品,感觉质量不错,特点十分突出。贵州美术家有持续的创作力,不仅出好作品,也出了大美术家。作品中,除了画面的美感外,还十分有内涵,特别是在展现多民族聚居的特色和贵州风情方面,很突出。贵州美术家作品质量耐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值得全国美术家学习的。相信“双百”工程二期作品在现有的基础上,还能做得更好。

  艺术创作追求令人折服

  刘健(中国美协原秘书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画学会副主任):贵州天空湛蓝,自然生态繁茂,多民族绚丽朴实,历史文化丰富。贵州的美术家流露出对这块土地的眷恋,乐此不疲地写生,以朴实无华且非常具有爆发力的创作,给美术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贵州美术家的作品,让我看到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和追求,他们整体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追求让我折服。这次展览,让我看到贵州美术家与全国美术家很好的互动,他们的创作体现了贵州文化生态的依托,希望在二期中,能对原生态的阵容有完整的体现。

  

  部分展出作品

  培育与发展同步推进

  座谈会上,不少艺术家也为“双百”工程以及贵州书画艺术发展的未来提出不少建议,在为艺术呈现提供平台的同时,艺术人才培育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历史记忆传承的最佳方式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著名美术史论家):这次“双百”工程中,贵州画家占了30%。我认为创作还是要以地方画家为主,因为他们对这块土地最熟悉,他们一辈子生活在这里。我建议将来的工程,可以以贵州画家为主要创作群体,让他们展示自己。“双百”工程展览和美术馆的开馆,提升了人们对美术的关注,我们也看到了贵州美术馆的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记忆,也有新型的建设,这是历史记忆传承当代文化的最佳方式,这对贵州美术馆形象塑造非常重要,作为西南地区有这么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和设施建设,是有前瞻性的。

  加大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

  盛崴(《美术》杂志副主编、著名策展人、评论家):“双百”工程,气势宏大,名家云集,直接表现核心价值观。从创作方面说,有一些作品是十分适合大尺寸,比如人物多、历史情节复杂的;但有些画不适合大画面,会因此显得大而空。从展览角度说,大小兼有比较好,大小兼有,从观感上来说就像一首歌一样富有节奏。另外,形式多样是这次展览的最大特点。第三,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凸显。青年美术家有实力、有活力,是这次画展的特点。应加大本土画家的比例,扶持青年艺术家的梯队和力量。

  贵州进步令人欣喜

  姜澄清(中央文史馆馆员、贵州书协名誉主席、著名美术史论家):我在贵州生活了63年,把贵州当成了故乡,对贵州的变化感同身受。这次展出,贵州做得不容易,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双百”工程提供有力支持,让人十分感动。整个工程的评审过程十分公平,本次评选投稿的参与者众多,我们评委评选的时候非常辛苦,但选出的作品我十分喜欢。看到贵州进步,我很高兴,我要为贵州多尽一点力。

  

  部分展出作品

  凝聚国内优秀艺术家的心血力作

  “这是贵州首次面向全国书画界开展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书画创作征集活动,凝聚了国内众多优秀艺术家的心血之作,必将载入史册。”这是9月1日,在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作品展开幕式暨贵州美术馆开馆仪式上,嘉宾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双百”工程一期展出书法、美术作品共140件,其中约有70%是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艺术家之手。展览现场,各地艺术家们在作品前流连忘返,不时相互交流创作心得、观展感悟。

  

  开幕现场,观众对新落成的贵州美术馆也充满了好奇,整个主展厅内部几乎没有柱子,观展体验更加流畅,每一件书画作品旁不仅附有作品名字和作者信息,还有精炼的作品简介,辅助前来观赏的市民深入理解作品。

  据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介绍,贵州美术馆建设工程于2015年8月正式动工,历时两年完成建设,分为新馆和老馆两部分,两馆间由玻璃幕墙连接作为仪式大厅,形成自然衔接,可开展小型活动。全馆总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展线长度1200米。新馆共分为四层,地上一层为主展厅,二层为恒温恒湿展厅,三层为自然采光展厅,每层展厅面积为1000平方米,集美术作品征集、收藏、研究、保护、展示、教育、艺术交流为一体,整体规模和体量在西南地区都算比较大型的。

  

  陈争告诉记者,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设施,在馆内空间设计、恒温恒湿系统和灯光照明方面都有很大投入。除了充分发挥收藏功能外,更重要的功能是为大众文化服务,不仅为大众免费开放,还将与各专业院校、中小学校联动,进行一些艺术培训,充分发挥其教化功能。

  作为贵州美术馆开馆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双百”工程(一期)展在9月1日至11月1日期间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如何更好地欣赏这个汇聚了全国名家之作的大型展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给出建议:“‘双百’工程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不是单纯的艺术展览,全国各地的名家以贵州风光、文化作为创作题材,展现的是多彩贵州的历史、人文、风景,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仅看作者的技巧和意图,更可以从作品中看到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