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讲好深圳故事 打造文化强市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1-21    www.citure.net  来源:新浪网    收藏本页
      

  原标题:讲好深圳故事 打造文化强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 韩文嘉

  鹏城一月,春天的脚步未至,清新的气息已在城市弥漫。南国的深圳生机盎然、气象万千。

  今天,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将举行。这是深圳宣传文化系统一年一度的盛会,将面向未来,吹响“春天的号角”。

  盛会,将描绘怎样一幅蓝图?今天出台的一份方案,可告诉我们答案!

  经过半年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将正式印发,坚持传承、扬弃、创新,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促发展,着力构建五大体系,扎扎实实抓一系列实事,推动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放眼21世纪,文化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内容。在百舸争流之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文化,因创新而发展,因发展而兴盛。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深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2020方案”的制订为抓手,边制订边推动工作,为深圳当好“四个全面”建设排头兵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

  文化强,则深圳更强。改革浪潮激荡,创新步伐不辍,当优势得以巩固,当短板得以补齐,当“不匹配”趋于“匹配”,峰回路转中,会有更美的景致翩然而至。

  在2016年的开端,凝望远方,新起点上的新飞跃,已然开始。

  凝聚万众一心的正能量

  2015年8月26日,年轻的深圳迎来35岁的生日。

  8月25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座谈会举行,各界代表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特区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重温特区建设的难忘岁月,展望深圳发展的美好未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提出,“唯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前进;唯有真抓实干,才能走在前列。”

  这是一次凝聚城市共识的交流,激励着深圳党员干部保持敢闯敢试的锐气,继续在“四个全面”中挑重担、破难题、做先锋。当晚,气势恢弘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希望》在深圳音乐厅经典再现,展现着深圳城市的崛起、建设者创业的艰辛、面向世界的胸怀。

  深圳的“敢为天下先”和“勇当排头兵”,需要不断弘扬和深化特有的城市精神,凝聚千万市民的磅礴力量,投身波澜壮阔的特区建设,为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宏伟目标,步履坚定地前行。

  这一年,深圳以持续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学习热潮,筑牢理想信念。组织召开“深圳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为深圳发展建言献策;开展“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圳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等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以“百课下基层”为载体开展基层宣讲150余场;出版《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与《深圳改革创新丛书》……

  这一年,深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创造改革开放新业绩》等评论,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的激情;《“五破五立”凝聚特区新的精气神》、《以创新能力论英雄》等引发热议,《35岁的深圳经济特区:从“闯”迈向“创”》等引起全国反响。在处理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期间,做到公开透明、及时高效,根据事态发展连续召开10次新闻发布会,近10次情况通报会和集体采访活动,第一时间公布救援进展情况,及时回应网上关切,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认可。

  这一年,深圳第四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建立“互联网+文明”的工作新模式,推出“日行一善·善行深圳”活动,将步行健身与公益捐赠相结合,吸引百万人次参与;第十二届“关爱行动”推出“大爱筑城”理论研讨会、中国公益映像节等1900多项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圳的随处闪耀,可从小处细处窥见。

  在深圳,有这么一对普通夫妇陈如豪、吴清琴,他们18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因公负重伤而成为“植物人”的儿子陈文亮,被誉为“挺起英雄脊梁的至美双亲”。感人的故事,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和睦相亲、甘苦与共,乐观坚强、乐善好施。去年,他们获选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至此,深圳已有四位全国道德模范。

  开启改革转型新格局

  “不改没有出路!迟改没有新路!改了没有退路!”

  去年7月29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主持召开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改革发展座谈会,发出深化改革动员令——

  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格局已形成,受众群体的阅读和收视习惯也在悄然改变。面对多元冲击,国有文化集团必须增强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加快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要在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和加强自身机制体制转换上下功夫,改革项目要力争“步步到位,拳拳到肉”,做一个成一个,通过新一轮改革,赢得生机,赢得活力,开创美好未来!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三大集团快速行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拿出了各自成熟的《总体改革方案》。

  报业集团将以提升舆论引导力、增强媒体影响力为核心,构建“一主报融媒体多平台”发展新格局,在深圳实现区域、行业、人群和媒介种类上的全覆盖,舆论影响辐射全国,到2020年实现新媒体用户过亿。

  广电集团将按照平台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形成“双核心矩阵式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深圳卫视排名进入全国前8,深圳本地广播电视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和45%,CUTV媒体融合业务用户突破千万。

  出版发行集团将实施以出版和发行主业为核心、以书城文化综合体为平台、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的“两核心一平台一重点”发展战略,海天出版社进入全国城市出版社排名前5,3座书城经营规模进入全国前10,输出以中心书城为代表的“文化万象城”模式。

  改革是进行时。可喜的是,三大集团融合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5年,深圳报业集团的微博粉丝量、微信订阅数及新闻APP用户数总计已超过1000万,深圳特区报新闻客户端“读特”开始测试、深圳Zaker上线;广电集团稳步推进融合新闻中心二期建设,新闻客户端“壹深圳”上线运行,CUTV新闻网络不断扩容;出版发行集团大力拓展书城书吧项目,书城模式开始走出深圳……

  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网络空间则一片清朗。

  清朗来于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深圳建立重大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站上线,“市舆情应对综合协调中心”挂牌……

  清朗来自善于传播,善于沟通。开展“我为深圳添彩”、“微美瞬间·大爱深圳”等活动,深圳新闻网获“城市网站综合传播力榜”六连冠,深圳政务微博在人民网发布的上半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中位列全国城市第五;罗湖区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网络舆情三级协同应对处置机制,打造罗湖社区全媒体传播平台;南山区建设了“书记信箱(群)”,收集民生意见建议,解决民生诉求,荣获广东省书记项目奖和优秀案例奖;盐田区推出“美好盐田”微信服务号,打造权威实效的新媒体平台……

  展现城市文化新风采

  最近,在深圳的一场青工才艺比赛中,于坪地一家电子厂工作的李戎正在为自己的工友加油。

  李戎感慨,以前下班后,很多工友就一头钻进网吧,而现在,大家会把看露天电影、看公益演出当成主要的休闲方式,而一些有才艺的工友更会参加此类比赛,向更多人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一面。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所有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这是一个包容开放、文化多元的城市向市民的承诺。

  文化深圳,渗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种“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在各个社区精彩上演——工厂里的青工书屋,社区里的放电影活动,街道文体中心的公益演出,让深圳人随时随处保持对文化的亲近感。第十一届外来青工文体节共有1.4万人次外来工共享文化盛宴,“周末系列文化活动”、“高雅艺术系列活动”等各种品牌活动持续为市民奉献文化大餐。

  文化深圳,领航着城市的前行步伐。成功举办16年的深圳读书月依然新鲜如初,“互联网+阅读”的新风尚,为全民阅读写下了崭新注解;创意十二月用创意让文化与其他产业跨界共生,令深圳的12月精彩不断;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新开展“三人行”、进企业等形式,举办了89场活动。深圳原创大型儒家文化交响曲《人文颂》赴国家大剧院演出,为伟大的中国梦献礼;粤剧《风雨夜归人》、《雷雨》首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动画片《正义红师》获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

  开放、积极,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胸襟。“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的举办,民间机构“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的成立,深圳加入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约合作举办世界博物馆日活动……一系列举措,展现了深圳文化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新崛起的城市文体品牌,让人们乐享活力之城的文化魅力。

  在2015/2016赛季,八一女排首次以“八一深圳”的身份亮相联赛,深圳不仅仅是球队的比赛地,更成为球队的“家”。去年10月,CBA劲旅马可波罗队落户深圳,CBA版图上从此有了深圳的一席之地;深圳将推出振兴足球计划,让深圳球队尽快重返中超赛场。中国杯帆船赛、深圳国际马拉松等高端赛事也越来越火热……

  在延续传统品牌的同时,深圳不断推陈出新,用新锐的文化视野和举措,为民生创造福祉,为艺术创造精品,缔造出更多响亮的文化品牌。

  在《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中,未来深圳还将筹办更多立足本土、辐射海内外的国家级国际性品牌文化活动,致力于为市民奉献一份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菜单”,逐步形成“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成为一座文化节庆永不落幕的文化都会。

  送上贴心的文化福利

  在中心书城U站,徐梦拿到了《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2016》,在龙华居住的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家旁边就有不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书店、电影放映点,还有民营博物馆,“看来要找时间多在家门口去逛逛,不用周末总跑到中心区来。”

  这一年对于不少深圳人来说,家门口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新建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让市民更为便利地乐享城市文化生活。

  深圳书城宝安城在去年5月建成开放,片区民众又多了一个遨游书海的“文化综合体”;当代艺术及城市规划馆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将在今年开放,成为深圳新的文化地标;龙华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深圳艺术学校的新校区投入使用,学生们在这里向自己的艺术梦想冲刺。

  新的一年,则带来了更多的期望。南山区的文化新地标——南山区博物馆的各项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不久后就可免费向市民开放,建成后将与南山图书馆、南山文体中心一起成为南山区公共文化的高地;在坪山新区,一个包括图书馆、书城、美术馆、文化活动中心、剧院等文化配套设施的文化综合体正在加紧建设,将在今年竣工。而包括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馆三个场馆的龙岗“三馆”,也正在开展主体工程施工,计划2017年完工,将建设成为龙岗中心城区标志性、综合性文化中心。

  这座有着深厚文化情怀的城市,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不遗余力。

  如今,在深圳街头矗立的240台自助图书馆中,原特区外地区数量已过半。去年,“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成立,这在全国群众文化系统中为首创。全市各区文化馆的节目资源从此打通区馆壁垒,更加自由流动,让公共文化资源得到更优配置。光明新区推出惠民一卡通(文体通),发卡15万张;宝安扎实推进文化春雨行动,数千名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文化辅导员活跃在各个角落……

  目前全市共建成文化馆(站)69个,公共图书馆(室)621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381个,博物馆36个,美术馆11个,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场所生长在城市各个角落,成为了一道道令人沉醉的城市风景。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获市人大常委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从法律上为市民的阅读权利提供保障。这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将“深圳读书月”法定化,并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在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城市”,阅读将无处不在!

  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深圳,“文化+”正在迸发出“1+1>2”的聚变力量,“文化产业升级版”已初见雏形。

  “文化+科技”融合成效更显著。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旗下的“美丽中国”主题公园三部曲在国内多座城市陆续开门迎客,用高科技手段讲述中国故事,深受游客好评。腾讯、A8音乐、环球数码、易尚展示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科技企业,正引领着深圳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发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支撑和带动引领作用。

  “文化+金融”步伐加快。积极参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募资计划,推动基金关注和投资深圳项目,已投资雅昌、丝路数码、金环天朗等深圳企业。前海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将关注境内外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产业。

  “文化+创客”成为热词。在第十一届文博会上,设立于集装箱内的大学生创客展区,让学生们的创意得以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示;在龙岗,全国首个文化创客园为处于孵化期、初创期的创客个人或团队开辟免租+低租众创空间,助推众多刚刚起步的文化创客们向梦想奋进。

  2015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7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突破10%。

  而进入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地位更加巩固也更具实效:合同成交额1535亿元,成为主要交易方式,出口交易额165亿元,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长风破浪,中流击水。

  宣传文化,与发展同行,与城市共舞。

  新年伊始,城市文化战略布局开启,美好蓝图绘就。

  在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中,藉由《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宣传文化系统正直面问题和不足,立足于夯实基础、补齐短板,谋划长远、创新发展,以高远姿态,以务实之举,以任重道远的担当,为这座年轻的城市创造灿烂夺目的文化愿景。

  我们相信,有创新的思维,有得力的举措,有扎实的工作,一个精神气质鲜明突出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一个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就在不远的未来。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