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沈阳市“最美家庭”系列报道:幸福从一个个家的“春秋”说起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6-5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5月25日,由全国妇联举办的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评比活动揭晓,沈阳市徐占海家庭、金波家庭获得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徐占海作为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镇党委书记,十几年来带领乡亲们将贫困落后的家乡变成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富裕乡,被誉为“周坨子奇迹”。金波家庭一家四代27人献身于我国的航空事业,是有着传奇色彩的“航空世家”。今天为您带来这两个“最美家庭”的美丽故事。

  “齐小家爱大家”成就“最美家庭” ——记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徐占海家庭

  1998年2月,他由一名民办教师回到家乡,10年间,带领乡亲们将一个负债近百万元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2008年4月,他担任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镇党委书记,8年间,把一个柳绕地区贫困落后的乡镇,变成了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科学发展先进乡镇。这个人就是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获得者徐占海,现任沈阳市新民市政协副主席、周坨子镇党委第一书记,同时也是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党的十八大代表。


  徐占海齐“小家”,爱“大家”;“小家”支持他,“大家”赞扬他。他用廉洁的作风,带出良好的家风;以良好的家风,又促进养成廉洁的作风,形成一个和谐廉洁的家庭。徐占海坚持以德治家、以廉保家,把家庭建设成为“温馨的港湾”“廉洁的港湾”“幸福的港湾”,筑牢了家庭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坚固长堤,带领了“大家”共同致富。


  扣大棚带乡亲致富


  1998年,徐占海初到沈阳市新民市姚堡乡中腰堡村时,村里人均收入不到千元,330户人家的村子欠着近百万元外债。


  经过多次考察,徐占海决定带领乡亲们发展大棚蔬菜。由于资金缺乏,村民响应者很少。徐占海就用自己的全部家当为村民们抵押贷款20万元,动员村干部和家属为村民的80万元信贷资金作担保,让村干部与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结成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帮扶体系。当年,中腰堡村建起80个大棚,从资金到技术到销售,全是村干部负责。建大棚,扯电线,村里没钱雇工,徐占海就领着村干部抬电线杆子,带着村民砌大棚墙。“半夜下大雨、下大雪,徐占海就去大棚巡视,发现问题,立即招呼村干部和村民去处理。”村民吴玉国说。


  几年时间,中腰堡村建起2800个冷棚。每个冷棚年均效益1万元左右,昔日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


  2008年4月,徐占海被任命为周坨子镇党委书记。他走遍全镇38个自然屯,要领着周坨子人扣大棚。为筹资,他押上自己的工资卡到银行贷款;为保质量,在修建首批大棚的3个多月里,他吃住在棚区,一家一户地指导。106个大棚建起来了,徐占海更是丝毫不敢大意,请来技术员驻村指导,组织机关干部四处联系客户。平日,一有空闲,他就往棚区走,过年、过节,别人在家看电视打麻将,他去看大棚,生怕着火。雨雪大风对他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深更半夜也要从被窝里爬出来,到棚区查看。一天半夜,在帮村民姜玉山家压塑料薄膜时,一阵大风把徐占海和塑料薄膜卷起一米多高,摔出3米多远。


  2009年,棚菜丰收,一个大棚一茬菜就能卖5万多元,首批建大棚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徐占海始终悬着的心方才落地。眼下,周坨子镇的冷暖棚已发展到3万多亩,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主动公开财务收支


  徐占海时刻告诫自己和镇村干部:当干部只有汗水、泥水,不能有油水。


  2009年,周坨子山场重新发包,有人送上现金和礼品,想按原价承包。但徐占海不为金钱所动,坚持竞价承包,政府每年多获承包费22万元。任党委书记期间,有人说:“没背景、没票子,想升官,没门。”徐占海听说后,在全镇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说:“什么背景?工作能力和水平就是背景。事业需要就是背景!”8年来,已先后有10余名出色的镇村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他没有收过任何人一分钱。过年时,一些人打来电话,说想到家中看望,他一口回绝,并在电话里警告说:“我家门口有摄像头,如果谁来,我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开会放录像。”


  为了将工作时刻置于群众满意的框架之中,徐占海在周坨子镇首创了“镇级财务公开小组”“重大事项监察小组”,每月定期公开政府财务收支情况,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由机关干部、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组成监察小组进行全程跟踪监察。工程结束后,由监察小组出具一份监察报告,附有工程前、后的现场照片和小组全体成员签名,政府再支付工程款。在酝酿成立“镇级财务公开小组”的时候,有人对徐占海说:“政府的财务主要看的就是你们领导的开销情况,你如果将这些情况公开,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这不是和自己找别、较劲么?”可是徐占海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给自己“找别”,群众才不会给你“找别”;只有和自己较劲,群众才不会和你较劲;只有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才能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做的事不做,真正让干部群众从心底里信你、服你、跟着你走。


  婚丧嫁娶不收礼


  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1998年,徐占海从担任中腰堡村村支书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戒烟、戒酒、戒麻将。到周坨子镇上任之初,徐占海又给自己立下“三不条约”:不吃请、不赌博、不收礼,并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叫响“勤政跟我干,廉政向我看”,还制成小牌牌放在办公桌上,时刻告诫和提醒自己:机关干部和全体党员都在看我这个“班长”,我必须带好头儿,让大家看我是怎么干工作的,是怎么为人的。


  几年来,2个儿女先后结婚,孩子们都想要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可是徐


  占海立下了“三不准”:婚礼不准大操大办、不准向亲属以外人员发请柬、不准出国度蜜月。他说,作为“一把手”,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他必须带好头儿。


  2002年7月,老母亲去世时,徐占海没给任何人发通知,但是村里300多户村民都来了,50多位村民代表齐刷刷地跪在遗像前磕头,起身后纷纷从兜里掏钱往炕上扔,他们说:“老太太不只你这一个儿子,我们都是。发送老人的钱我们都有份。”可是事后徐占海把钱一一返还。


  虽然不再担任村支书,但是徐占海至今仍然居住在中腰堡村。每到年节,有很多乡亲们拿着自己家的鸡蛋、猪肉等年货到他家串门,当场能退回去的,他坚决退回去;实在退回不了的,他就高出市场价格把钱给他们,乡亲们看他这样做,不高兴地说:“徐书记,平日没少麻烦你,赶上过年了,这些都是自己家出的,也不值几个钱,你这样做就是太和我们见外了。”徐占海却说:“我有我的原则,平日里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更心安理得。如果收了你们这些东西,我可真是寝食难安了。”


  为孤寡老人尽孝


  这些年,徐占海从一名村支书到党委书记、政协副主席,在外人的眼里“官”是越做越大了,可是他的爱人始终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经营着一个小商店,每天起早贪黑挣着微薄的收入。


  2008年的一天,徐占海到王甸子村走访,得知史传伟唯一的儿子刚刚因病去世,留下两位老人、儿媳和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当徐占海赶到史传伟家中时,史传伟哭着说:“儿子没了,我们一家以后可怎么活啊!”


  见此情景,徐占海郑重地对老人说:“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亲生儿子。”


  自那以后,徐占海就像亲儿子一样照顾史传伟一家人,平日里送钱送物;逢年过节,就接到自己家里一起过。每逢开学,徐占海就给读书的孩子送去学费和生活用品。后来,二老年纪越来越大,为方便照顾,徐占海就在镇政府旁边给他们买了房子。


  “我答应做他们的儿子,就要尽到儿子的孝道。看到他们身体健康,听到他们叫我儿子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幸福。”徐占海说。


  在周坨子镇,被徐占海当父母一样照顾着的,还有五六位孤寡老人。残疾人夏瑞臣去世后,徐占海为老人置办丧葬用品,给老人净身洗澡。刘喜林受伤无钱医治,又是徐占海把刘喜林送到医院,替他交了住院费,临走时又留下1000元钱。徐占海的爱人说:“他见不得别人苦,一见别人有难处,就要帮。”几年下来,他先后为14名孤寡、五保户老人净身洗澡,穿衣送老人最后一程。


  大年三十,是万家团圆的时刻,也是徐占海儿子的生日。可是十几年的除夕夜,他没有在家与老婆孩子度过一个团圆年。


  在孤寡老人家中,尽一份做儿子应尽的孝道。在一望无际的棚区里,独自守护着百姓来之不易的富裕,尽一名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唯独没有尽一个父亲和丈夫应尽的义务。徐占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他的家人给予的始终是理解和支持。


  一家四代沈飞人 薪火相传家国情 ——记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金波家庭


  金家十年前的合影(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金家特征


  这个家,是“航空世家”;


  这个家,四代27人在沈飞的工龄累计长达700年;


  这个家,以“爱岗敬业,忠诚报国”为家训;


  这个家,2017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


  在沈阳,没有人不知道沈飞;在沈飞,没有人不知道金家人。在沈飞航空博览园里,有一张全家福照片,上面标注着:“金连佐一家三代23人在沈飞工作……”


  如今,加上第四代的金丽娜,这个“航空世家”在沈飞工作的人数已增加到了27人。前不久,全国妇联举办的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评比活动揭晓,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航空世家”获得了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到今年,沈飞创建66周年,而金家四代27人在沈飞的工龄已累计长达700年,可以说在沈飞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活跃着金家人的身影。“‘爱岗敬业,忠诚报国’是我们家的家训,我的太爷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姑小姑父用他们服务航空事业的实际行动为我诠释了家训的内涵: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但我们也要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平凡。”在采访中,金丽娜这样告诉记者。


  第一代 目睹家园被毁决心投身军工


  第一代沈飞人是金丽娜的太爷爷金连佐,出生于1913年,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老人在13岁时就进入到当时东北军的兵工厂工作。“小时候,太爷爷给我讲他和沈飞的渊源,1931年的一天,他正在厂里上班,外面忽然响起了轰隆隆的炮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这一天,正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肆虐的炮火、破败的家园深深刺痛了当时正值青年、血气方刚的太爷爷,也坚定了他投身军工、报效祖国的信念。”金丽娜说。


  带着这样的家国情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金连佐领着他的大女儿金秀菊一起走进了沈飞前身鲁班部队,成为第一代沈飞人。在百废待兴的关口,沈飞成为新中国军工保障的重要命脉。“太爷爷和无数赤诚报国的产业工人一样,恨不得把一身的本事都奉献给国家!精心钻研技术让太爷爷很快成为技术八级工,车间遇到什么难题,到了他手里大多迎刃而解。”金丽娜说。而最让老人自豪的是,他亲身参与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的装配工作,装备了歼5飞机的中国空军战斗力大幅提升,“这是太爷爷最常给我讲的事,每次他都说,为工人阶级争了气,为国家争了光!”


  2001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沈飞慰问演出,节目组邀请金家全家到现场观看节目。那一年金丽娜9岁,比文艺节目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太爷爷叮嘱全家的话:“要牢牢铭记有国才有家!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第二代 比赛干活 谁干得多谁骄傲


  金连佐老人共有两个女儿和六个儿子,除了大儿子、五儿子和小儿子外,其他子女都在沈飞工作,是金家第二代沈飞人。


  老人的二儿子金宝全是金丽娜的爷爷。“听我爷爷讲,那时经常几天几夜见不到太爷爷回家,为了攻克工艺难题,加快生产进度,太爷爷就吃住在车间,后来退休在家,也时常激励鞭策家人要钻研技术,努力工作,做生产一线的骨干”,金丽娜告诉记者,“太爷爷的言传身教对爷爷影响很大,爷爷跟我说,他们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简单,哪里需要人就去哪里,大家比赛干活,谁干得多谁就有骄傲的资本。为保障生产,爷爷先后被分配去支援农场、铁路,后来到运输科负责装卸火车,最后分配到民电,一直到退休。”


  除了金宝全,老人的大女儿金秀菊在沈飞工作了11年后,成为业务骨干,于1959年被组织选派到西安飞机制造厂支援“三线”建设,在西北扎根,在西飞继续履行着“家族使命”。二女儿金秀兰、二姑爷王辉、三儿子金宝山、四儿子金宝林都先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加入沈飞,成为沈飞万千职工中的一员。


  第三代 在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


  金家第三代沈飞人的代表是老人的孙女、孙女婿金波夫妇,也就是金丽娜的小姑、小姑父。2005年,金波带着家人的希望与重托来到沈飞工作,她的岗位是沈飞某厂的总务管理员。在金丽娜看来,“这个岗位工作繁琐且平凡,但想要做好却不简单”。


  从走上工作岗位起,金波就成为同批上岗同事中最吃苦耐劳、最细致周到、最任劳任怨的那一个。她常说,“总务工作虽然看起来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我就是要认真做好这些小事,更好地为全厂职工服务,为厂里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金波又兼任同厂其他职位,身兼两职,担子、任务更重了,但有着“家族使命”的金波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成绩出色,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


  金波的爱人司毅是与她同厂某真空工段的工长,他所在的工段是厂里最繁忙的。金波告诉记者,“保障科研生产,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真正做起来却不简单。哪里有任务,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他养成了制订计划的习惯,认真组织实施,从没有因为工段原因,影响重点型号节点攻关。”


  金波的公公婆婆也是沈飞退休职工,金波的女儿就读于沈飞实验小学。记者问金波,等孩子长大了你会让她选择在沈飞工作吗?“我们的岗位都是平凡的,但我们的工作却不平凡,等孩子长大了,我会告诉他太姥爷的故事,爷爷奶奶的故事,爸爸妈妈的故事……告诉她沈飞人的故事。”她这样回答。


  第四代 进沈飞实现儿时的梦想


  如今,金家第四代,老人的重孙女金丽娜接过了“火炬”,成为沈飞的一名检验员。作为金家第四代沈飞人,每一天的工作对她来说都是“幸福而充实的时光”,因为“沈飞是儿时的梦想”。


  金丽娜对记者说,“从我记事开始,每次去太爷爷家,他都拿着飞机模型陪我玩,告诉我哪是机翼、哪是机身,教我认飞机、给我讲沈飞……”,就这样,小丽娜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洋娃娃,玩起了飞机,心里也种下了“沈飞”。


  因为想早点进沈飞,初中毕业后金丽娜就进入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当时我的分数要比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出几百分,爸爸妈妈想让我继续读书,最后却被我的坚持打败了。”金丽娜说。因为对她来说,“长大后进沈飞”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来也没想过要干别的”。


  在校期间,金丽娜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名,并且一直是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成绩优异的她在2010年进入沈飞某厂工作,而那一届的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只有两三个女孩被沈飞录用。


  金丽娜所在的班组科研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而她负责的是某机型飞机的检验工作,时间节点要求严格,对检验工作更是严峻的考验,做好各项检验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儿。“作为一名金家人,我既不畏难,也不怕苦”,凭借着对航空事业的家传“使命”,对质量、标准精益求精的追求,对技术指标烂熟于胸的自信,对检验操作有条不紊的娴熟技艺,金丽娜经手验收的产品和工序,全部在质量控制标准范围。正是由于对检验工作极度认真负责,让金丽娜在短短几年内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员,有效地控制了飞机的产品质量,真正接过了家族传下来的“火炬”。


  “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不断提高,把好质检关,让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为沈飞、为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忠诚报国’,并用我家庭的故事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何强、邸雪莹/文 )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