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滚动消息 > 正文
芜湖制定村规民约发展乡贤文化 丰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6-28    www.citure.net  来源:www.citure.net    收藏本页
  绵延的群山、金黄的稻田,被绿树环绕的古井、古桥,山水如画自然成景,谈起芜湖的乡村,大家眼前常常浮现的便是这样的景象……为了更好地创建美丽文明村居,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芜湖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展乡贤文化、挖掘古村落文化内涵等措施,凸显了村居人文魅力,传播了文明新风,努力建设一批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引领全市农村繁荣发展。
  村规民约涵养文明乡风


 “一约四会”推动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针对农村操办红白事的“标准”越来越高,相互攀比的风气愈演愈烈等不良风气,芜湖市花桥镇积极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以及村民议事会,以“一约四会”有效举措,大力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的不良风气,大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


  该镇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一约四会”的建立和运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形成了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进入新常态。


  在花桥镇九十殿村,该村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协商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把在群众中威信度高、热心服务的优秀党员干部、群众选为会员,发挥他们根植于农村、熟悉农村实情的优势,使其在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道德模范评选、禁毒禁赌等工作中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在宣传发动方面,该镇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大舞台、广播喇叭村村响、宣传车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深入宣传文明婚丧的新理念及大操大办的危害,让“移风易俗好,红事白事花费少”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强化考核督导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当中,促进全镇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张贴“村规民约” 打造文明村居


  为增强居民自身文明素质,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居安定和谐,建设文明幸福新农村。6月22日上午,早映村在辖区醒目处张贴了“村规民约”。


  近年来,早映村将村规民约作为推进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用村规民约明确了爱护环境、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反对迷信等重点工作,让居民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按照公约来践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村民自治,共建美好家园。


  村规民约的张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为构建文明和谐村居贡献自己的力量。


  村规民约润德无声 助推乡风文明


  村规民约是村民依据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本村实际、村风民俗、公民道德等方面,维护本村的生产社会秩序、约束规范村民言行的一种规章制度,是村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行为道德规范,他是血缘社会用以规范群体生活的重要准则,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乡土法律”,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赫店镇以村规民约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巧妙的将当下的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 、科学常识、村风民俗、传统道德、“三线三边”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中。利用文化墙、宣传栏、广播、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评比、“身边好人”推荐表彰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村规民约的影响力,潜移默化中使文明乡风走入千家万户,引导广大群众共同遵守村规民约、倡导新风,弘扬社会正能量。进而形成使村民能够自我管理、自觉遵守、有效预防犯罪、推进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形成基层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


  村规民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升全民素质、建设美好乡村、实现村民自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赫店镇将进一步加大对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宣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期制定出更加接地气、迎时代的村规民约。让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使乡风更加文明,民风更加和谐。


  乡贤文化勾勒美丽乡村底色


核心价值观宣传融进乡村“孝悌、乡贤”文化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悌”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继承和发扬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六郎镇强湾村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好头。


  以孝悌为魂,打造良好村风村貌


  这里交通便捷,水源充沛,经济条件比较好,村民大多致富奔小康。如何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让村民们在精神文化上有新的提升?强湾村两委班子统一认识,以“百善立新、孝悌新村”为定位,“美丽新村、和谐立新”为目标,内外兼修倾力打造“孝悌文化”主题阳光康养休闲旅游新村。


  走进强湾村,映入眼帘的是绘在村口白墙上绘制的24孝传统故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扼虎救父”、“百里负米”、“鹿乳奉亲”、“孝感动天”等一个个耳熟能详;文化墙上,雕刻着“孝”“悌”“和谐”等字样,营造了充满孝悌文化的外部环境,提醒每个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孝悌满村,村满孝悌”的文化氛围。同时,村两委班子坚持开展“星级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最美家庭户”创建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发动村民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双手造就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情,成立“巾帼文明”劝导队,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出“房在树中,人在绿中、村在林中”的优美生活环境,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全村的文明程度得到大大提升。


  以礼义为先,弘扬乡贤文化


  人无信不立,村无信不兴。强湾村高度重视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引导群众清白做人;始终以诚信为本、以诚待人,通过“点题公开”、“户户见面”等工作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做到村里的账目和集体事务定期公布,赢得群众的信任;以本村本社的好榜样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更多人培养村民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行,在人际交往中坚决遏制不讲信用、欺瞒诈骗的行为发生,切实维护村集体的荣誉和品牌,在日常的销售经营中坚决抵制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行为;村两委还组织村民自愿组成多支志愿服务队,在加强治安维稳排查,制止黄、赌、毒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给全村人民营造了一个“你帮我、我帮你,邻里帮助一家亲”的和谐、安定环境。


  如今的强湾村敬老爱幼蔚然成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了六郎镇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连续十余年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村霸、组霸、无“法轮功”练习者,无恶性治安案件;我们坚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强湾村将越来越好,也将更多的强湾村出现在我们身边。


  加强乡贤文化建设弘扬尊贤敬贤道德品质


  为了弘扬尊贤敬贤、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质,加强严桥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严桥镇以打造“乡贤”文化为目标,认真开展三举措加强乡贤文化建设工作。


  一方面深挖本地乡贤事迹,严桥镇结合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迹推报工作的开展,注重对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乡贤”事迹进行深入了解,并详细整理事迹材料,确保乡贤事迹真实感人,道德引领作用明显。


  另一方面强化乡贤文化宣传,严桥镇为强化群众的道德文明认同感,以“乡贤”文化为主体,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活动,用乡贤文化中的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


  严桥镇通过“乡贤”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举措。


  开展“学乡贤 敬乡贤”乡贤文化进校园活动


  6月16日上午,安丰村联合三义小学开展“学乡贤 敬乡贤”乡贤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乡贤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安丰村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的乡贤进行走访,整理乡贤故事,将乡贤的成长历程、事迹、故事在校内宣传和张贴;邀请乡贤为学生讲乡贤故事,让学生将乡贤故事讲给家人听,让今天的小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有责任心的人,明天做一个有爱国心、有事业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古村落深挖乡村文化潜力


千年古镇传佳话 人文襄安美于前


  经过安徽省民政厅第四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候选名单公示后,襄安镇正式荣膺安徽省“千年古镇”称号。


  襄安镇,在无为县城西南20公里。“具李襄安古,名从汉史传”。襄安从置县开始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古有襄安八大景——潮湖古庙默参禅;九子桥边放钩船;白鹤云间寻道观;黑驴屋上学耕田;绣塘乳鸭知春水;乔木金鸡唱曙天;海会寺钟敲一杵;仙人摆渡过襄川。一句句细细读来,一幅幅古朴画卷浮于心间。针对此次省民政厅、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举办的评选,襄安镇积极准备,联系专家学者走村入户细致寻访、深挖本地历史文化遗产,经过数月时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资料,大大补充了襄安古地名文化内涵,百子、金鸡、松院、马腰、教子湾等地名背后的故事更加丰富动人。


  行走在襄安老街,青砖灰瓦、木门石阶这些古建筑依旧可见。往日的繁华喧闹不再,更多了份安然恬适。襄安镇重视文化事业发展,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社会经济。千年古镇,人文襄安,深挖文化潜力,力促社会和谐发展。


  繁昌600年古村落 在保护和传承中赢得新生


  中分,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的一个自然山村,在中国数以百万计的村落当中,它虽然只占据了微不足道的点滴空间,却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更重要的是,在抗战时期,这里还上演了一个个红色故事。


  走在中分自然村,你无时无刻不从村中山水、树木、屋宇、民俗之中感受到稍带徽韵遗风的地方文化气息。位于皖南,居于皖江商埠芜湖和铜都铜陵中心地带的中分自然村,据《繁阳中分徐氏宗谱》记载:徐氏由浙迁繁(繁昌)之始,康五公(徐鉴)转迁兹土,界于汪桥(现繁昌县繁阳镇范马村)、八分之间,故曰中分。这样一看,这座形成于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的村落,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徐氏祭祖毋庸置疑是中分民俗文化的重头戏,除此之外,中分的民俗文化里还包含当地的民俗歌舞。汪其美,年近花甲,长辫及地,“谭震林旧居”女主人,繁昌著名的民歌手,也是地方民歌演唱的传承人。她演唱的当地民歌《十二月参军》、《童养媳》、《手扶栏杆》等被收录在《繁昌民歌选》中。而繁昌民歌也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悠久的历史,中分村还是一片红色土地。抗战时期,谭震林率新四军三支队驻扎中分,就是把周边的群山当作屏障或隐蔽的好地方。国民党川军李志千部还在山上修筑了抗战工事,至今,山上还能看到战壕和碉堡的遗迹。走在中分青石板铺就的震林大道上,回眸“旧居”、“旧址”,眺望君吟处,凝望着大理石护栏上五角星浮雕,昂视高大古朴的连理树,你会将中分——这个有着红色印记的古老村落牢牢地锁在记忆中。


  为了保护好古镇老街传统建筑文化延续历史的记忆,芜湖市通过发动市民参与保护老街建筑活动、修葺完善破损建筑、将古镇老街作为文化景点推介出去。通过这些措施让芜湖古镇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在保护和传承中赢得新生。


  千年鱼灯舞出好时光 孕育黄雒古镇水文化


  黄雒古镇依水而建,生态环境极佳,景色怡人,孕育了黄雒古镇厚重而坚实的水文化,这里的清波碧水仍旧哺育着依河而生、傍水而居的人们。古镇繁华时期正是以舟船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漕运时代,具有典型的水(码头)文化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便属鱼灯。


  黄雒人民舞鱼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鱼灯的历史要追溯到北宋时期。据鱼灯传承人、黄雒鱼灯队队长潘再勇介绍,黄雒多水面,过去农民种田和捕鱼经常遭受水灾的祸害,为庆祝农业丰收和祈求捕鱼平安,从明末清初开始,在当地就已经形成每年正月都要玩鱼灯的习俗。


  鱼灯灯体由竹篾扎制,蒙以纱布,纱布外刷胶,再贴上透明的油皮纸。鱼灯表演时,由八位身强力壮着蓝绿色绸布衫青年,手持八盏两米多长的鱼灯,依次舞出"鲤鱼摆尾"、"群鱼戏水"、"鱼跃龙门"、"金龙抱柱"等造型,并摆出象征"人口太平、天下太平"等字样造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早在1955年底,黄雒鱼灯便代表无为县参加了安徽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荣获了"挖掘奖"、"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出奖"。并于1956年到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了好评。2010年,黄雒鱼灯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无为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重新打造古镇文化品牌,钩沉历史文明,续写古镇发展的新篇章恰逢其时。(芜湖文明网综合)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