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专家专栏 > 正文
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展应着重四大战略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5-14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本页

□□刘结成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关键词。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供给侧到底有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战略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政府又应该做好哪些基本保障呢?

供给侧现状并不乐观

尽管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总体可以理解为,“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去引领和满足客户需求。”从政府层面来说,就是通过政策的创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降低创新成本,调整产业机构和资源配置方向,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来激活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层面来看,就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类业态,因为其明显的精神消费特征,所以更需要通过创意、创新和创造去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天生就具有从供给侧改革创新的特征。然而,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并不乐观。

从产业结构来看,除了北上广深及其他少数城市的数字类和创意类业态在整个产业中占据支配地位外,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这类业态都还处于萌芽和培育阶段。从区域结构来看,文化产业在各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连2%都不到。

从要素投入看,很多城市缺乏在文化产业的土地供应、资金引导、市场推广、平台搭建、人才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投入稳定性不够,随机性大。从增长动力结构来看,很多地方以创新、数字化等方面增长的动力不足,导致很多的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

从收入分配机制来看,对创意、创造、管理的价值等认知不足,对资本利用欠佳,导致创意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收益,资本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从市场主体来看,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和理解还不到位,导致很多国有文化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很弱,竞争力不高。

而形成以上文化产业供给侧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想观念传统、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理解不深、对市场发展的快速变化跟进不够等。我国已经快速跨入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商业模式、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所以,作为以精神消费和需求导向为明显特征的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首先应该解放思想,从改变对市场的理解和认知入手。

四大战略+四大保障

针对以上文化产业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至少应该从时尚化、数字化、特色化和融合化4个战略着手。

所谓时尚化,就是文化产品应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尤其是那些文化产业消费的主力人群,即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城市中青年人群,去满足他们的消费习惯。有些地方的文化产业从业者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并针对这些文化开发出了一些产品,但是很多产品都是站在自身的视角和审美情趣,用传统手法和技术表现出来,缺乏对主力人群消费和使用场景的了解,导致市场不好。做到时尚化,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场景的思路进行设计,让目标客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销售、推广、服务、延伸开发等整个流程环节中,及时主动与他们互动,听取意见。

其次,数字技术在影响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在这些数字技术中,跟文化产业相关性和影响最大的有大数据、云、移动互联和虚拟现实。我们应该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去进行研发、生产、展示和宣传推广,从而让文化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消费方式。

再次,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梳理,重新认识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对有价值的文化资源重点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品牌。其中,对地方文化资源(如创作人才、名人、特色戏曲、特色民俗等)的评价是难点,过高评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则导致大投入开发出来的产品市场反应不好,过低评估文化资源的价值,则导致文化资源价值的浪费。

最后,在文化产业发展3.0阶段,融合化是文化产业供给侧的重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做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文化主管部门所负责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资源,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探索;做好文化产业与地方其他优势、特色产业资源的融合发展,主动与农业、工业、商业、城镇化等相结合,形成新的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上述四个发展战略和方向,政府可以在以下4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基本保障。

第一,加强外部链接,推动思想解放,增加链接产生创新。第二,打好基础工程,孵化新兴业态。文化产业要创新发展,也就必须打牢发展基础,如精品创作培育工程、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金融促进工程等,这些工程既抓住了文化产业以产权为核心的特色,又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孵化出新兴业态,吻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提升创新环境,促进创业浪潮。在文创3.0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依靠于地方文化企业的培育和中小文化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如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素,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培育政策,成为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关键。第四,机制体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的效率优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