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从“传统文化”到“文化传统”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12-11    www.citure.net  来源:人民网    收藏本页
  今天在说到“传统思维”“传统经济”“传统模式”时,所谓的“传统”往往都带有“落后”“过时”的意味,但似乎唯独谈及“传统文化”时,“传统”就转成了褒义。《汉语大辞典》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为:“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是其在历史上各种物质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大集合”。文化传统却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行动方式。文化传统,更多地属于形而上的,比如“孝悌”“忠勇”等。

  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就如一枚硬币,既有“A面”,也有“B面”,然而我们却很少去思考这样的基本常识。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其属性就如传统思维、传统经济、传统模式一样,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既然是中性概念,就有一个“运用之道,存乎一心”的问题,不加辨别地将传统文化一股脑儿地引入校园,难免混淆视听,误人子弟。是的,我们的确曾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但这并不能成为今天盲目自信和自豪的根据,特别是在并不理想的教育现状中,对传统文化究竟是全盘吸收,顶礼膜拜,还是重新解构,焕发新姿,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弟子规》《二十四孝图》等传统文化读本,其中的许多内容,与其说是要“扬善”,还不如说是为了纵恶。比如《二十四孝图》宣扬的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这样的东西;比如《弟子规》中“皇权”“父权”“顺从”之类的东西……如果没有甄别,一股脑儿地照搬,不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更是对后代的戕害。


  泰勒说:“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泰勒关于文化的阐述告诉我们,文化不仅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元素,更要紧的,它是“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这样的能力与习惯,自然是应该有所选择的,而不是简单地照单全收。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就应当“连同孩子与污水一起泼掉”呢?显然也没有那么简单。甄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我觉得美国学者瑞克·玻斯纳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收获幸福的教育——一所从不考试的公立学校》一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解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他认为“在新世纪之初的信息时代,从中美两国文化的根基中,我们都可以汲取营养,找到方法来帮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自我调整良好、富有建设性的人”。他对中美不同的文化传统,既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妄自尊大。他认为,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的是“根据自己的心性去发展,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之道”,孔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比是“相当随意”的,是“不讲究系统结构”的,然而“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学以致用”确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关键特征”。孔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对自我、家庭、社区和世界的整体理解”,这其实就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广泛的实践拓展”。


  在他眼里,“很多中国古老的智慧都注重创造过程的‘源头’”,尤其是老子的“万物归道”的思想。他认为,对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和质疑属于中国的传统模式,中国道家强调的是一种“本质上更具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而在孔子看来“学习不只是体验,更是某种高度个性化的心理进程”,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没有个人思考的研究以及只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都是无用功。他还认为,把老师作为向导、教练和顾问,而非信息输出传递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部分,在他看来,孔子、老子这些中国的先哲们并“没有试图更多地去教”,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去发展智慧”。


  当然,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其思想与观念,也一样有许多不公义的东西,我们要继承的,自然不是这些。


  总之,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一棍子打死或者捧到天上都不是应有的态度。今天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究竟应该彰显怎样的文化传统。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