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创意 > 正文
金元浦谈创意城市:按照美的规律建造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8-24    www.citure.net  来源:元浦说文    收藏本页

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将确定今后300年的中国城市格局,这是关乎子孙万代的大事,要为历史负责。

谁为历史负责?

未来全球关于世界城市、国际化都市或世界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怎样呢?

东方城市逐渐兴起,西方城市的相对式微,中国城市将对世界城市格局转移产生头重大影响。而中国各个城市将不得不面临新型城市化的再思考。

2012年8月20日最新出版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8/9合刊封面文章以“未来城市”为题,发布了《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城市排行榜》,对未来15年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这个榜单由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推出。作者认为,在历史的任何时候,‘城市’,从没如此重要过。如今,全世界有600个城市正在创造全球约60%的GDP。到2025年,这种情况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构成这600个城市的精英成员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接下来的15年里,世界的重心城市将从欧美向南转移,而在其中起着更具决定性作用的,将会是“东方”。文章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制作出这张如此特殊的榜单,为2025选出最具活力的城市。”

目前世界上排名前600位的城市对全球GDP总值的贡献度已达到60%以上,到2025年,这一比率将保持,但600强城市的名单会发生很大变化。2010年,全球GDP的一半出自发达国家的362个城市。预测认为,到2025年,除了纽约、东京、伦敦、芝加哥等超级大都市,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城市将跌出全球600强城市榜单,被96个新兴城市取代,其中72个来自中国。在全球75座活力城市名单中,中国有29个城市入选,约占四成。上海摘得该榜单桂冠,京津紧随其后,广州名列第五。

中国的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推进,其规模是世界首批城市化国家英国的100倍,速度则是其10倍。仅在过去的10年,中国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就从36%增加到50%以上。2010年中国的大都市地区制造了中国GDP的78%。如果这种趋势保持的话,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从2005年的近5.7亿增长到2025年的9.25亿——这个增长数量比美国全部人口都要多。和中国城市竞相崭露头角不同,只有13个美国城市和3个欧洲城市入榜。分析称,由于欧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平衡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通过城市化的进程由西方向东方倾斜。

审视审视《外交杂志》的文章与排名,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与困境:大量的人口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聚集,人口饱和,环境承载力危机,已经出现一系列的重症“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生活成本日益提升、城市功能高度集中、地价飞升、环境恶化、文化消弭、公民社会权益弱化等。这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日益下降,宜居度下降,幸福感缺失。

总之,文化是我国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特点,社会和谐是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保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出发点。北京之所以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城市,盖源于长久以来北京形成的宽容博大城市品格。因此,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探索中,我国城市除了必须借鉴各个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基本构成和各自的独特成就外,还要选择撷取最合宜的“点”来重新“合成”,如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创意产业、巴黎的文化底蕴,创造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东方文化型的世界城市。

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谁来负责?

如何设计、如何规划?如何建设?

看看古希腊人,看看文艺复兴的欧洲人,他们将城市当做一件艺术品来看待,来谋划: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座富于魅力的艺术品,因为历史、传统在这里积淀,创造从这里开始。

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建筑从来就是凝固的史书,是凝固的音乐。城市是美的象征物,充满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我们正在经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这一城市化应当是城市的审美化与审美的城市化、城市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城市化。

因为,城市是人的城市,人的栖居地,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人是自然界最完美的艺术品。女性的身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和极致。审美的、艺术的、文化的栖居是人类的本真的存在,是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这就是当今时代最激动人心的生活美学:审美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于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他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来理解,……如果心理学还没有打开这本书籍那么这种心理学就不能成为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一方面,现代工业的历史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积极成果。是人的全部心理外展的循环;所谓“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就是心理学的书卷打开后生动鲜活的外化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一切人类的物质的现实,都是人的创造性的产物,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积极成果。“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官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也就是说,在现代工业的历史发展史,凝聚着人依照内在的尺度变革、改造世界的丰富而深邃的心理内容。

另一方面 ,外在的世界:工业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实的对象以其独特的本质,向人的内在世界映射、建构、叙说和积淀,形成向人的心理的内展的循环。对于心理学来说,要达到“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就不能“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去把宗教、政治、文艺等具有抽象普遍本质的历史当作“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类的活动”,而“必须面向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去研究“历史的这个恰恰最容易感知的、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从物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历史的发生中,去理解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

人的心理的外展的循环展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现实的物质的成果;而客观外在的物质现实向人的内在感官的积淀构成了内展的循环,形成了人的心理的机制、内涵及其过程。而运动着的实践是两个循环交相作用、不断延展的不竭动力。

艺术城市:我们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合奏:

海德格尔说: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格外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是因其道出了生命的深邃与优雅。那是活着意义和活着的艺术。荷尔德林写道:

如果人生纯属劳累,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如此艰辛也要甘于生存?

是的。只要善良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用神性来度量自己。

神模糊难测不可感知?

还是像天空那样清澄明净一望而知?

我宁愿相信后者。

神是人的尺度。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我要说,就连璀璨的星空也比不上人的纯洁,人是神性的形象。

大地上存在限制人的尺度吗?绝对没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自身的亮点和影响力。文化特色越强,城市影响力就越大,社会经济发展就越快。在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旧城改造(尤其是县级城市改造),一定要以“艺术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创造“艺术城市”要结合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挖掘当地未挖掘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形成地域性特色城市;要站在全球旅游、特色旅游角度进行城市规划;要从“影响力、标记性、艺术性、公共性”四个方面评价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要将构建“艺术城市”与区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以“艺术城市”概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遗存,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将会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美好,将会产生一大批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又极具个性风格的艺术城市、文化城镇,必将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升华,同时,也会给我们各个城市带来规模化的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以广西灌阳县为例,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必须首先构建灌阳县的主题文化。这样才能使灌阳的形象和品牌鲜明地突显出来,才能影响世界,形成热点,形成注意力,形成品牌形象和标志性符号。以灌阳县主题文化彰显灌阳县的特质,从而形成灌阳的特质资源,以此,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中进行角色的全新定位,在差异化的竞争中获得独有的主题文化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灌阳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就是一切以人为本,引领发展潮流,从根本上超越城市的局限性,创建未来的城市。未来的特色灌阳,概括起来就是“山水画、田园诗、生活曲、梦幻情”,是集“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化城市、创意城市、数字城市、度假城市、情感城市、友好城市、立体城市、幸福城市”大成的特色城市。

在今年中东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大展上,一位美国艺术家建造了一个大盒子,这个盒子没有顶,观众步入其中,抬头望天,天就是一幅画。其实,人们平时抬头都能望到天,但如此的角度,如此的方位和心情,却独一无二。艺术家在帮助观众欣赏自然,换个视角看待与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公共艺术的特质。

有专家认为,城市公共艺术既是城市的组成元素,也是艺术品,正如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一样。公共艺术可以看做艺术品从博物馆的传统风格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不仅可观,而且可触、可感,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接近与感知。

在许多开展公共艺术历史较久的国家,公共艺术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如通过公共艺术来提升经济活力,用公共艺术推动政治和谐,公共艺术关注弱势群体,公共艺术促进文化繁荣等等。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通过强制性规定,在城市建设中拿出相当比例的经费用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建筑,力求用艺术的手段来提升城市公共建设的文化与艺术品格。

公共艺术集中体现社会整体文化价值,又浸透着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特定的文化经验属性。城市公共艺术运用城市标志通过整合或分散的延展图形,针对不同的环境空间及使用功能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城市理念与艺术表现的高度协调,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公共艺术的概念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用艺术的语言和方式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表达对社会发展的特定思考,更多关注艺术与公众、艺术与政治和社会机制等一系列外部问题,无疑是一次当代艺术的有趣嬗变。

  作者:金元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