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特色城市 > 正文
甘肃陇南:文化“立家” 地方特色文化大放光彩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5-10-13    www.citure.net  来源:陇南日报    收藏本页

近日,由文县申报的“‘池歌昼’傩舞技艺”和“土琵琶弹唱活动(异地)”两大文化遗产项目,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认证。“池哥昼”是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的一种古老独特、原始古朴的群体祭祀舞蹈,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文县琵琶弹唱主要乐器为自制土琵琶。乐曲均为原创生活小调,它粗犷豪放,酣畅淋漓。

“你可曾看见白马人的图腾在燃烧/你可曾听见六出祁山旌旗在飘摇/你可曾唱起陇南情歌激荡的音调/你可曾记得乞巧少女七夕的微笑……”

一曲《梦回陇南》,以优美的歌词、深情悠扬的旋律,将陇南厚重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陇南素有“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之说,近年来,陇南市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陇蜀道文化发展带,建设以秦早期文化、西狭颂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区,以哈达铺红色小镇、两当兵变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区,以乞巧文化、白马人民俗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区,文化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文化“立家”,特色文化融汇富集

每年新年刚过,农历正月初九,在礼县的红河乡,传统节目“高台”表演如期拉开帷幕。

三天后,在武都区鱼龙镇,唱腔丰富多变、富有山区民歌风味的“高山戏”也登上舞台。

而在此时,陇南的“南大门”———文县,铁楼藏族乡藏家儿女已生起篝火,跳起“池哥昼”,以粗犷的舞姿、欢快的歌声闹起了元宵。

这三道文化盛宴,只是全市文化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文化是人心灵和情感的“矿藏”,陇南无疑就是一座拥有历史文化的“富矿”。

陇南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既处于丝绸之路文化的辐射带,又处于蜀道和茶马古道文化的交汇带,既有华夏民族大文化的同源性,又有特殊地理和民族变迁形成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乞巧文化、西狭文化、白马文化独具特色,秦陇文化、巴蜀文化和汉藏回羌等民族文化融汇共存,红色文化资源富集。

以乞巧为例,乞巧,是秦人遗风,至今已经传袭了两千多年。

每年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西汉水畔各乞巧点,上到老人,下至小孩,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一时间,西汉水畔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在歌舞相伴下,乞巧姑娘们传递着虔诚的期盼,真挚的情感,美好的心愿,对未来的憧憬……

有关专家称,乞巧女儿节是当地地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人文基础。

可以说,陇南处处显现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刻的寓意,无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尽的性情陶冶。

文化“扬名”,地方文化大放光彩

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一条条湍急的河流都记录着陇南的发展和人文沿革。无论是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文县白马池哥昼等民俗文化,还是礼县的先秦文化、成县的西狭颂、康县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等,都深深地打着陇南的烙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方水土孕育和承载的灿烂文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彰显魅力和内涵的直接表现。

对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科学部署,充分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让陇南文化进一步绽放光彩。

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上,陇南市立足文化资源,集中力量培育和打造以秦西垂陵园为代表的秦文化品牌、以哈达铺红军长征和两当兵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乞巧女儿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使这三大品牌的打造在短期内率先取得突破,形成陇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同时,陇南把“乡村舞台”作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家风家训,修订村规民约,传承民俗文化,评议先进典型,推动蕴藏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每到周末,康县王坝乡廖家院村就热闹非凡,在宽敞的文化广场上,传统民俗活动霸王鞭表演惹人眼球。只见表演者,每人手里拿一根鞭子,由两个拿着碟子和筷子的领队带领着,跟着音乐起舞,清脆的铃铛声和打碟声远远就能听到。

据了解,2015年1—9月份,全市共建成“乡村舞台”606个,全市将于2016年、2017年分别建成700个和468个“乡村舞台”。

陇南还积极推动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县麻纸、文县采花调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文县白马池哥昼3项进入国家非遗名录,西和春官歌演唱、宕昌羌傩舞等22项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洋汤号子、仇池山歌等185项进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320项进入县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一项项振兴文化的有力举措,使得陇南声名远播,享誉国内外。

文化“吸金”,城市文化魅力彰显

西和的手工刺绣、麻纸,礼县的草编,成县的西狭颂,宕昌的官鹅沟……每逢节假日,来自重庆,宁夏、四川等地的游客相聚陇南,观美景,吃美食,买手工艺品……

近年来,陇南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的乞巧坊,只见一双双针脚细腻,绣面鲜艳的手工绣品码放整齐,十分惹人注目。

“我从没想过靠手工刺绣这门手艺还能发家致富。”说起刺绣带来的经济效益,包集村村民包五芹感慨颇深。据了解,包五芹一年的刺绣收入接近十万元。

同样,文县白马藏族大型歌舞剧《白马·印记》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公开演出后,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尤其是先后在兰州、武都、康县等地巡回演出后,形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对此,文县相关部门决定,在2015年7月28日起,《白马·印记》正式进行商业演出。

与此同时,全市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433”发展战略,深入挖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以文兴旅,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4A级景区9家,总数位列全省第二。

此外,全市还以旅游为杠杆,撬动文化产业园区开发。目前,全市储备并开发建设了礼县秦文化产业园区、三国文化产业园区、成县西狭文化产业园区、西和县乞巧文化产业园区、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文化产业园区和两当兵变暨红色革命文化园区六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如今,随着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启动,全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已渐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陇南文化正以特有的魅力,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日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