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人物 > 历史名人 > 正文
张学良生命中的两段爱情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3-18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结发凤至

  1915年春,张学良奉父命赴郑家屯与于凤至相亲,因他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故到郑家屯后,成天躲在张作霖挚友吴俊升公馆,终未登门而归。是年6月 , 于凤至随其父于文斗到奉天探亲访友, 并购置文房四宝及书籍字画,住在中街路南的天益 堂药房。在张作霖的催促及吴俊升的撮合下,张学良以画店“掌柜”身份,送画上门,初次见到于凤至,极为惊异,与自己先前所想象的大不一样,只见她蛾眉凤眼,苗条秀丽,高雅端庄,落落大方,而且很有学问。在古画真迹鉴别上,张学良还被她弄得非常尴尬。因而一见钟情。接着张学良两次登门造访,却被于凤至借口避而不见。此时的张学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挥毫给于写了一首《临江仙》,表达对于凤至的爱慕思恋和羞悔交集的复杂情怀:“古镇相亲结奇缘,秋波一转消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厌绝粉黛群,无意觅佳人。芳幽兰挺独一枝,见面方知是真。平生难得一知音,愿从今日始,与姊结秦晋。”于凤至也和了一首《临江仙》:“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山盟海誓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订秦晋。”

  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时,于文斗陪送女儿的嫁妆是两座银行,一处在沈阳,一处在锦州,分别叫富裕祥和庆泰祥,资财总计约有500万元之巨。除随于凤至嫁到张家的佣人外,还有一个由9人组成的专事管理妆奁财产的庶务股。这些财产大部分在奉天用于实业投资,奉天的服装公司和几个大字号就是于凤至的私产,奉天边业银行有于凤至的一半股份,这些财产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都是很兴旺的。 张学良16岁与于凤至结婚,于时年18岁,张称于为大姐。于凤至知书达理,人品端庄淑慧,其贤德,确给张学良带来不少福气。他们婚后次年,生下大女儿闾瑛。后来又连生三子。张学良为使子女不忘故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故在子女起名上颇下功夫。张学良深知家乡辽西的医巫闾山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此山位于辽西北镇,形势险要,风景幽美,县城即建于山隈。清乾隆皇帝数度来游,为诸名胜区题词立碑。民国二年(1913)章太炎任东北筹边使,也留有诗作。),依据周时典籍《尔雅•释地》载:“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山之珣玗琪焉,”给子女分别起名闾瑛,闾珣(字琰东),闾玗(字壁东),闾琪,闾琳(赵一荻所生)。他们四人生来俊秀、聪明,长得很像父亲。张学良对他们施以中西文化的全面教育,并习诗词书画。


  1931年春,三子闾琪患病,入日本人开的南满医院诊治透视时,镜面突然爆炸,以致夭折。张学良夫妇十分痛心,悔不该将孩子送入虎口,张学良的随从医生马际宇因此革职。长子闾珣,曾在英国读大学,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宁,他从《大公报》上获知此讯,表示无奈:“完了,我爸爸送到老虎口去了。”他催母亲尽快回国照顾父亲时说:“您别管我们,我们都大了,您就照顾好我爸爸就行了。”欧战爆发,他一急,患了精神病,以后送回台湾,也去世了。


  由于四个孩子出生时间相隔太近,张作霖怕影响于凤至的健康,不让她继续生育,便有意让她学抽大烟,据说这样可以使女子绝育。于凤至从此染上烟瘾,后来又发展到注射毒品。1927年在协和医院作子宫切除手术。1933年才彻底戒除毒瘾。于凤至豁达大度,极有修养。当她知道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事情后,同意赵一荻给张学良当秘书住北陵,在那上大学。赵一荻生闾琳后,于凤至将她接到家中(住赵四小姐楼),以姐妹相称,处得很好,于凤至给张学良管家,赵一荻在政治上给张学良以协助。张学良幽居期间,于、赵先是轮流陪护,后又同时陪护,直到1940年于凤至因劳累过度赴美就医,赵一荻将小闾琳改名换姓后送往美国,请朋友抚养,只身前往贵州修文县阳明洞陪伴张学良。


  1961年,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和丈夫陶鹏飞教授应邀赴台讲学,他们奉母命,到台后要求探望阔别多年的父亲,几经周折,终特许“会见一小时”。父女见面,异常悲伤,女儿抢前两步扑倒在父亲跟前,凄楚地喊了一声“爸爸”。张学良双手拉住女儿、女婿的手,老泪纵横,哽咽无语,半晌说不出话来。看着女儿身上取出的于凤至近照,勾起了张学良的满腹愁肠。二十一载没有见面了,凤至大姐陪伴自己辗转于奉化、黄山、萍乡、郴州、沅陵和贵州,幽居生活时的一幕幕往事在脑子里翻腾。1940年于凤至在狱中积郁成疾,不幸患了乳癌,只能赴美就医,由赵一荻接替伴狱。从此两人别离。张学良与女儿、女婿,从谈学明史到读《圣经》,并说:“我如今已成了地地道道的基督徒!”这时,他用一只颤抖的手从内衣袋中掏出了一封信,郑重地交给女儿,说:“现在牧师还不肯为这个虔诚的教徒洗礼啊!这是因为基督教徒在洗礼的时候,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因此请你们把这封信,交给你妈妈,请她帮我下这个决心吧!”大女儿返美后,一直瞒着母亲,没有勇气把那封不平常的信交给她。两年后的一天,居住在旧金山郊区小镇的于凤至忽然盯住女儿问:“你和鹏飞从台北回来 ⋯⋯好像有什么事瞒着我,你爸爸真的没有信给我?”大女儿顿时紧张起来,不得已才把从台北带回的那封信交到母亲手中。于凤至看了丈夫两年前写的亲笔信,顿觉晴天霹雳,泪如雨下,往事历历,百感交集。但她终于做出仗义舍情的决定:“汉卿,只要你高兴,任何事情我都肯做的!”,“赵一荻是位很难得的女子啊,这些年她代我陪伴你,在牢里吃了千辛万苦,她现在理当得到法律的承认了。”


  1964年,张学良在台湾与赵一荻正式结婚,堪称冰霜爱情。赵一荻无论是过去在政治上辅助张学良处理公事,或是数十载陪伴在被幽禁的张学良身边,与世隔绝,历尽艰辛,道德情操为世人钦佩。1990年3月,于凤至在美国病故,享年91岁。按她遗嘱,在其坟上树立小碑一块,将当年张学良写给她的小诗刻在上面:“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在《杂忆随感漫录》中称:“她(于凤至)属‘凤命’。‘凤命’二字使我父亲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凤至’,好吉祥的名字啊!凤命,乃吉人之命。凤至,凤至,直到皇上为止,那个和她结合的人,一定就是皇帝了。”


  赵四小姐甘为随从秘书


  赵一荻(即赵之英文名Edith的译音),又名绮霞,1912年生于香港, 乳名香笙,因她刚好诞生在霞光绮丽的早晨,其父特给她取名“绮霞”, 还有“赵媞”称谓,童年时代在天津度过。其父赵庆华,字燧山,北洋政府时期连任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局长,梁士诒做总理时,他曾官至交通部次长。


  赵庆华有10个子女,其中6男4女。男女分别排行,女儿之中,绮霞最小,排行第四,家里人有时就称她赵四。大约在1926年前后,绮霞的姐姐赵二和赵三已届成年,开始参加社交活动,出入交际场所。当时有名的交际场所是天津的蔡公馆。该公馆的主人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丈,曾留学德国,颇有西洋派头。经常到此参加娱乐活动的还有赵四的六哥赵燕生和张学良等。其时赵四才十几岁,起先出于好奇,随姐姐去舞场观看,后来和张学良相识,很快成为朋友。有一年暑期,天津诸家眷属子女多去北戴河海滨避暑,张学良、赵四在那里相会,从此感情日益亲密。


  1928年秋天,张学良同赵四相约,秘密去沈阳北陵聚会,赵四求学心切,张学良答应了她的要求,让她就地入大学深造。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绮霞失踪”传闻。当时,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已结婚多年,且生有子女。为了家庭和睦,他向绮霞提出:没有夫人名分,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的秘书,对中国人可谓侍从小姐。于是,绮霞便有了秘书、赵四小姐的称谓。那一年,张学良28岁,赵四17岁。


  赵庆华得知赵四与张学良去沈阳聚会的消息,震怒异常,即在报端发表声明,与赵四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有专家评论:赵氏如此,一举两得,即可巧妙地在报上向世人宣布并承认张与赵的结合,二可保持他的家道气节)。即便如此,赵四毫不动摇,甘愿侍候张学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沈阳度过了一段美好岁月。一心一意助夫君


  1930年,赵四随张学良到北平,住进顺承王府(即现在的全国政协机关所在地),偶尔来探望她的,只有她的生母和哥哥赵燕生等。赵四识大体、顾大局,以她的贤惠品德维系着整个家庭的融洽和睦。她对于凤至非常尊重和亲热,生活上亦殷勤照顾。张学良外出买回衣物, 赵四即送给于凤至。于凤至对赵四的贤良很是赞赏,故深相接纳,如亲姐妹。她们亲密合作,精心照顾张学良,这对张学良专心处理军政要务是很大的支持。在家里,他们三人一起愉快地生活。接待朋友和客人时,张学良总是带上于凤至、赵四。凡是和张学良有交往的人,都称赞他有两位贤内助。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出洋。在张学良失意时,赵四不但给他安慰,并支持他在出国前短期内戒毒。张学良由于凤至和赵四陪同,去英国、意大利、德国、芬兰等国考察军事期间,为了使张学良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当他想要从事某种西方娱乐活动(如打高尔夫球)时,赵四便很快地学会,陪伴他一起娱乐。


  1934年,赵四从意大利回国至上海,后转往汉口张学良住地。于凤至因子女们留在英国,次年才回国住北平,1936年因思念子女又去英国。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前后,赵四一直陪伴张学良。按张学良的个性,不许眷属参与自己的军政大事,决定事情不受妻室影响。但是,在“双十二”事变这个关系中国现代历史转折的非常时期,张学良给赵四以很大信任,一切情况和秘密,赵四是了解的。这期间,她有力地支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的爱国壮举,协助他们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比如一些爱国进步人士、革命同志的来去,便是由她从中联络并加以掩护。这一切,表现了她坚决抗日的爱国情操。


  舍离幼子赴“囚笼”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拥蒋联共抗日,送蒋介石回南京。背信弃义的蒋介石竟将张学良软禁起来。赵一荻在万般忧虑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携带儿子去香港居住。1937年初,于凤至从英国回到北平,遂赴奉化溪口照顾张学良,历时3年,由于辗转迁移和特务的折磨,原本身体欠佳的于凤至,健康状况每况愈下,需要外出就医。1940年,张学良向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提出,让赵一荻接替于凤至照顾他的生活。赵一荻获悉信息后,决心放弃在香港的优越生活,前往贵州修文县阳明洞陪伴张学良。其时,她最心爱的幼子张闾琳刚满10岁,既无能力独立生活,也无亲人在港照管,可她又不能带孩子同去。在痛苦的思索中,她忽然想到张学良在美国的一位忠实朋友——伊雅格,张学良曾将一笔财产委托给他照管。于是,赵一荻把孩子送到美国,交给伊雅格夫妇照看,并叮嘱设法让他念书,但不许他接触外界任何人,也不能向他人谈及他的有关情况,以防有人加害于他,或因环境复杂发生意外。临别时,小闾琳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腿,哭喊着要跟妈妈回去。赵一荻泪满双腮,说不出一句话来 ⋯⋯最后,孩子被拉开了,赵一荻呜咽着,步履蹒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去——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张学良的幽居地,开始熬度与世隔绝的漫长生活。


  患难与共数十年


  1940年,赵四从香港到贵州修文县阳明洞陪伴张学良。次年5月,张学良患阑尾炎,赵四陪他在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后,他们又被囚禁在贵州黔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乡,1944年冬迁至桐梓,在桐梓天门洞一直软禁到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他们被解到重庆松林坡戴笠生前寓所,不久即被押往台湾新竹县井上温泉。军统局指派特务刘乙光长期监视张学良和赵一荻,他经常采取一些过分的做法,比如限制他们在规定范围内的行动自由,克扣外间寄给他们的衣物食品,特别是放任自己患病的老婆及无知的孩子,常常吃饭时在桌上胡吵胡闹,致使张学良、赵一荻无法进餐。


  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凄苦是可想而知的。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一荻身上,赵则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料。张学良是个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好运动的人。凡是张学良需要做的,赵一荻就陪着做,跟着学,做到样样都会,都能跟着来。张学良在囚禁中不时用英语会话,赵一荻就进一步努力学习英语,随时和张对话;张学良要打网球、排球等,赵一荻就陪他对打;张学良研究明史,写文章,赵一荻就给他购 买书籍,查找材料,帮助做一些 文字工作;到了张学良厌倦读书,喜欢文物古玩的时候,又是 赵一荻去帮他采买、鉴定和收藏。


  在软禁中,许多生活琐事都是赵一荻自己动手,赵四虽然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并没有贵族子女的骄矜之态,有的是一颗对爱情始终如一的诚挚之心。真情感动于凤至张学良在囚禁中,曾多年潜心研究明史、佛教,后来受宋美龄影响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向牧师请求受洗,但依照基督教的规定,教徒在受洗时不能有两位妻子。他必须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作选择。张学良的最后决定是和赵一荻结婚,并在事先取得于凤至的同意,结束了他们两人的婚姻关系。当时,于凤至和女儿张闾瑛、女婿陶鹏飞博士住在美国旧金山,她对数十年来一直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赵一荻十分敬佩,深为赵一荻的坚贞爱情所感动,所以,当张学良向于凤至提出离婚要求时,慨然应允。张学良和赵一荻这时“隐居”在台北市郊北投的一所小楼中。张学良“已恢复自由,但他个人不愿与外界接触”。除了基督教以外,他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每个礼拜天都到教堂做礼拜,每星期五在家中听牧师说教,偶尔也外出看场电影,但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了。


  1964年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婚礼,是在台北一位美籍人士的家中举行的,除了他们夫妇之外,仅有张群等12人参加。婚礼按照宗教仪式进行,虽然简单,但很隆重。当证婚牧师为这对年老夫妇祝福时,他们都露出了 自然的笑容⋯⋯台湾媒体报道中所描绘的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处境与心绪,读来令人心酸。文章的小标题也是动人心魄的:“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 ⋯⋯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这一年张学良64岁,赵四53岁。


  本文摘自张友坤:《张学良身影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