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天桥剧场:把芭蕾文化带回家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6-29    www.citure.net  来源:www.citure.net    收藏本页

  在天桥剧场“芭蕾精品晚会”中,中芭优秀舞蹈演员为孩子们教授芭蕾动作。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都把剧院当作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剧院总数已超过2000家。而事实上,不少地方的剧院建起来了,但剧目创作或引进都未跟上,剧院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未明晰,最终导致品质低、观众少,循环往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许多剧院只能沦为冰冷的地标。同时,现代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日益多样化,剧院面临票房流失的压力。

  剧院不是建筑,它应是有灵魂的文化空间。建起来的剧场,如何能破解管和用上的难题?又怎样进一步做优做强,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天桥剧场的一系列思考和探索,或许值得借鉴。

  始建于1953年的天桥剧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综合性剧场,拥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天桥演艺区的建成,几十家剧场在此展开竞争,天桥剧场的生存“压力山大”。新娱乐方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流失了部分观众。怎么办?

  “一定要做出特色!”天桥剧场总经理刘精伟以为,剧场不同于电影院,如果丧失特色,“就成了可我可它的建筑而已,演员和观众都缺少认同,既会导致同质化竞争、‘互相踩踏’,也不容易培养观众的忠诚度。不利于剧场的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

  通过细化经营内容、做好品牌特色,天桥剧场把自身定位在“专业的舞蹈剧场”,不仅有国内的舞蹈经典上演,剧场更主动策划,于2013年和2015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为中国舞迷提供了更为多元的、高层次的国外经典剧目赏析机会。今年年内,剧场将迎来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和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

  实际上,当前发展得比较好的剧院往往都具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全兴举例说,首都剧场主打话剧,梅兰芳大剧院以京剧最负盛名,中国评剧院以演地方戏为主,天桥艺术中心则定位于重点发展音乐剧……现在只要一提起这些剧场,许多观众就会来了兴致。

  “要打造高品质的专业剧场,需要优秀的艺术作品。现在,即便是舞蹈想来天桥剧场演出,艺术水准不够也是不行的。”刘精伟说,无论是租借场地还是自营项目,剧场对剧目品质依然有严格标准,“一部剧只要不符合标准,给多少钱我们也不租场地。有不少同行,包括剧场里的一些员工,都说我这是把赚钱的路越走越窄。是这样吗?其实,正是由于对品质的坚守,让天桥剧场积累了口碑、擦亮了招牌。其利不在眼前,而在长远。”

  刘精伟介绍,天桥剧场剧目演出水准的重要保障有两个,一是2013年创建的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这样的高端艺术品牌,一个就是去年9月“场团合一”后中央芭蕾舞团的所有艺术作品的强力支撑。

  “之前,天桥剧场虽然由中芭管理,但还是‘单打独斗’的态势。考虑到中芭的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我们决定将艺术生产和演出经营、剧场运营捆绑在一起,深化‘场团合一’。”王全兴说,“场团合一”打通了演出产业上游和下游的连通渠道,有利于剧目、剧团、剧场的品牌打造,中芭每年在天桥演出60场左右,真正是一举多得、优势互补。

  “场团合一”带来的积极因素还有很多,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中芭在北京的所有演出都由天桥剧场负责运营。刘精伟说,“中芭不再操心北京演出市场,可以安心创作;天桥剧场则有了充裕的规划演出排期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因为天桥剧场根据历史数据,科学高效地规划演出档期和剧目,有效降低了运输和宣传等成本,演出票价明显降低,观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之前,《红色娘子军》的演出票价最低为180元,最高为880元或1280元。如今,最低票价仅为50元,最高票价也只有500元。”

  剧院有特色、演出有水准,但缺了懂欣赏、肯掏钱的观众也不行,为此,天桥剧场还在公益演出、艺术普及等观众培养方面下起了功夫。实际上,天桥剧场把社会效益看得比经济效益更重。天桥剧场将中芭知名普及品牌“走进芭蕾”请了进来,由专业演员为大家讲解和展示芭蕾,全年安排了15场。50、80元就可以看芭蕾,让“走进芭蕾”成了最受欢迎的演出。由此培养出众多铁杆粉丝,让社会效益一下就转变成了经济效益。

  为了让观众把芭蕾文化带回家,天桥剧场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刘精伟说,“演出或许容易遗忘,但精美的手机壳、抱枕、芭蕾玩偶,能给观众留下相伴的记忆,还增加了剧场与观众的黏性,又能够增加经济收入。这也是新时代下剧场发展的一个新探索。”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