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展示 > 正文
本溪:十年振兴见证城市华丽燮变与文化大发展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1-5    www.citure.net  来源:本溪日报    收藏本页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城市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GDP上,“文化含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振兴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伴随着本溪城市经济、社会、民生的高速发展,城市文化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为城市梦想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文化惠民,让城市的幸福指数更高

把交响音乐会开到广场上,让高雅艺术融进百姓生活中;把文化大讲堂开到社区里,带着市民一起说文化、道文明;草根明星一展风采,这里是群众的舞台;非遗知识进校园,让古老的技艺与时代脉搏一起悦动;看一场广场电影,寻找和分享那份久违的邻里团聚的幸福……在这座人口百万的城市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那温婉如水的性格。文明,一点一滴滋养着城市的精神家园,温润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心灵。

“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交响乐演出,竟然把台子摆到了自家门口,我们真是太有福气了。”家住新家源小区的张贵清大爷兴奋不已。从去年8月末开始,“群星璀璨·幸福本溪”文艺追梦交响乐系列活动,在我市几个大广场上演,四场演出,场场爆满,群众好评如潮,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市民对高雅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审美水准,甚至让许多资深“文化人”都感到诧异。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自2003年以来,新年音乐会、舞台话剧、高端文化论坛、各类书画摄影艺术展等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就开始成为了市民文化消费的“新常态”,更不用说十年来我市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浸润和文化惠民工程的推波助澜。一场场、一幕幕精彩的文化盛宴,在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使城市的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一座幸福的宜居城市,绝对离不开文化艺术之光的照耀,而与高雅艺术,高品位文化的十年同行,早已让曲高者不再和寡。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十年来,城市文明的进步。

城市文明的进步,群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活跃,既是群众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得益于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社会文化事业,特别是群众文化的持续关注与投入,依靠的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普惠市民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扎实推进。

从2003年开始,伴随着经济民生和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广场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播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2007年开始,我市把创建品牌、繁荣发展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深化的目标,逐步形成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即“文化进村屯,建设新农村”、“文化进社区,建设新本溪”(简称“双进双建”活动),累计动员近千家单位,协调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调动各级宣传文化艺术人员和社会志愿者4000多人次,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红红火火。我市已连续三年举办群众文化节,通过大型文艺专场演出、群众文化艺术赛事、各类艺术展、基层组织各类艺术节、文艺汇演、文化公益辅导培训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暑期群众文化生活,用欢歌笑语在火热的群众文化季,写下文化惠民的生动篇章。

近年来,我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2010年1月市博物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市新华书店在药都步行街核心商业圈开设了分店;2011年我市实现农家书屋在全市行政村100%覆盖率,共建成农家书屋289个,惠及农村人口54万人,极大缓解了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2012年市艺术宫改造工程启动;本溪美术馆暨文艺家之家正在建设当中……通过多渠道谋划、多方式建设文化设施,为我市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以“文化下沉基层,充分活跃居民文化”为理念,文化部门不断丰富服务群众的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从2003年开始我市电影放映队每年深入农村和社区免费放映电影,仅2013年就播放电影3500多场,受益群众超过40万人次;十年来,通过组织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的文化惠民下基层活动,以“百姓大舞台”、“文化大展台”、“知识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和“培训下基层,辅导面对面”,让“三馆”服务更接“地气”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提升了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十年悉心培育,让群众文化的沃土,花团锦簇,目前在我市活跃着500多支群众文化团队,这些群众自发的文化团体用歌声与欢乐对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做出了最生动的解读。

文化名片,让城市更具感染力

用文化塑造城市,用文化推介城市,文化将赋予城市更生动的面孔,更富张力的表情和更加鲜明动人的感染力。近年来,在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越发重视城市文化生态的发展、城市精神发展史的整理、城市灵魂的寻找及城市文化地标的塑造,把文艺精品创作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本溪地域文化资源,发挥文化领军人物重要作用,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2010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用评书《话说本溪》,以电视评书的艺术形式,把本溪的城市发展、工业文明、名胜古迹、文体名人及城市总体形象立体呈现出来,将本溪的秀美山水、文化传承推向了全省、全国。去年4月22日,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历时两年半精心创作的反映本溪城市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人望幸福》正式出版发行,用史志的体裁记述了城市的历史,展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本溪人民不懈追求幸福的足迹,这部作品与此前面世的《本溪市文化形象大使风采录》等文艺精品,一同成为了本溪亮丽的文化名片。

2009年4月,冯大中先生个展“高山景行——冯大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这是画家20余年来首次在国内举办个展,此后,又相继在北京、南京、上海、深圳、济南、沈阳、西安、成都举办巡展,让全国观众都领略了这位素有“天下第一虎”美誉的名作风采,进一步扩大了“本溪美术现象”在全国的影响。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我市的辽砚精品占得一席之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乞粒舞在世界人民面前一展风采,我市的特色文化借助世博会的平台走出了地域的限制,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自2011年开始,我市已连续四届参加深圳文博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在2012年的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上,冯军创作的《高仿台北故宫清宫御砚100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为辽砚赢得了可贵的声誉。近年来,我市的精品文艺创作层出不穷,报告文学、杂文创作都在全国文坛享有重要的地位;桓仁版画、铁刹山农民画等美术创作新人辈出、佳作如云,不断为本溪“美术现象”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去年我市又有四人四幅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松花石砚雕刻技艺传承人冯军、朝鲜族乞粒舞传承人金明焕获得第三届国家“薪传奖”。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和文博考古、文物保护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城市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存。

随着越来越多的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人、文化作品走向全国,走向更广阔高端的平台,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标高。一张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彰显着本溪的自然与人文风采,勾勒出一幅生动俊朗的本溪印象。

文化产业,铸就华美而坚实的支柱

文化在滋润城市文明,改变着这座城市精神气质的同时,通过一个个电光石火般的文化创意,一步步扎实稳健的产业发展之路,带动着城市的产业升级,为城市的未来,铸就一根华美而坚实的产业支柱。

2003年,我市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小而散,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只占全市GDP的1.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通过发挥释放地域优势文化资源,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多业态集聚融合,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截至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54家,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2013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24条优惠政策;市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由每年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各县区也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新引擎,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本溪满族自治县围绕水洞、铁刹山、天龙洞等景区,规划发展温泉旅游、道教文化、满族民俗等文化产业,建成铁刹山农民书画苑;桓仁满族自治县建成古韵文化街,依托五女山、雅河、普乐堡等重点区域,发展版画、观赏石、包装印刷和文化旅游产业;平山区加大力度,推进剪纸创意文化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明山区立足本桓沿线区位优势,建成关东文化旅游长廊;溪湖区挖掘老城区地域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工业遗产群和红色旅游项目;南芬区坚持不懈推进辽砚文化产业园、财神寺景区建设;高新区围绕中医药文化,重点推进文化会展、文化演艺、中药养生、运动保健等产业发展。全市初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辽砚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实验)园区,产业链条日趋完善,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剪纸园实现第一年起步目标,建成10个示范基地,文化富民作用开始显现。截至2013年,全市在建文化产业园区有8个,其中桓仁包装印刷产业园和辽砚园已列入省重点文化产业建设规划,全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累计实现产值15亿元。与此同时,在“小手艺做成大产业”思路引导下,版画、农民工笔画、草编、核桃木雕、木雕、铁艺等文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我市将原市歌舞艺术剧院和市民族艺术剧院重组改制,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对原有专业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激发了文艺院团的活力,积极实施市场战略和精品工程,首次推出的大型满族歌舞《满乡鼓韵》,就在央视三套“我要上春晚”栏目中大放异彩,仅2013年全年演出就达7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我市的专业文艺演出市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县三家新华书店在完成转企任务后,主营业务销售达2600余万元。

十年振兴,我们的城市文化见证并推动着城市的华丽燮变;十年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成为了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最好注解。而以药都文化、钢都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为内容的“五大文化体系”建设,必将继续引领着未来美丽的城市梦想。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