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故事 > 正文
村史馆唤起群众的“老家记忆”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5-23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关超 张莹莹    收藏本页

城市扩大,村庄拆迁。当村民变市民、院子变高楼,社区也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在新型社区留下“老家记忆”,抚慰乡愁?从去年开始,河南省新郑市陆续建了20个村史馆,使之发挥多重作用。在学者眼中,村史馆是乡村的文化自觉;在村干部眼中,它是告别贫困、记住艰辛的见证;在村民眼中,它是留存家乡气息之地;在游子心中,它透着乡愁的味道。村史不仅是当地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记述,更是让村民产生认同共鸣和情感共融的载体,成为农村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老物件留下乡愁

新郑市孟庄镇鸡王社区是该市第一个村史馆所在地。

2010年鸡王村开始拆迁,如今1400口人搬进高楼,原来的鸡王村也变成新型社区了。“鸡王社区村史馆浓缩了鸡王村过去的生产生活记忆,每一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为了找齐老物件费了不少心思,特别是拆迁以后更不好找了。”社区干部贾俊民希望借助村史馆,让乡村记忆代代相传。

得知要建村史馆,村民们积极参与。60多岁的村民王长法是村史馆的“红人”,村史馆的展板上贴了他上世纪70年代的参军照、结婚照,还有往来家书。村里还有许多像王长法一样的村民,他们自发地把家里的老物件捐出来,柳条筐、纺花车、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农耕具、墨斗、大水缸等堆得满满的。“这是我家两代人谋生的老物件,母亲生前叮嘱我,这是咱家的祖业,一定要传下去。捐出来就是为让后人看看我们这一辈人是怎样生活的。”村里一个老木匠郑重地把装满了墨盒、线兜、大锯、斧头等木工工具的箱子捐给了村史馆。

鸡王社区村史馆装修得古朴典雅,以展板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展示了村名由来、村庄状况、生活用具、生产农具等内容,其中老物件就有500余件。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产生活中必备的老物件和农耕具,如今在村史馆里找到了“家”,并重现昔日的风采。鸡王社区文化协管员李金良说,不少人第一次来到村史馆很惊讶,对每个物件都是看了又看,有的甚至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上个世纪的往事,每件“宝贝”背后都有着一段难忘的故事。

村民是村史馆的主人翁

为建好村史馆,新郑市出台了《村史馆建设实施意见》,规定村史馆建设面积在15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每建成一个村史馆,新郑市财政将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每个村史馆30万元。要求与独立成院的村里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建共享,与社区文化生态园区建设相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园区)相结合。村史馆虽摆放老物件,但鼓励用新科技、新技术来创新展示方式,室内设施应具备图文、实物、影视展示功能,设有村史文化展示厅和民俗实物收藏展示厅,有条件的可设立传统艺术(工艺)动态展示厅。

村史文化展示厅分展板和影视展示两种形式。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村史、村貌、村姓、村贤、村风、村俗、村物、村艺、村训、村愿十部分;影视展示将村史文化厅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浓缩,摄制编辑成时长20分钟左右的村史录像片,通过视频投影形式展示村落文化。

在村史馆内,每个村民都有主人翁的感觉,馆内每个物件都写有捐赠人、时间、用途、名称等信息,捐赠人都是村民们熟详的左邻右舍。主人翁意识也从新郑市文化馆馆长王成铮这儿得到了印证。他告诉记者,村史馆的主人是村民,无论是村史馆前期的建设还是后期的管理,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村史馆规划设计阶段,乡镇政府就多次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倾听群众意见、吸收群众智慧;馆舍建好之后,又广泛倡议和动员村民群众,鼓励他们捐出家中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村史馆建成后,通过自荐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挑选出有能力、有时间、负责任的村民组成村史馆管理队伍,负责馆内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设立群众举报热线,方便全村群众参与监督。

村史馆不能千村一面

为什么要建设村史馆?据新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刘学敏介绍,新郑市努力打造“文化新郑”,启动实施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基固本工程”。在具体实施中,新郑市委、市政府发现了农村新型城镇化和新型社区建设中传统村落消失的问题,当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人们眷恋故园、追忆往事的愿望日益迫切,并开始寻找那些旧物,探索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追寻文化之本、民族之根。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需要建设一个能够留住人们“老家记忆”的展室或展馆,经过集体讨论,村史馆应运而生。

2015年,新郑市启动了村史馆建设工程,选择龙湖、孟庄等一些有条件的乡镇建了6个村史馆。“新郑的每个村史馆因各个村的情况不同而各具特色。”王成铮表示,鸡王社区村史馆主要突出鸡王村的变化,辛店镇人和村史馆、观音寺镇沂水村史馆和城关乡东郭寺村史馆是美丽乡村和历史文化名村,主要反映历史文化名村的变迁史。

建村史馆并不是摆几件已被淘汰的农耕工具、放几个已经过时的生活物件就是留住了村里的历史,如果村史馆建设的内容、展现的形式大同小异,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郑市按照村史馆理念今年再建设14个,村史馆不能千村一面,应充分展示这个村的村容村貌、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变迁等特色。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阮可认为,村史馆的启示在于:一是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主议事、合力共建的模式,建、管、用一体化;二是聚拢阵地,村史馆与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其他园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是融入科技元素,数字化服务让村史“活起来”“动起来”;四是制度保障,“以奖代补”带动基层推广。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对新郑市建设村史馆的做法十分赞赏,多次到现场指导建设,要求全省都来推广学习新郑市的这一做法。在她看来,村史馆不仅记录了当地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的演变,更是群众文化活动情感共融的载体。建好村史馆,避免千村一面,用无声的印记和良善的新风,再现一个村庄的力量。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