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专家专栏 > 正文
冯奎: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动生态低碳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1-27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经济网    收藏本页

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8年进行试点。2003年环保总局发布《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试行)》,2010年1月,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使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截至目前,90%的城市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目标。

日前,在河南信阳举办的2015生态低碳城市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指出,差钱,是生态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内外都是如此。但事实上,差钱的症结在于差思路,应该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通过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差钱的问题。

有限的资金该投向哪里?

冯奎介绍,我国生态低碳城市发展,从理念导入开始,开始时注重环境整治,后来着重于产业促进,近年来通过示范项目、局部试点,已进入以城市、新城新区为空间对象,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冯奎认为,影响投融资体制机制最大的因素是我们的发展观、政绩观、城市观。一些城市热衷于修建大马路、大草坪、大广场、大建筑。一些城市正急于把安静优美的环境赶走,迅速改造成为车轮喧嚣的城市。公共财力以及社会资本的投入方向如果有误,差钱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根本无解。

冯奎提出,建设生态低碳城市,有几个关键领域需要进行大力投资发展。

投向环境治理产业。我们国家的城市,不单纯是城区,是一个广域的地区。讲生态低碳城市,就要非常重要视辖区内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矿山开发治理、海岸带治理等等,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方面,以上工作是“雪中送炭”,但比锦上添花更实在,更有长远的意义。

投向各类服务业。2014年,我国服务业比重达到47 %。世界水平是60%,发达国家是75%左右。服务业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广就业的特征。服务业水平低既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软肋,也是生态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

投向绿色建筑、推广低碳交通。同等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碳排放是高速的公路的5%~20%。自行车是零排放,通行能力比小汽车强。我们一些城市挤掉自行车的空间,用于修建大马路,过度地迎合汽车对道路的占用。这与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不一致。

投向清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国家层面要积极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有条件的城市要积极推广煤炭的清洁转化技术,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几个主要渠道都还存在什么问题?

冯奎分析认为,生态低碳城市要靠各方面来投入,但现在看,几个投融资渠道都还有一些问题。

政府的财政投入近几年有所加大,但对于解决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来说,仍是杯水车薪。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涉及大量的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引进,政府无能为力。过于强调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偏离了财政投入应用的方向。政府的作用不是自己掏钱,是创造一个大家踊跃掏钱的环境。

金融机构更多地去支持熟悉的建设项目,而不是节能环保等改造性项目。再有,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涉及到往往是小型化、改良性的项目,涉足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银行信贷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缺乏金融创新,一些生态环境项目得不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资本市场方面,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一直不健全,节能服务公司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民间资本是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民间资本在进入水电、石化、钢铁、治金、军工等能耗产业时,审批程序也较复杂。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目前一些玻璃门、弹簧门还广泛存在,影响到这些领域的企业投资。

个人理性的消费观还不够成熟。联合国对15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西欧的

调查表明,3/4的欧洲人表示,为了保护环境,愿意交付额外的费用。88%的瑞典人表示,为了换救地球的环境,愿意降低物质生活水平。但在我国,炫富、搞排场还大有市场。

生态低碳城市怎样四处找钱?

冯奎提出七个具体建议:

一是统合利用各种资金。做好重大项目申报,向省、国家争取预算内资金和国家及省的专项资金。

二是设立并高效使用城市专项资金。比如深圳市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主要不是用来建设具体工程项目,而是用于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及其产业化、重点实验室建设、低碳技术标准制定、低碳产品研发、低碳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低碳发展能力建设等。

三是完善财税激励政策。例如直接补贴消费者使用生态、低碳产品;通过税收激励一些企业搞节能创新;对使用新能源、新技术的企业给予低息、免息贷款。例如可以学习日本一些城市,直接补贴家庭和楼房的能源管理系统。

四是鼓励民间本参与。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符合法律和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经营;通过BT、BOT、TOT、PPP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低碳城市建设。

五是积极进行利益分享机制设计。ESCO这类公司美国有2000~3000家。ESCO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EPC)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工作。它们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宁波、广州等一些城市也有大量实践,但有许多阻碍因素,比如有的企业不讲诚信,不配合能源效率审计。这些方面地方政府就要有所作为。

六是扩大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投资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为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节能改造、产业低碳转型等提供金融信贷、担保、融资等服务。我们去欧洲看到,许多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各方,包括金融机构、欧洲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地区基金,共同研究生态低碳的小型项目。

七是重视国际合作。例如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国际基金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就对生态低碳城市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用好国际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至今仍是推动国内城市进行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有益途径。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