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观察 > 正文
长春媒体发声回应“唱衰东北”论:打好新一轮振兴发展攻坚战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3-8    www.citure.net  来源:搜狐    收藏本页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唱衰东北”、“唱衰长春”的舆论声音,持续不断。一方面会给百姓心里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背离事实。近日,长春日报推出三篇系列访谈报道,针对“唱衰东北”、“唱衰长春”等网络舆论发声,其中,开篇访谈以《面对“唱衰东北”论我们怎么看怎么办》为题,观点尤为旗帜鲜明。

  这三篇由长春日报社社长孙成军与经济界知名专家、学者对话的访谈,分别为《面对“唱衰东北”论我们怎么看怎么办》、《推进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非必要不干预 释放更多制度红利》、《找准发展新方位 打造腾飞新动能》,访谈目的是要为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理论先导、凝聚发展共识,充分发挥理论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打好新一轮振兴发展攻坚战。

  在第一期专访中,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继国先生认为,社会上出现这种论调,是基于东北地区近年来确实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这样一个事实。但是,“出现衰退”与“唱衰东北”是性质不同的问题。“衰退”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唱衰”则是长期不看好或者是对东北的完全否定。


  杨教授认为,东北地区经济下滑只是一种短期的周期性“衰退”现象。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衰退是出现在全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又是出现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衰退”是必然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复苏”也是必然的。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经济整体向好,尤其是长春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事实使“唱衰论”不攻自破。


  从“唱衰”的目的看,持“唱衰”论调的可能有三类人:一类是关心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他们确实指出了东北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有些夸大事实,或者分析得并不正确。对于这类人,我们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另一类是人云亦云的“跟风者”。对于这类人,可以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同时做好自身工作,以事实作出最好的回应。还有一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者,他们“唱衰东北”,目的不在东北——他们并不关心东北经济的发展,而是基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高这一事实,把东北经济下滑归罪于国有企业,目的是否定中央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对这类人要保持警惕,并用事实回击,不能让他们误导我们正确的改革方向。


  东北“出现衰退”,如果泛泛地谈内因,原因有很多,比如体制机制不活、创新力度不够、经济转型缓慢、人才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等等。但这些是全国大多数地方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东北地区特有的内因来说,“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东北地区是全国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就长春而言,汽车产业就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左右。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这首先体现在对能源等资源和设备采购的减少,东北地区首当其冲。


  从外因分析,首先是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另外,受地理位置影响,东北经济与俄罗斯经济联系比较密切。近几年俄罗斯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和美国打压,经济出现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东北经济压力。


  针对有人把国有经济占比过大列为东北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杨教授认为,这个“逻辑”不符合逻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资本进入中国,而我们刚刚起步的民营经济根本就不是外资的对手。正因为国有经济足够强大,才使得国外跨国垄断资本没有能力快速全面控制中国经济,才有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战略是“做大做强做优”,而不是“私有化”。


  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要辩证分析。首先,有些是管理问题,确实有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但也有格力等一批高效率的国有企业存在。其次,有些国有企业承担了改革的成本,换来了国家的稳定。其三,国有经济承担着宏观调控职能和稳定社会职能,因而不能完全用“经济效率”来衡量其贡献。其四,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承担了较重的税负,造成了对国有经济的不平等竞争。


  目前,长春已经走上多元化创新发展的改革道路,构建以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三大支柱优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3+6”新型体系,这一战略性转型的方向是正确的。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