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观察 > 正文
东莞:探索经济转型城市协调发展新路径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4-29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绿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色,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2016年4月,微风轻佛过麻涌华阳湖,泽乡花田、芭蕉小筑、湖照塔影、轻舟快浆,游人如织。然而,有谁会想到三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重污染区,上百家污染企业和养猪场云集,河涌发臭、污水横流?

上一个五年,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东莞经历了转型升级的阵痛,东莞在痛点中形象的呈现出了“中国制造”的变化:丛烟囱林立到蓝天白云;从摩的横行、尾气排放到清洁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和地铁的建设开通;从污水横流到花开四季。东莞,一座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城市,正在努力寻找自身经济转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答案。


从“世界工厂”到“家园城市”


住在中堂四乡村的李阿婆看着家门口的这条河到现在都有点不相信,“几年前这里是全镇最脏最臭的地方,影响到村民的身体健康,都没有人愿意来的,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中堂四乡村是典型的水乡片区,村内有10公里的河涌,与民居房舍纵横交错。这个昔日水质属于劣五类,河涌污染严重的村子,如今却是引进民间投资3亿多元,引入优质企业打造的千亩“百香岛”农业龙头项目落户之地。该项目计划在今年的10月份开园迎客,从臭水沟到旅游园,前后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城市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化发展路子。特别是在城市化率从30%—70%的加速期,东莞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导致城市规划难以跟上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引发了空间布局分散、资源约束趋紧、同质现象突出、区域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当前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东莞自身实际的绿色、低碳、生态的城市化道路?如何坚持绿色引领,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布局优化,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东莞首要考虑的问题。


早在去年的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市政府就指出,要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围绕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目标定位,实现由“世界工厂”到“家园城市”的转变,顺应融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构建东莞的城市功能特色,推动东莞从广深港的重要产业配套区向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都市区转变。


2016,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绿色发展更是东莞市两会中被当作重点提出。在全省水利与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在主会场做《东莞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经验介绍》汇报。按照“要修复水生态,首先要治理水污染”的思路,东莞市一是要建设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二是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在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7家和截污管网1300公里,年收集处理污水10亿吨。目前正投入25亿元对13家污水处理厂实施新改扩建,并规划十三五期间投入124亿元建设176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在产业转型方面,按照源头防治的要求,近年来累计拒批涉水污染项目138个,关闭电镀、漂染等重点污染企业196家,全市重点污染企业由1252家下降到567家,废水日排放量同比减少17.4万吨。通过强化源头减污和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改善了东莞市河湖水系的水体质量。


生态环境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东莞的山水资源非常丰富,在珠三角东岸地区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东莞水乡是珠三角东岸唯一的水乡,也是珠三角水域面积最大、河网密度最高,水生态环境最独特的地区,河网总密度约1.9公里/平方公里。而在山区片已建成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等十大森林公园,总面积340.25平方公里,完成绿道建设118.1公里,年迎客量逾1500万余人次,已具有区域服务职能。全市共建成13个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预计至2017年新增湿地公园10个,东莞生态园成为珠三角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目前,东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正在编制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均提出了以“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这是东莞顺应发展规律做出的重要抉择,也是未来努力的重点与新的方向。


从“多轮齐转”到“组团发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东莞都在实行“多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战略,快速构建起以城区为中心,以28个镇为支撑的组团式城市格局。但同时产生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小而全”重复建设、城镇化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从分散的“转轮”状态聚集发展,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打破“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绿色发展,成为东莞接下来5年的新命题。


“组团”,简单的两个字会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东莞城市发展的描述。


在东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正在编制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提出,东莞以“经济区”概念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分布、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打破分散“行政区”的束缚和藩篱,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以经济区理念构筑“一中心四组团”绿色发展城市格局,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构筑大组团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为东莞城市转型建设现代生态都市的大方向。


中心组团——高品质城市中心。强化市区、松山湖、生态园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建设全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成为“服务全市、功能完备、生态宜居、高效智慧”的最具竞争力的高品质城市区域。


西南组团——滨海新城。发挥沿海优势,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地区,融入湾区。促进穗莞深黄金走廊战略崛起,打造沿海发展轴,发展海洋经济、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珠江口湾区的重要支点。


西北组团——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环境再造为抓手,重现岭南水乡风貌,建设成为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


东南组团——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充分发挥山区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主动对接深圳、惠州,加快集聚现代产业、优势企业,实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发展质量。


东北组团——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充分发挥“一区一镇”(银瓶合作创新区、常平镇)的辐射作用,坚持聚集发展,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从“单打独斗”到“融圈发展”


东莞是继苏州与无锡之后,全国第三个、广东第一个获批建设城轨的地级市。根据相关机构测算,以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比较,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而城市轨道交通只有小汽车的5%。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也远低于其他交通方式,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节约能源的交通方式。


日前,记者从东莞市轨道交通公司获悉,东莞的首条地铁将在5月底开通,将成为东莞又一黄金走廊。而莞惠城轨常平东至小金口段已经开通,预计在今年年底将会全线开通,届时东莞将真正迈入城轨时代。此外,东莞城市轻轨还预留了与广州、深圳轨道交通衔接的余地,其中1号线将与穗莞深、莞惠、佛莞等城际线换乘,2号线将与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铁路、穗莞深城际等线换乘。


城市轻轨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绿色,更有经济的发展。轻轨和城轨牵头,东莞主动加强与深圳、惠州两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连互通,融入“深莞惠经济圈”,加快实施“轨道加速”工程,与深圳签订轨道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两市未来将有5条轨道对接。涉及东莞的24个对接路网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莞惠高速东莞段等11个项目已完工,从莞深高速东莞段、东平大桥、红海大桥、金龙路等6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河惠莞高速东莞段、恒心路等7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公交跨市”工程,涉及东莞的5条跨市公交线路已开通4条,剩下1条(东莞火车站-园洲客运站)正在研究具体路线方案。东莞将真正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