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人物 > 人物故事 > 正文
闪光的石头———记全国政协办公厅总值班室党支部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9-27    www.citure.net  来源:人民政协报 秦志勇    收藏本页

因为梦想,一群年轻党员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总值班室党支部。

他们团结,他们和谐,他们坚持,共同守望着一部永不占线的电话,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一道永不关闭的大门,甘做前进道路上一枚小小的铺路石,坚守平凡,崇尚光明。

——题记

2015年11月3日,李阳平从湖南嘉禾县北上进京履新。

他是从基层遴选进入全国政协机关的副处级干部,担任秘书局总值班室副主任。此前,机关人事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李阳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考察,从县委书记到村支书都谈了话。

李阳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从读大学,毕业后打一年工,考入县政府办,先后担任两个乡镇党委书记,再到担任全国政协秘书局总值班室副主任,他的成长足迹,浸透着一个农家子弟的梦想和坚持,是踩着山道上的青石板一步步走过来的。

那天火车驶离车站的时刻,他的耳畔响起了家乡那位革命前辈夏明翰的话: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

而当他加入总值班室党支部的时候,他看到,那里有一群像他一样、怀揣着青春梦想的年轻共产党员……

一部永不占线的电话

参回斗转,玉盘挂天宇。

忙碌一天的全国政协机关渐渐安静下来,只剩灯火几处。位于南楼505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总值班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宿正伯正在值夜班。

叮、叮、叮……

这么晚电话响,多年工作的经验告诉他,要么是突发事件,要么是不好处理的“麻烦事”。

一接电话,直觉告诉他,这是来自民间的“疾苦声”。是一位老乡遇到了困难,拨来电话,渴望得到“上面”的帮助。

问题很具体,也超出了总值班室的职责范畴,宿正伯本可礼貌地表示“帮不了您”;但他没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老百姓相信党和政府,相信人民政协,对电话的另一头充满期待。自幼在山村长大的他,深知这份期待的分量。

政协不是权力机关,总值班室不是信访部门,但不能以这个由头拒绝老百姓。能帮助解决问题,自然要尽力;即便帮助不了什么,倾听也是很重要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哪能简单粗暴地说“不”、“不行”和“不知道”呢?

宿正伯的故乡在山西忻州,那里是黄土高原。高原上有不少石头,有些埋在土里,有些散落各处,有些铺在路上。他最喜欢铺路的石头。父亲是基层干部,18岁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在多个乡镇担任过主要负责人,架桥、铺路、办教育、兴企业、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小耳濡目染父亲带领群众奋斗的创业史,他也梦想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也要为社会架桥铺路。

总值班室是机关内部运行的枢纽和外部联络的窗口,也是宿正伯2003年考入机关后的第一站,一干就是5年。2014年秋,按照组织安排,怀揣着对总值班室的深厚感情,他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南楼505。甫一上任,他就召集党支部会议,拿出了《总值班室近期工作纲要》,准备好好干一场。制度经纬、“零差错”追求、“产品质量”提升,三把火从内心燃起……

不料,火星刚点着,就差点被浇灭了。原来,总值班室在编印一期《政协工作情况周报》时,不小心漏印了一些重要内容,有领导严肃地批评了他。宿正伯心里湿漉漉的。这让他想起,在工作交接时,秘书局办文处处长、前任总值班室负责人孙薇曾向他传经,要把工作做好,一个字:盯;两个字:死盯!这次,就是自己没有盯住。他暗下决心,要牢牢盯住每一个环节。

光靠一个人死盯,能盯得住么?宿正伯琢磨,一个人就算浑身是眼,也有走神的时候;但人人抖擞一起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股力量,就在他身边奔腾。

秘书局有33名同志,全体都是共产党员,设有党总支。下设总值班室、会议处、办文处、综合处、机要文电处、档案处、机关保密办等七个处,均建有党支部。有人形容秘书局党总支像一只蜜橘,七个党支部就像瓣瓣相连的果肉,同生共长,同甘共苦。时任秘书局局长、不久前履新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的杨小波,就把微信头像设计成为一个卡通蜜橘,一手捧书,一手托球,文武兼修,颇具味道。

总值班室党支部是办公厅和秘书局的“值守班”、“服务哨”,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主要面临三类“战斗”:“阵地战”,指可预期、有准备,能够通过排兵布阵来完成的任务,如每周的秘书长碰头会、综合处长会议的会务服务工作;“攻坚战”,指需要在限定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披荆斩棘、闯关夺隘的任务,如每年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大会总值班室的组织服务工作;“遭遇战”,指随时来临、不可预期,必须马上应急完成的任务,每接到一个电话都有可能意味着一场硬仗。

电话铃就是命令;军令如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天上午11点,负责政协大会证件办理工作的总值班室第二小组接到紧急电话,国务院各部委改由主要负责同志列席当日下午的政协全体会议。

一个简短的电话,需要做的工作却极为繁杂。总值班室立即高速运转起来,迅速将情况逐级上报领导,随即马不停蹄联系沟通部委、收集审核信息、赶制表格、电话确认、打印席签,并与人民大会堂对接警卫、交通、入场等事宜。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笔尖在纸上沙沙行走,手指在键盘上铿锵敲击,犹如一部复杂急促的交响乐章。

到中午13点,“战斗”告一段落,留给大家半小时空隙,接着就要赶往人民大会堂,去大会现场做衔接、组织和引导工作。此刻,饭点已过。即便食堂有饭,也来不及吃了。同志们泡了几碗方便面。参与这场“战斗”的孙伟讲了一个细节,当时仅有一碗辣味面,大家都想吃,但互相谦让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都笑了。事后,第二组小组组长李阳平说,此情此景,他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

还有一次,总值班室接到办公厅领导紧急电话,要在半小时内,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常委会议厅参加会议,通报中央有关精神。任务来得急,容不得半点耽搁,大家二话不说,分工合作,有的坐镇指挥,有的接打电话,有的赶赴会场,在所有日常工作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完成了任务,一切井然有序。

这里,永远是忙碌与穿插的节奏。从2015年1月到2017年初,时任秘书局副巡视员的杨兵曾分管总值班室,也是支部成员之一。他说,大家在“演奏”计划中的“乐谱”时,随时会插入新的“音节”。为此,他用“服务前台、联络总台、信息平台”来描述总值班室。在这里,一上班,就投入“战斗”;只要人在,就有活干。平日里几乎没人能准点下班,有时刚回到家,一个电话来,就被喊回去干活。有的同志住在附近宿舍,就顺理成章地“拥有”加班之“便利”;还有的同志住得远,一忙起来,干脆就以办公室为家了。

总值班室永远都有人在值守。白班劳累,夜班更累,且值完夜班还要连轴上次日白班,任谁体力都吃不消。为此,秘书局党总支研究后决定,安排全局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近20名同志轮值。

有了团队,困难何惧?不少年轻同志冲了上去。如今在会议处工作的于一,从2010年起曾在总值班室工作过6年。只要谁有困难,他说上就上、该冲就冲,最多时一个月值了15天夜班。

值夜班不仅考验体力,也考验能力。于一为此分外小心谨慎。他不断摸索接电话的礼仪和规范,做到耐心细致、热情周到;他制作了一个电话表,里面有各种应急号码,以备查询之用;如果是群众来电,他会在翌日电话回访,进一步了解百姓诉求。

在于一童年记忆中,父亲不管多忙,每周日都会用一辆大自行车,驮着他去公园玩。一路上,斑驳的阳光穿过树叶洒在身上,亮亮的,暖暖的。这一风景,让他的生命洒满阳光,他也习惯于用这些光和热去温暖别人。

2007年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于一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做过2年“三支一扶”志愿者,被安排在党群工作办公室。去的第一年,他琢磨该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廊下镇有31家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有13000余名在册员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基本上没和员工签订像样的劳动合同书。他用了大半年时间,骑着单车一家家跑,推动企业把合同书全签了。与此同时,他也把每家企业人数、困难员工情况、就医看病困难等摸了底,并促成镇班子和贫困孩子结为帮扶对子。

基层工作的经历,让于一积累了不少群众工作的经验。2010年,他报名参加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公务员考试。被录用后,于一常常想:在基层帮助群众,手里有一定的政府资源;在总值班室工作,面对百姓的诉求和困难,手里没有行政资源,怎么办?他想到了服务。

服务,是内生动力,是总值班室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服务,是洁白无瑕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彻底的,是不带任何私心的,是不需要回报的。只要全心全意,就一定能暖到人心坎里。

服务,不是口号,要见行动!这是总值班室党支部的明确要求。

总值班室的服务性工作到底有多少?

以2016年为例。办文,全年编印《值班日报》255期,《政协工作情况周报》50期,《秘书长碰头会综合汇报》47期,处理呈批件4874件,办理领导同志批示4565件;办会,全年服务的秘书长碰头会42次,机关综合处长会45次,其他方面的会议10余次;办事,全年统筹协调政协视察考察调研106项、131次,协调办公厅领导出席有关活动50余次,处理委员信息变更1000余条,编印《委员通讯录》和机关各类电话表(本)11种,接打电话数、办理临时交办的事则难以统计了……

今年2月新加入总值班室队伍的李博,刚来被安排编印电话表,他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是一门“功夫”:既要动嘴协调,也要动手画图;不仅任一名字、职务、号码都不能错,而且要做到“出手的东西一定要漂亮”。

忙,是X轴;通,是Y轴。

杨小波说,“清醒、准确、畅通”是总值班室的精神,是岗位的要求,更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具体体现。为此,通,是死任务,要时刻确保所有工作和环节通畅!

翻开汉语词典,“通”字的基本含义有:没有阻塞,可以穿过;用工具戳,使不堵塞;连接;传达;了解、懂得;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流畅;普通;整个、全部;量词,用于书文电报。看起来,这些词意都可用来形容总值班室的工作特点。

太忙也带来问题。大家说,党支部唯一的女同志朱明忙得没时间谈恋爱;朱明自嘲说,她连感受失恋的时间也没有……

在普通日子里,总值班室每天要接到百余次电话。其中,领导同志处来电约占10%,机关外部来电约占40%,内部来电约占50%。秘书局曾组织专题研讨会,研究“如何接打工作电话”,6位同志作主旨发言,就基本要求、必备常识、礼貌用语、规范程序、业务素质以及处理办法等提出建议。会后,编印了《总值班室接打电话工作手册》。

原来,电话里奥妙这么多:接电话有“十步曲”,打电话有“六字诀”;“铃声不过三”是接听的最佳时机;还有“电话四字经”———服务政协、服务委员、服务党派、服务机关、服务群众、服务地方……一部小小的电话,承载着满满的功能。

曾在总值班室工作过多年,现任秘书局保密办调研员的王福安曾遇到一件事。有一次,他接到厦门一位七旬老教授的咨询电话,因对方耳背,只好一再提高音量,直到对方听清楚为止。电话一说完,有领导批评他,能小点儿声音吗?声音大得像吵架!尽管被误解,有委屈,但他心里亮堂堂的。

这是一部通向未来的电话,一部永远有人守候的电话。为了守候这部电话,一代代总值人任劳任怨,秘书局轮值夜班的同志们也无怨无悔。大家像一块块铺路的小石头,共同铺就一条通向远方的大道……

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2015年10月,一位老共产党员加入了总值班室党支部。

在近两年时间里,只要工作安排允许,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党支部全体党员会议上,带头讲党课、听党课、谈体会,至今已参加10次。他专门讲: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一件件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事一天天做好就是“不平凡”。话语温暖亲切,充满力量。

这位老党员,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张庆黎同志。

宿正伯说,张庆黎同志的加入,使总值班室党支部涵盖了全国政协领导、机关领导、局领导和处室干部四个层级,从国家领导人到科级干部都有,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全生态的、具有标本意义的党支部。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对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成长影响深远、帮助很大。

把简单的事一件件做好就是“不简单”,这让曾借调到总值班室工作的张合举感同身受。

他在政协机关信息中心工作。业务往来中,他认识了某公司一名工人,叫赵福旺,负责电子信息工程施工,话不多,学历也不高,但很有些影响力。起初他有点不解。他俩第一次接触,是在政协常委会议厅电子会议系统改造工程中。有一次,主席台桌面上液晶显示屏需要焊接插头,每个插头里有15根细线,一根没焊好,显示屏就会缺色。三个人,焊27个插头,赵福旺才焊了7个,也没看出来有啥不一样。但在调试过程中,其他两个人焊的插头毛病不少,只有赵福旺焊的从不出故障!这就是“螺丝钉精神”!张合举想,这也应该是总值班室的一种精神!

张合举说,做一枚螺丝钉,貌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钉子虽小,要的是大局意识;岗位平凡,要的是奉献精神;天长日久,要的是坚守精神;压力千钧,要的是担当精神;不能单打独斗,要的是团队精神!

总值班室里有一件很简单的活,手工分装《值班日报》工作,每位值班人员都干过。干这活,装完一般要40分钟,急不得。有些信封装1份,有些装2、3份,最多装7份,寄给全国政协领导、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协。装的时候要折叠整齐,把文件头放上面,让人一抽出来就可看到。活儿简单,一天天干好也不容易。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难度再大的事也能干好;如果不认真负责,难度再小的事也会出错。

把平凡的事一天天做好就是“不平凡”,张超有切身体会。

2010年8月,23岁的张超在考上江苏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后,被安排到邳州市炮车镇工作。他住在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天早上7点要把镇政府楼道清扫一遍,还要打扫楼里的公共卫生间,一扫就是一年多。发报纸、端盘子、扯网线、修电脑……什么杂事苦差他都干过。一个副镇长把一切看在眼里,鼓励他说,你不要觉得自己干得辛苦,这些都不是给别人干的,是为你自己干的。

参加工作一个月后,镇党委副书记张云见到张超说,试试你的活儿吧,写一个报告。好不容易“捞”到这个机会,他使出了“洪荒之力”,张云很满意。于是,他又承担了全镇的文字材料工作,在一年半时间内起草了168篇文稿。2012年1月,邳州市委组织部门来镇里考察推荐年轻干部,100多人无记名投票,他得了满票。

后来,张超被提拔为邳州市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邳州是人口较多的县级市,有190万人口。市委工作非常繁忙,光大大小小的会议一年要召开200多场,这些工作都落在秘书科。他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时间长了,也摸到了不少窍门,渐感得心应手。有一次,上级领导到邳州调研,秘书科负责活动安排。张超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且对邳州城乡路线都很熟悉,等他认为各种细节落实妥当之后,就拿着活动安排方案给市领导审阅。不料百密一疏,市领导发现调研组主要领导名字写错了,十分生气,当场大发雷霆。

众目睽睽下,张超无地自容。

他一直记着一句话,那是邳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旭告诉他的:“在市委办公室工作近十年,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自己犯过的错误。当你把犯过的错都记住了,就能把工作干好了。”

到总值班室工作以后,张超唯恐再出错,瞄准“零差错”工作目标,把工作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列举下来,包括文件办理、日报周报编辑、会议组织、值班工作、电话表印制、安全保密、综合协调等十个方面,共221条。光《值班日报》编辑中的风险点,他就列举了29条。这一成果,是2015年之夏完成《总值班室工作制度》之后,又一规范性基石。

张超悟出一个道理:平凡,是一门功课,是一所学校,是一种修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操,也是一种态度。

在总值班室党支部里,朱明挨批评是最少的。

这得益于她的认真。不管自己岗位多么平凡,她都会认真对待好每一份工作;而且每做完一件事,她还会返回来再把一道关。

朱明出生于安徽亳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淘气,母亲对她管教非常严厉。有一次,她放学回家光顾看电视,忘了做作业,听到开门声,赶快关掉电视。母亲进门,一摸电视机壳还是烫的,就揍了她一顿。母亲说,电视是永远看不完的,功课一旦落下,就难以补救了,一定要学会自制,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这句话激励她至今,并成长为全国政协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朱明研究生毕业后考上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到朝阳区豆各庄乡工作。她工作努力,不久被任命为一家乡镇企业的副总经理,负责公司行政和人事工作。一次,她无意中犯了一个错,领导当面批评了她。事后,领导告诉她,愿意去批评你的人,是你应当感激的人,公开批评不留颜面,是为了让你长记性。

她记住了,发自内心地感谢当面批评过自己、当面指出不足、提出意见的人,决心克服自己在工作中的怯懦心理,一切以工作为重,决不辜负信任。不久后,乡里安排一些人到公司就业,但有几位上班时吊儿郎当,且不服管。朱明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对不良工作作风点名严肃批评,并进行岗位调整。这一过程,不论年龄大小、家世背景,只论工作能力及其与岗位匹配度,一视同仁。逐渐,公司风气得到好转,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认真,负责,对自己如此,对同志也是如此,朱明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成长的,甚至有领导表扬她的工作是“免检”的。

崔靖一,会议处的年轻干部,也是到总值班室值夜班的工作人员之一。2009年,刚到秘书局工作不久的他,拟写了一份批示件,交给杨小波审阅。拟写批示件本不复杂,但他没经验,写得有些啰嗦,也不太通顺。杨小波看到后,认真做了修改,并附了一张黄色便笺纸退给他,希望他“再加推敲,力求精炼,避免重复”。这张便笺纸对他的刺激很大,他把纸取下来,郑重地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时不时看一下,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一压就是8年。

8年间,崔靖一做事特别细心。他在秘书局专司办理邀请全国政协领导出席会议活动事宜,责任重大。他玩命工作,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今年,因岗位变动,他把工作以来的经验心得,原原本本整理出来,变成了一份1万多字的工作指南,全部留给接手他工作的同志。可以想见,这篇万字文背后,记录着他成长进步的多少个点点滴滴和日日夜夜。工作技巧可以有,但苦功夫、笨功夫是谁都绕不过去的。

每周五,是总值班室一周内最忙碌的一天。一早,要组织召开机关综合处长会议,机关各室局同志在会上预报工作、交流体会、周知事项。会后,总值班室要收集、汇总、整理各室局下一周的工作情况,印制相关统计表,并为下周一召开的秘书长碰头会准备综合汇报材料。这个综合汇报,包括本周已经完成的工作、重点工作小结和下周工作安排,以及近期重点工作等。许多信息要反复核实,有的安排要等到傍晚才能确定。同时,还要汇总编印一周来的批示件,编辑《政协工作情况周报》。每周五,每个人,都要加班到很晚。早则夜里10点,晚则凌晨。

在这里,没人敢说自己是最晚一个下班的。杨小波曾任过总值班室主任,担任秘书局局长后一直带头加班加点。现分管总值班室工作的秘书局副局长唐柳成,也曾担任过总值班室主任。无论在主任岗位,还是在副局长岗位,唐柳成每天都很晚回家,甚至会错过末班地铁。

但不管他多晚离开,背后的总值班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这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守候着平凡,守望着信念。有人说,家里的那盏灯,是在守护亲情;海上的那盏灯,是在守护平安;心中的那盏灯,是在守护梦想。

唐柳成说,灯光意味着光明。总值班室的工作既简单,又不简单;岗位既平凡,又不平凡。在前进道路上,必定有一盏灯在前方等你。

一道永不关闭的大门

李阳平摸出钥匙,打开了一道门,这是他在北京的家门。这是一间14平方米的宿舍,他和机关四局鲁飞宇副处长合住。

到北京工作已有一年多时间,目前,他不仅完成了角色转变,而且积累不少工作经验。

在他来总值班室前夕,有人说,你从28岁开始,就连续担任了6年乡镇党委书记,这样的经历已经让人艳羡不已,为什么放着在当地的大好前程不要,非去中直机关从头做起,不可思议。但李阳平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将熟悉的基层实际与政协机关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突破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构建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架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家里有60岁的母亲和5岁的女儿。进京前夜,一家人话别。母亲说,不要担心家里,要珍惜难得机遇,扎扎实实工作。像以往,每次出远门,母亲都会亲手制作好剁辣椒,让他带上。因为牵挂,李阳平只要遇见老人和小孩,见到基层来的同志都会倍感亲切。

保密办党支部李章程同志剖析“李阳平现象”说,乡镇党委书记所处位置是“微观中的宏观”,而总值班室副主任所处位置是“宏观中的微观”。使惯“显微镜”的人使上“望远镜”,视野会变宽,视线会变长。从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到总值班室,从温馨的家到逼仄的宿舍,也许会有短暂的不适应,但一定会有恒远和丰富的收获。

于一在政协安排的半地下室宿舍里住了7年,因为路途较远,早出晚归,十分不便。到2015年结婚前,他经常睡在办公室。2014年,他认识了心上人。总值班室的工作没完没了,下班没个准点,谈恋爱是一件挺奢侈的事。但她却一直在默默等待他,并让他在北京拥有了一个小家。父母到北京来帮他收拾新房,闲暇时,他会左手、右手各牵着一个老人在街上散步。

朱明2014年7月到政协工作首月工资不到4000元,没宿舍,她就和人合租房子,每月支出房钱2600元,生活上捉襟见肘。第二年,她在机关附近分到集体宿舍。一套三居室,大约60多平方米,住5个人;她和人合住那间也只有14平方米。她把室友当成家人,大家互相照顾,很合得来。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孙伟和朱明同年考进机关,他也在半地下室宿舍居住。今年4月29日下午6点,女儿出生。从头天中午送爱人去医院待产,到女儿出生,孙伟在产房外面等候30多个小时。这30多个小时,让孙伟真正理解了家的含义。

家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学校是学生之家,工会是工人之家,少先队是少年之家,共青团是青年之家,党支部是党员之家,政协是委员之家,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家。

家是团结,是温暖,是港湾,是加油站,是整个世界在下雪、走进去却是春天的地方……

在孙伟童年的记忆中,家里那道门是时常关着的。

原来,他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白天都忙着干活,小时候怕他乱跑,就把他锁在屋子里。他家住在马路边上,有时候邻居听到他哭得凶,就去叫他母亲来开门。稍大一点,父母就让他待在门外,背后的门还是锁着的。白天有人与他一起玩,天黑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娘,他只能一个人坐在门外望眼欲穿。

从那时起,孙伟希望有一把万能钥匙,打开全天下所有的门,让所有孩子俱欢颜。

现在,他欣喜地看到,人民政协的大门始终敞开着,让老百姓感觉政协就在身边,政协委员可亲可近。这道门也向每一位有志青年敞开着,追求理想、不计名利,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快乐自在其中。

总值班室的大门也是敞开着的。人民政协报社办公室主任马步青说,有时她会在节假日去总值班室取送急件、办急事,一上楼道,总能看到敞开着的大门,并且有求必应,心中倍感温暖、顿生敬意。

总值班室每一个人都是从这道敞开的大门中走进来的。近些年来,全国政协办公厅加大了从基层单位遴选公务员的力度,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志青年报考。录用每一位干部,均精心把关、精挑细选那些政治意识强、文字水平高、组织能力好的同志。以前,总值班室老同志较多,积累了好传统,奠定了好基础。目前,除了宿正伯,其他同志都是近年从基层直接招录的,朝气蓬勃。

十二届政协以来,总值班室工作量翻倍,而人员没有增加。工作忙点、累些,大家都不怕。怕就怕工作上出现疏漏和差错。因为,总值班室难有轰轰烈烈的成绩,但易出轰轰烈烈的错误。

有一次,尽管把了四道关,《值班日报》上还是出了一个错。编辑《值班日报》,是总值班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个工作日出一期,第一时间反映全国政协的工作动态,一上班就看《值班日报》已成为全国政协领导、机关领导的一种工作习惯。为此,《值班日报》稍有失误,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每一条日报信息,虽然只有三五十字,但需要字字精雕细琢,编辑要求一点不逊于“信、达、雅”的译文工作标准。2004年以后,《值班日报》增设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工作”、“地方政协工作”两个专栏。因为深受欢迎,刊登内容不断拓展,编印任务不断加重,出差错的几率也在增加。尽管是偶尔受次批评,但大家心里依然很难受。

《孙子兵法》曰:“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子劲,安得“求其上上,得其上”?

曾多年从事《值班日报》编辑的李健,琢磨出了《值班日报编写防错机制》,贴在电脑前方的墙上,成为大家共同的“宝典”。宿正伯某次去4S店保养车辆,受店里保养清单的启示而灵感乍现,制作了《值班日报审核清单》,每次付印前必须逐项打钩。

张超也有一本“宝典”,用以记录每周工作计划、每日七件事,也记录一些心得和不足。在这本小册子的扉页,记着一道励志公式:1.01365=37.78;0.99365=0.0255。

他说,公式中,365次方代表一年中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1.01代表每天多做1%,每天进步一点,坚持一年,你将收获37.8;0.99代表每天少做1%,每天退步一点,懈怠一年,你将退成不足0.03。原来,每天努力进步“一点”和懈怠退步“一点”的“年差”竟然有1260倍!

好的集体是“炼钢炉”,不断锻造“好钢”输送到新岗位。这几年,李健被国办秘书局挑走了,朱明被中央纪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挑走了,于一、孙伟为会议处补充了力量;最近,总值班室录用了两位年轻人———唐捷和袁永宁,大家说,又来了两块“好钢材”……

负责秘书局党总支日常工作的李森说,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非一朝一夕之功;建设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也非一兵一卒之力。一个人前进一步,需300块肌肉协同发力;一个支部前进一步,也需全体党员协同努力。秘书局党建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一切工作到支部。在总值班室墙上,有“十讲”的工作准则:讲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讲政治,能够以小见大;讲责任,办事件件落实;讲规范,工作严谨有序;讲纪律,严守各项制度;讲协作,相互支持配合;讲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讲服务,待人热情周到;讲保密,加强监督管理;讲创新,开拓事业境界。这个工作准则,是总值班室多年探索实践的集大成者,从一个侧面来讲,或许也是政协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从2010年起,秘书局作为中直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创建局党总支、处党支部、党员三维度学习型党组织,迄今全员集中研讨已近50次。从去年起,秘书局建了一个“两学一做”微信群,每周由一名党员领学一篇文章,大家积极讨论,共同提高。

王福安为写好领学文章,于今年元月5日,专门把妻子和女儿召集一起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议程设有两项,一是共同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之入党誓词;二是听取“群众”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亲人的面前,王福安举起了拳头,庄严宣读了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李博曾在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担任过副乡长。在那里,他见过一个老人,自费几千元印了不少传单,一直在宣传中国共产党。他对老人也曾有过不解,但后来慢慢理解了,并充满了敬意。

酷爱读史的他,常常品味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段话:“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李博想,这也是共产党人真实的写照。一个人是渺小的,瞬间就会被淹没在人海中。但一个组织是强大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共同的理想。

总值班室能不断进步,秘书局能不断进步,政协机关能不断进步,靠什么?杨小波说,靠精神的力量;杨兵说,靠传承的力量;唐柳成说,靠坚持的力量;徐婕说,靠忠诚的力量;宿正伯说,靠学习的力量;李阳平说,靠群众的力量……

所有的力量,都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坚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绝对的忠诚才有绝对的安全,机要文电处处长徐婕说。这也是机要文电处的精神。忠诚,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岗位负责,对承诺负责,对大事负责,也对每一件小事负责。徐婕每次在总值班室值过夜班后,都会把这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第二天同志们上班时无不眼前一亮。这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忠于职守,才熔铸了她的品质,也使她成长为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为了让枢纽更畅通,让窗口更明亮,总值班室全体同志一直忙碌着。当前,《总值班室操作规程》、《大会总值班室工作手册》等制度正在修改、完善中,而更重要的则是上级交给的一项任务:编制《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手册》,这虽然超出了总值班室的制度建设范畴,但却是上级组织对他们的信任和重托。

朱明的微信名是“欢乐的石头”,希望自己能够坚强而欢乐,应对困难充满力量、含笑攻克。而这个微信名也成为总值班室党支部的“集体照”———石头,来自大地母亲,从熔岩中诞生;石头,甘守平凡,漫山遍野都是伙伴;石头,不怕锤炼,无论打磨成什么形状,内心坚定如初;石头,愈经冲刷,愈加明亮,哪怕有一天变成石灰,还是那样清清白白……

诗曰: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充满曙光的大路就在前方,总值班室党支部就如一枚小小的、闪光的铺路石,内心欢乐,注满理想,向往光明。(2017-09-27期01版 人民政协报社乌云斯琴、韩雪、李锋对本文也有贡献)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