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综合新闻 > 正文
镜锁“老腔” 手触“陶坊”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7-19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我的民俗相册——两岸青年走进陕西”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城市文化网7月18日讯(记者 任秋平)  由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我的民俗相册——两岸青年走进陕西”活动进入新阶段,来自海峡两岸的30名青年志愿者,被老腔艺人高亢别致的唱腔深深吸引,欣赏之余,更是频频按动快门,将这一古老的非遗巨献紧紧地“锁”在了镜端。

  当2016年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在央视春晚上为观众带来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时,时光已是21世纪,而大学生们用镜头去记录传唱了两千之久的唱腔,入编民俗相册,令人匪夷所思。

  拜访老艺人之前,志愿者们就了解到,华阴老腔系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起始于西汉,发展于隋唐,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噢/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噢……”这段被张艺谋搬上银幕的台词,面对面在艺人口中原汁原味地说出来,依然让大学生们兴奋不已。

  演出结束后,一大群年轻人热情地围着老腔传承人张喜民等人,不停地询问台词,还拿起老腔特殊的乐器——板凳、惊堂木、月琴等,请老人一一演示。老腔主持人的一番话,让志愿者位陷入了深思:华阴老腔这个剧种,精彩的不仅仅是唱腔,而是这些老艺人!很多戏曲工作者需要回归生活,而老腔艺人本身就来自生活!他们演出排练之外,还免费培养学员,每天照样干农活、做家务,走在村子里,和普通村民没任何两样!让双泉村民骄傲的是,老腔竟然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上,也让老艺人们看到了老腔的传承希望。

  看着一张张亲切、朴实的笑脸,喧闹声慢慢沉静下来。

  最后,宋庆玲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台港澳处处长于昕、台湾创价学会国际暨两岸事务处处长林蓝娣,共同向老艺人们赠送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基金会一行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双泉村。

  富平陶艺 泥火传奇

  下午,一行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富平陶艺村。

  陶艺村坐落在富平县城以北,由三个展览馆、几个陶艺作坊及千亩果园组成,为国家4A级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

  导游介绍说,富平陶艺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陶艺家学会在中国大陆的团体会员单位,也是国际陶艺学会杂志主编论坛会的永久会址。目前是国内首家以现代陶艺为主题的陶艺博物馆群,来自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陶艺精品均在此展出。

  最吸引大学生的,依然是陕西民俗陶器作品,诸如陕西八大怪、猴登科等惟妙惟肖的造型,让年轻人流连忘返。

  陶艺制作体验环节,将一天的活动带入高潮。看着陶艺师傅轻而易举地在转盘上制作出碗、盘、花瓶等器物,志愿者们跃跃欲试,一时间陶泥横飞、笑声四起,最终感受到陶艺制作之难,从而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及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