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交流 > 交流活动 > 正文
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举行 业界共论“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6-14    www.citure.net  来源:新闻晨报 殷 茵    收藏本页

马中骏、王娟、毛卫宁、王丽萍、李路、王磊卿(左起)

在经历了海外节目模式“天价”哄抬和原创节目模式版权之争后,中国电视创意人如何摆脱模式引进的依赖?中国原创综艺节目重生之路,尤其是文化类节目应该如何进行当代创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何在节目模式的原创过程中产生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朗读者》《见字如面》《诗书中华》,这段时间不断涌现的一批批优质文化类电视节目,做出了各自有益的探索。昨天下午,“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高峰会”作为2017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在沪举行,会上,不少节目制作方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而“iFORMATS中国节目模式库”项目也正式上线启动。

朗读,让大家心灵有了安放的地方

作为《朗读者》的掌舵者,同时也是一位上海姑娘,回到家乡的董卿迎来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在她看来,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重形式轻内容、重表象轻本质、重潮流轻历史、重伎俩轻格局的电视节目形式霸屏,但观众对于文化类节目还是有需求的,这也正是《朗读者》受到好评的原因,“大家突然觉得心灵有了安放的地方。《朗读者》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敢于回归到文字的世界,让大家体会到安静的隽永的美好的体验。”当然,将传统文化搬上电视荧屏,首先需要找到观众感情的共鸣点,所以她选择了访谈的形式,“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完整地构建起来,当情感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之后,文本顺势而出”。

对于朗读者的选择,她也慎之又慎,因为朗读者的气质就是文字的气质。再三考虑后,她放弃了原本可以算是一条成功捷径的全明星阵容,“人的情怀,一定是用人的情怀来展现,而不是人的光环。如果仅仅只是明星,一定会太过狭窄。”所以,在第一期的67位嘉宾中,有作家、科学家、外交家、企业家、导演,还有很多普通人,“《朗读者》的舞台仿佛一块试金石,真正有人格魅力的嘉宾,会在这个舞台上折射出特别耀眼的光芒。”

文化类节目,创新要勇气更要决心

没有华丽的包装,在北京红砖墙的图书馆里悄然诞生的《见字如面》却在网络上成为爆款。节目策划方之一、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杨晶也认为,在这个大家都不写书信的新媒体时代,书信类的节目之所以能打动这么多读者,是因为在文字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个人的书信中,同样有民族家国等方面的情怀,撼动人心,这也是我们节目的立足点。”

诗词也同样展现着文字之外的惊人力量。东方卫视的《诗书中华》以“家庭”为关键词,以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为核心思想,以文风展家风。东方卫视党委书记李逸表示:“不少古诗文素养较高的家庭都是有家学渊源的,家又是社会基本的组成,以家为单位,可以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因此,节目除了诗词歌赋,更折射出各种各样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文化类节目当下的火热,是个令人欣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电视人,从原本抬起头、一心向着国门之外看,到现在愿意低下头,在传统文化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正如董卿所言,一档文化类节目,如何打破曲高和寡的魔咒?除了创新的勇气,还要有十二万分的决心,“我们要始终坚守着一颗庄重之心,给生命以敬畏,给文化以礼遇”。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