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文化思考 > 正文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四点思考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7-3-16    www.citure.net  来源:广东文化网    收藏本页

编者按: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成,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指向。日前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规划着眼世界变革大势,立足中国发展大局,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战略指引,提出了发展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系统工作的总体谋划和行动纲领。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成,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指向。日前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规划着眼世界变革大势,立足中国发展大局,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战略指引,提出了发展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系统工作的总体谋划和行动纲领。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谋划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文化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任务日趋紧迫;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空间更加广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文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益民生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路径选择,即以经济为重、科技为先、文化为魂,先是经济大国与科技大国,而后谋求成为文化大国。现阶段,中国正处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过渡、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的重要时期。对于中国而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建设,是一场以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的伟大社会实践。

文化强国是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创新力、发展力以及影响力的先进国家。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有世界文化强国的一般构成要素,也有中国自身的基本属性和鲜明特色。从上述战略目标要求出发,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应该把握以下基本要点:

一是“双效统一”,把握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文化发展应注重凝聚民族文化价值灵魂和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文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规划强调,“十三五”时期,力争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二是“两业并举”,提升文化发展力。文化发展力的体系建构,既包括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建设,须“两业并举”,实现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的融合发展,其要求: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即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即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

三是“求精创优”,增强文化创新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创新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规划强调“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推进文化创新的新举措、新途径,包括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的“精品战略”、以导向激励为主旨的“文艺评价激励机制”、以“多渠道、多平台、多终端”为手段的文艺作品传播体系等,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开放包容”,提高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不仅表现为能在本土被传承和发展,而且能够产生相应的世界影响,为他国文化所接受或吸收。规划提出“坚持开放包容”,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为着力点,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更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力争到“十三五”时期末,形成更加完备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格局,包括开展文化外交、加强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发展,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等。

规划所勾画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蓝图,承载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国的文化发展改革事业,应该为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