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滚动消息 > 正文
对书信热望彰显的是文化虔诚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3-20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见字如面》唤起了中国人对笔墨信札的文化记忆。关于书信,《见字如面》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互联网时代如何传承这份书札背后的情感?记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大学教授刘冬颖、山东大学教授程相占。刘冬颖教授认为:《见字如面》以书信为钥匙,打开历史节点,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守望;程相占教授认为:互联网也是文献载体的一部分,用来书写的工具虽然变了,但不变的应该是中国人的礼仪和情怀。(3月17日《光明日报》)

  不容否则,《见字如面》唤起了我们对书信年代的回忆,可以说,那古老的书信让我们感觉到真情如春风荡漾,更让大家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望依旧有如火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数字化而减少或者丢弃。

  互联网没有兴起的时候,书写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唯一方式,以至于我们在写信的时候,要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对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对待,尤其是给父母、给恋人的书信,书信不仅仅是寥寥数语或许是简单几行字,而是火热的一片心、一段情,汇报工作、畅谈理想,见字如人、见字见情。同样,对于书信的期盼和等待,让书写到手恨不得要在心口先安抚一下跳跃的心。书信,打开了我们对传统、对文化、对情感等诸多美好的守望。

  互联网出鞘,是否书写已经远去?笔者觉得并没有。只是书信变得频繁,走上了互联网道路,短信、微信、视频等等,让守望更加通达。快节奏的生活中,编辑短信可能只有短短百字,但是大多人还是没有丢弃传统,只有将传统的书写与手指键盘产生了互动,大家写博客、发微博微信,都是对传统书信的一种继承,更是书写的创新,笔墨纸砚会为红袖添香,现代书信中依旧有情愫传真,只是让见字如面更加高效。

  两位教授说,书信不仅传递感情,更传承文化,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这点笔者相当赞同,从流传于世的古代书信来看,举凡天气地理、风俗人情,皆可入信。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赏诗文、诫训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所以,书信也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这也是《见字如面》能激起大众情感兴奋点关键因素,传统也好、现代也好,假如少了文化风情作为底色,就不值得去守望。我们对于传统书信如此,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也是如此,有选择地传承,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经典永远生生不息。

  因此,单用书信打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望还远远不够,只有在新媒体、新通讯中拥有怀揣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分,我们才能在交流中不少礼仪、不缺郑重、不忘真诚,更不会丢了对文化的虔诚。(石城平)南京文明网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