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中国营养协会 积极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3-31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广播网    收藏本页
  近年来,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从春雨医生、丁香园等移动医疗的走红到“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健康领域,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蛋糕。健康产业的火热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尤其是在2015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打造健康中国”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的重视对健康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催化剂,将推动更多的企业、资本进入该领域。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营养健康领域的行业机构,已经聚合了大量行业资源的中国营养协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哪些侧重呢?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上,中国营养协会又将有哪些举措呢?

  健康产业涉及药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我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巨大的人口基数、稳定的人口增长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我国健康产业拥有不可比拟的需求潜力;但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还相对淡薄,健康消费能力有待提高,健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状况的存在,对中国营养协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发展过程中,中国营养协会始终重视普及营养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同时积极整合行业资源,为营养健康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综合性服务,培育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虽然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话题,但我国的营养健康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细分市场开放程度还偏低,国家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还需加强。相比之下,美国公众营养改善方面的投入每年高达五六百亿元美元,日本用立法的方式来保护国民营养,这方面,我国已经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60年。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中国营养协会,还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


  可喜的是,在政策上,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七大助推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引导和保障健康消费可持续增长,完善健康服务法规标准和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这些措施中还包括几十项细则,如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由政府负责保障的健康服务类公共产品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采购的类别和数量等。这些政策对解决健康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对中国营养协会开展工作也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产业发展总体向好的大背景下,中国营养协会也就营养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及常见的问题推出了相应的措施。


  针对国民营养健康观念淡薄这一问题,中国营养协会将通过讲座、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健康消费理念。如举办各种营养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及进村(社区)入户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结构,发布与其相适应的饮食指南;利用协会的媒体资源,发挥主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作用,增强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权威性。


  针对营养健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营养协会依托已经建立的八大服务平台及丰富的行业资源,引导行业自律,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秩序,同时通过会议、资金、渠道、宣传等方式,为企业及产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此外,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1.94亿,占总人口14.3%。针对这一新话题,中国营养协会也将与时俱进,利用自身优势,在健康养老领域积极作为。


  发展营养健康产业对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营养协会将为推动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健康中国贡献最大的力量。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