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观察 > 正文
西安:以新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 找准文化定位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8-22    www.citure.net  来源:凤凰城市    收藏本页

昨天,凤凰寻路中国工作室推出了《图说丝绸之路城市》系列的第一辑,从区位、资源、交通、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城镇化率等方面解构了西安这座“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并认为,“西安将开启丝绸之路新纪元”。

图说一经推出便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这幅《图说西安》似乎忽略了西安的“丝路文化”价值,缺失对西安的文化分析被诟病为“最大的硬伤”。

显然,西安文化和丝绸之路关系密切。一方面,丝绸之路是汉唐长安城文化兴盛的重要原因,西安的文化也最能彰显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作为大国所代表的国家精神和时代精神;西安经历千年历史递嬗所积淀的文化价值异常璀璨,更瞩目的,是“丝绸之路:长安与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后,西安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从原来的1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增加至6处。在可见的未来,这座丝路起点之城,很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旅游中心。因此,解读西安,不提及其文化价值实不应该。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西安城欲着力打造的“长安文化”尚远远不能支撑其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文化价值,目前对古长安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二次表达要想成为丝路的文化坐标依旧道阻且长,并且,这座以坐拥丰富汉唐文化要素自居的古城时至今日仍面临着文化“围城”的窘境。

其中包括:曾经的“长安文化”和如今的“西安文化”出现断层;一面是蜚声海内外“高大上”的古长安文化,一面是西安对自身曾过于仰赖既有辉煌而固步自封的突围觉醒。近年来,在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快速建设新城新区的背景下,西安对城市文化的思考和保护稍显滞后,甚至显得落入俗套。根据《图说西安》,2013年,西安市级城建资金累计104.58亿元,占城建计划资金的61.52%,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5%。今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2020年将拥有236万人口。

与此同时,西安的文化产业推进也并非没有动作。根据西安市财务局数据,近两年,西安的年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约3000万元,在其文化产业核心区的曲江新区等地通过影视、图书发行、文博会、开发网络游戏等方式赚足了各界的眼球。在长袖古装、芙蓉盛唐的眼花缭乱之时,人们似乎穿越到古丝绸之路时期,感受到那个开放、包容、吸引人才和商贸繁盛的长安城的文化内核。显而易见,当下的西安文化与长安文化存在差距,尤其体现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上。那么,西安的城市文化到底是什么,城市精神又如何?

西安应该更加急于定位自身的文化。2013年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一经提出,西安就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其“一高地,六中心”的打造过程中,重点发力文化旅游产业。随后,地方党政部门、文化企业筹划推进系列文化丝路工程,谋划了歌剧、戏曲等丝路文化系列产品,提出要打造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示范区,并加快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欧亚文化博物馆群等项目建设。下个月,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旅游展会——首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也将开幕。

无疑,新丝绸之路建设将成为西安打胜文化“突围战”的巨大契机。放眼丝绸之路国内沿线的其他等量级城市,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越,是兰州、郑州、乌鲁木齐等地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西安是丝路文化的“富二代”。

不过,西安突围的前提,必须正视三个问题,即: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西安在新时期的“丝路文化”是否等同于古丝绸之路时期长安所承载的文化内核?相较于古长安城的多样性和外向型特征,如今的西安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此外,作为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西安快速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将如何和文化风貌保护相得益彰?

当西安明确了“西安文化”,传承了“长安文化”,才真正走出“围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才不只是一句口号。

文化的聚集、交流将提高西安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推动西安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多种文化的交流将有助于认识、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形成新的西安文化,对西安完善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西安文化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此外,与文化中心交相辉映是的,是西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技教育中心的巨大潜质,西安不仅可以为西部各省区,也可以为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培养人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输送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国际人才。既可以从这些国家招留学生,也可以走出去办孔子学院;既可以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文化合作,也可以派专家学者和文化使者到这些国家直接交流。

笔者曾走访几位生活在西安之外的“老西安”,他们说,不愿回西安的主要原因,是西安似乎丢失了活力,不太适合奋斗,生活在其中的人普遍有“守成”心态,思维趋于保守和贪图安逸。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唐克扬也曾直言,他不建议西安“山寨”过去,而建议它多关注现世的生活和创造。基于此,作为丝路文化“富二代”的西安,在新丝绸之路的语境下,理应找准文化定位,有所传承,有所创新和改造。

(撰文 王雪婷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凤凰城市编辑)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