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滚动消息 > 正文
传承传统典籍需有深耕细作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7-27    www.citure.net  来源:www.citure.net    收藏本页
  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呼吁:既要系统梳理典籍文化资源,使传统典籍“上得殿堂”,成为世代相传不辍的民族文化遗产,也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具有权威性、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读本,使其“进得书房”,满足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7月23日 《光明日报》)

  近年来,由于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传统文化典籍市场出现一派繁荣景象。然而,通俗易懂、知名度高的传统经典备受追捧,晦涩高深、无籍籍名的典籍文献乏人问津,使得传统典籍的传承出现了长短腿的现象。同时,不求甚解的拿来主义式的国学宣讲,也让本该发挥养德育人作用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典籍备受争议。可见,要真正做好传统典籍的传承,让传统典籍“上得殿堂,进得书房”,不能只是追风照搬,还需要更多的深耕细作。

  让传统典籍“上得殿堂”,需有勇啃晦涩的深耕和字句必校的细作。传统典籍的传承需要具有完整性,不能够凭市场偏好或者整理难易程度进行有选择性的传承。纵观当前古籍出版,多是集中在通俗的孔孟言论之篇抑或知名的历史大部头丛书,对于一些难解的历史文献或无闻的地方县志鲜有重视。同时,传统典籍的出版也受市场化的影响,求快、求新、求热,却时常缺乏具有学术钻研精神的求精,甚至出现校注存误和作伪等现象,导致某些典籍版本迭出而精品少见,某些典籍缺乏保护而尘封受损,既造成读者甄选的不便,也导致古籍传承的缺憾。


  让传统典籍“进得书房”,需有深解文意的深耕和去芜存菁的细作。传统典籍的传承需要具有时代性,才能够更好地被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从而保证其绵延永续。让传统典籍走进人心,需要抛弃本本主义的禁锢,深入了解传统文献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目的,在结合古今实际的基础上通解文意,运用辩证精神做出符合当代的合理解说和正确引导。否则,如各类国学班中形式化的诵读跪拜或丁璇之流不加辨别的封建言论,只会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典籍明珠蒙尘,失去时代生机。


  身处四大古国中唯一文化传承未曾断绝的国家,被漫漫历史长河孕育和洗礼的无数传统典籍,无疑是中华民族难以估量的文化瑰宝,对国家历史的追根溯源和民族精魂的塑造承接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传承传统典籍不仅是历史的重点课,更是当代的必修课。


  唯有深耕细作,方能让传统典籍既有“上得殿堂”的高雅典致,又有“进得书房”的趣意盎然。唯有深耕细作,方能让传统典籍在华夏悠久的历史土壤中开出更美丽的时代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文明之果。 来源:莆田文明网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