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艺术活动 > 正文
“丝路源头 桑陌青青——李子侯作品展”举办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4-28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经济网 梁剑箫    收藏本页

“丝路源头 桑陌青青----李子侯作品展”将于今年4月30日至5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

李子侯1938年1月生于浙江省海盐县。1962年考入浙江美院(进中国美院),师承潘天寿、陆维钊、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宋忠元。1964年作为在校本科生创作的《入仓》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调回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任教,先后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画系副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擅工笔人物,兼长写意。

在李子侯艺术生涯的前30年,他完整经历了新中国人物画革新创作的全过程,并在工笔、意笔等新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各个环节上做出了贡献并留下了高水准的作品。

李子侯创作的后30年,正是中国开革开放形成巨变的岁月。美术界在经过“85新潮”以后,面对西方美术特别是西方现代美术观念的影响,中国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上有人喊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质疑。面对美术的剧烈转型,李子侯也和方增先等先生一样,找到了自己的转型创新之路。

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对记者表示:“浙派人物画有周昌谷、方增先,到今天的吴山明,他们以水墨写意方向来表现人物,而浙派人物画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工笔的发展,我觉得李子侯是代表人物之一。”

李子侯独创的“蓝色系列”作品,被时任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顾生岳教授誉之为“李家样”,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道:“以特定的材质与手法,表达特定的生命情调,以创造性的艺术效果,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并开风气之先,自成一家,使李子侯成为当代‘工笔意写’画风的开山人物。”

已故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说:“毋庸置疑,艺术的多样化,是取得众多观者喜爱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子侯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果实,不能不令人额额称庆。王伯敏认为,李子侯在吸收本民族传统的精华时,注意西方绘画构成的诸多因素。他反对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故其所画,形象生动,风趣巧拔,深为时人所重。”

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工笔画的写意性和写意画的精到是两大难题,当代工笔画制作成风的弊端。李子侯提出了当代工笔画“工笔意写”的创作主张并开创了相应的技法,正是为解决当代工笔画写意性缺乏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李子侯的这种工笔意写人物画,恰恰在这个领域中提醒我们,既要有工匠精神,更主要的还是艺术精神。对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认为:“李子侯同时涉入工笔和意笔的田园,他陶然于工、意之间,来思考笔的表现与墨色的渲染。他将二者揉捏在一起,形成工笔意写的独特方法。他努力地缩小笔墨的变化来凝聚形体的韵味,用短歌般的劲笔来表现风雅之姿,这恰是东方所特有的艺术品格。这种在极小的变化中蕴涵一切的追求,揭示着诗歌难以尽言的神秘,为咏唱‘留有余意’。余意,正是李子侯如风如歌的绘画的格趣。”李子侯一甲子的艺术创作始终深入生活,在火热的生活中提炼创作主题,李子侯的写生是贯穿在他整个创作和从艺生涯之中的,他时刻不离生活、不离民众。李子侯的美术视野始终紧扣学术,从乡村教师、民间艺人,到各界名师、美院前辈,他转益多师,牢牢把握住中国人物画的学术前沿,力争在每个变革中都做得完美,并最终走出了独特的艺术之路。

据了解,李子侯的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前不久,又将数百件精品捐赠浙江美术馆。此次展览展出李子侯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作品90件全面反映了他的艺术探索历程。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