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上海艺术家杨烨炘送“出轨·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文化思考 > 正文
让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文化永不消退的底色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9-3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本页

本报评论员

无论反观历史,审视现在,还是瞩望未来,伟大的抗战精神都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色中不可磨灭、永不褪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抗战精神?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精辟地指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靠着这种强大精神的凝聚和鼓舞,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企图,以热血牺牲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最终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由衷尊敬,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古老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孕育的伟大精神,也成为世界人民反抗霸权侵略,维护历史正义,保卫持久和平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文艺工作者成为特别的战士,文艺作品也成为特殊的武器。从抗日战争爆发那一天起,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就通过歌曲、话剧、电影、美术、戏曲、小说、诗歌等各种艺术形式,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以一腔热血,讴歌抗战英烈,鼓舞人民斗志,号召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抗击侵略的万里长城,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直至今日,那些熟悉的旋律一经响起,仍然让人热血沸腾。

70多年过去了,战争硝烟渐渐远去,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仍以饱满的激情,以深刻的思考,不断回顾与反思那场战争,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优秀文艺作品。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早已成为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精神来源的有机构成。

二战结束以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现了长期的和平——这本身就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英勇斗争的成果。中国人民也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成就。对于身处和平、热爱和平的人们,重温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国际范围内维护正义与和平依然任重道远,因为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甚至今天依然阴魂不散。这都在警示我们,不断地认识和反思抗战历史,不断砥砺和增强抗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的就是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今天,中国人民不可阻挡地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这是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也是发展创造新文化,提升人类文明境界的伟大实践。这一过程,无论在国家内部的规划和治理上,还是在国家外部的适应和调整上都充满了各种挑战和考验。无论是怀抱爱国情怀,还是坚持民族气节,无论是展现英雄气概,还是怀抱必胜信念,都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克服各种艰难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以巨大牺牲为代价所铸就的抗日战争精神丰碑,将不断鼓舞我们开拓进取,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