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海内外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共议可持续发展 发布《南京宣言》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6-10-25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颜慈    收藏本页

24日,2016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主论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图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主旨发言。 杨颜慈 摄

在全球城市化趋势下,城市遗产保护与利用该采用怎样的有效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与城市携手发展?……24日,数十位来自海内外的市长、市长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共聚南京,探讨全球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当天,2016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主论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与会代表统一着云锦制成的中国传统服饰,在古色古香的南京朝天宫大成殿,开展国际对话。

教科文组织文化创意部部长约蒂·侯萨格拉女士高度评价了南京、扬州等江苏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做出的努力。她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建设中,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将文化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包容性与文化多元性。”

24日,2016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主论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图为海内外代表共议丝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杨颜慈 摄

南京市长缪瑞林表示,包容性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在此交融。城市的发展,需要从昨天、今天、明天综合考量,从历史人文资源和未来出发,突出良性互动。同时,城市发展应注重合理调整老城功能,加快新城建设。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认为,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以文物保护代替名城保护,拆真遗产建假古董的现象广泛存在,因此加强和完善城市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十分必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中国城市化以来大规模的大拆大建,造成“千城一面”。城市发展需要实现从保护城市遗产到保护遗产城市的转变,例如加强20世纪遗产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等。

本届论坛以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建设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家园”这一论坛议题,关注“丝路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型城市文化发展与未来城市的和谐构建”、“文化创新—城市持久发展的原动力”三大城市建设发展领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论坛交流。

在此次市长论坛上,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代表着眼丝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合作、城市文化交流、媒体传播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当天晚间,论坛成果以《南京宣言》形式发布。(完)

附:《南京宣言》全文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可持续发展论坛《南京宣言》

(2016年10月24日,南京)

今天,2016年10月2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下,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相聚中国古都南京,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论坛。

我们感谢,东道主南京组织了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国际会议。

我们赞同,基多“人居三”(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会议通过的《新城市议程》提出的系列举措。

我们注意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接纳。

我们意识到,当前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带来了威胁。

我们认识到,特大城市的出现,使得中小城镇、城乡之间的连接变得尤为脆弱,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由于忽视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导致城市化带来了不公平、不平衡和脆弱性。

我们呼吁,全世界的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1)保护包括纪念物、遗址、古建筑群等在内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街道、天际线、河流、自然遗产和普通居民住宅等在内的城市景观,无论他们是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他们是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推进文化创意产业。

我们进一步呼吁,全世界的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共同致力于建设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家园:

1)秉持“人居三”《新城市议程》理念,推动文化遗产与创意融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在城市层面的实施。

3)鼓励全体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4)解决特大城市与中小城镇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5)深化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丝路城市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融入能力。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