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上海艺术家杨烨炘送“出轨·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 四川抗战文化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9-30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中国文联出版社以及中央、省市媒体代表参加了大会。来自四川省、重庆市的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院校五十余名专家学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于9月17日隆重召开“中国.四川抗战文化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九卷本“中国.四川抗战文化研究丛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尤其是四川大后方抗战文化的大型系列丛书。今年7月,丛书入选了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丛书在此时的出版是四川文化界、文学界对抗日战争的真情纪念。座谈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侯水平院长主持,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致辞,四川省政协第十届主席陶武先出席会议并指出:四川抗战有特点,贡献大,这段历史可圈可点。抗战研究有深度,成效大,这项工作可喜可贺!课题组首席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苏宁研究员介绍编撰情况。

  筚路蓝缕,中国.四川抗战文化研究”课题组历时三年。孜孜以求,形成的这套有较高学术创见的大型丛书,很多方面填补了学术空白。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抗日战争的胜利,文武两条战线的胜利。过去对抗日战争的研究,集中在军事、历史、政治方面的更多,而从文化方面来看,需要这样一部书来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据了解,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的1000多种图书中,这套“中国.四川抗战文化丛书”唯一的一部系统研究抗战文化的大型丛书。立意不仅放在四川,而是放在国家层面,体现国家意识,史诗精神。


  梳理抗战文化历史,提炼抗战精神。习总书记说,这套丛书从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美学、文化运动、文化地理等方面专题研究中国尤其是四川—大后方的抗战文化成果。抗日战争“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抵御外国侵略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首次取得全局性的伟大胜利。漫长的战争岁月中,伴随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民族解放战争的推进,形成了波澜壮阔而又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抗战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会毁灭文化,这在国际上不乏范例。可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没有使我民族文化毁灭还促使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四川的抗战文化在战火的硝烟中谱写出历史新篇章,这正是中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现。丛书用翔实的史料、细致的论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既是一场空前浩劫,也是一个转折,改变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备受欺侮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有三个高峰:五四时期、左联时期、抗战时期。不容否认,每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和意义,但相较而言,抗战时期更为辉煌。因为它始终伴随着民族复兴思潮的不断高涨。绵延时间长,内容非常丰富,聚焦于中国现代文化多义项的重建与复兴。


  抗战文化研究涉及范围广,与会专家认为。研究对象复杂,材料查找困难。丛书有当代视野,尊重历史,用材料说话。注重文献,注重调查、实录与秉笔直书。可以说,这项大型研究项目无论在学术理论上还是现实意义上都体现出较强的原创性和拓展性,国内学界处于领先地位。被出版社评价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套好书”尽可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丛书史实准确、导向正确、学术性强,同时又具有可读性。


  中国.四川抗战文化研究”丛书凝聚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及省内多家院校学者们数年心血。课题责任人为苏宁研究员,作为系统性很强的大型研究项目。丛书作者中有文艺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界著名学者:文天性、苏宁、冯宪光、苏广文、段从学、陈思广;有近年来在学界活跃的青年学子魏红姗、马晶、王菱等。这套书的出版与四川社科院抗战文化研究的传统分不开。四川社科院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抗战文艺研究,成果迭出,成就斐然,海内外影响很大,学术界曾经公认:抗战文艺研究的中心在四川省的社会科学院。老一辈学者在这个领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今天,这项研究意义更为重大。


  习近平同志在7月30号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提出“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抗战文化研究正在成为新的学术聚焦点。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套丛书的出版为今后抗战文化研究确立了新的起点。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