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人物 > 城市人物-综合新闻 > 正文
“茶界泰斗”捐赠典籍 推动中国茶文化健康发展‍‍‍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7-9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105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8日在福州向福建省图书馆捐赠他毕生收藏的242卷册图书杂志典籍。张天福老人告诉记者,捐赠这些典籍是让之为社会所用,进一步推动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中国茶文化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

  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强业之路。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协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当时的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在福安县城关和社口乡分别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当时只设茶科,1937年扩建高中部,设农茶两科,改称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张天福任校长兼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学校的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茶场的科研人员;茶场既搞科研又是学生实习、劳动的基地。场校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相辅而行。茶业科教相结合,至今仍不失为办好教育的一条好经验。场、校开办初期,张天福广集人才,如庄晚芳教授、李联标研究员等人都是当时被邀参加科研、教学的骨干,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出福建省第一批茶业专业人才。像当今台湾大学教授、原台湾茶叶改良场场长吴振铎教授就是其中一个。‍

  现已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精力旺盛。他的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一天也离不开它。他极力推崇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茶文化,也高度评价福建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 。张老说:随着中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新加坡形成了“和、爱、谦、静”的新加坡茶艺;我国台湾省也有“和、敬、恰、真”的台湾茶艺。他认为,这些都不能完整的体现茶文化精神。他主张综合中国茶圣——唐朝陆羽《茶经》所提的:“茶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所提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提出以“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他说: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茶圣所捐书籍时间跨度较长,从上世纪30年代至新世纪的出版物,有中华民国四十五年八月初版的《乌龙茶及包种茶制造学》,有中华民国三十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国印刷所第三工厂出版的1935-1942年《张天福》历史资料合订本,也有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等。张天福先生第3批次向社会捐赠图书,张天福先生捐赠的首批图书是在1990年捐给由他创办的原福安茶叶改良场,现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而张天福先生捐赠的第2批批图书是捐赠给武夷山张天福茶学博物馆。


  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女士向张天福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和受捐目录,对张老毕生奉献社会的精神表示感沛,并表示将尽快将图书典籍整理向社会开放。‍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