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旅游文化 > 旅游推荐 > 正文
闽西长汀:青山绿水古城织就“生态锦绣”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4-14    www.citure.net  来源:新华社    收藏本页

春风送暖,油柰花开。闽西长汀县大同镇翠峰村4500多亩的油柰林雪白一片,绿树繁花、小桥流水的动人景象吸引了众多城里来的踏青客。

翠峰村村主任陈木添说,该村位于“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源头,山清水秀。近年来,依托“一河三园”即翠峰河、田园、茶园、果园的特色优势,通过疏浚河道、硬化村道、修建自行车慢道等建设,翠峰“生态乡村”的名声越来越响,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吃上“旅游饭”。

随着交通和生态条件的双重改善,长汀县类似翠峰村这样的生态休闲去处已经越来越多。而青山绿水背后,是一个革命老区县“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生态建设接力。

“柳村不见柳、河比田更高”。由于地貌和历史原因,曾经的长汀是水土流失重灾区,1985年的遥感数据表明,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许多地方呈现的是一幅“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景象。

最近十多年来,作为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长汀,摆脱不利条件,克服重重困难,通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7.78万亩,森林面积由275万亩提高到3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8%。

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汀探索总结出了“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长汀实践被水利部誉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

创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建设汀江生态经济走廊、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役……近几年来,长汀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不断提升和拓展生态建设质量与成效。

长汀县林业局局长巫成火说,虽然从“颜色”上看,长汀的山已经实现了由“红”到“绿”的转变,但仍存在树种结构单一、森林生态功能脆弱的短板。为此,近年来的长汀林业发展着力追求两个转变:从造林向造景转变、从砍树到生态利用转变。加速打造速生丰产林、丰产毛竹林、生态油茶园、林下经济示范、优良种苗繁育等“五大基地”,谋求“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

长汀三洲镇,过去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大面积裸露,夏天温度高,被称作“火焰山”,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荒山重新披绿。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下,杨梅产业勃兴,今日三洲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梅之乡,超过万亩的杨梅林使得满山青翠,全镇飘香。

“绿起来”带动“富起来”。2015年,三洲镇出产杨梅3000余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杨梅产业带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让村民主动放弃了粗放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长汀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客家首府”。近年来,结合生态建设和旅游提升,长汀在古城保护与开发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借助“外脑”完成高水平规划、每年保障2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

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日源说,长汀有始建于唐代的古城墙、古城楼;有唐宋以来形成的传统古街区和客家民居;有宏伟壮观的明清两代汀州试院;有雕栏画栋的汀州天后宫……通过系统性的保护、修缮、建设、开发,长汀将实现山水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响互动,“还给长汀人民一座古韵汀州、交给天下来客一座最美山城”。

风和日丽时,登上长汀古城墙的烽火台上眺望,但见远山如黛、汀江逶迤;近处白鹭翩飞于水草之上,吊脚楼中酒旗招展。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长汀的生态建设之路越走越宽,一幅青山、绿水、古城交织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