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广告资讯 > 正文
佛山南海区探索迈向文化增长型城市 三年实现文化建设“五个新”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6-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本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孝德文化节盛况

  2010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谋求区域新一轮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确立“文化引领”作为核心战略,全面实施《“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探索由经济增长型城市向文化增长型城市转变。以建设首个“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文化理念、路径、机制创新,打造文化新格局,催生文化新力量,为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提升、环境优化再造、社会管理提升等系列瓶颈问题做了有益探索。三年来,南海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带着文化思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实践,初步形成了南海的特色,实现了文化建设“五个新”。

  确立文化新理念

  “动中求变”是南海阔步向前、生生不息的主题。近年来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海,在品尝到率先发展“头啖汤”的同时,也最先遭遇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如环境重污染、社会矛盾剧增等诸多社会发展问题。“南海模式”曾经的荣耀,背负着工业化初期的创伤。实现区域转型升级、谋划新一轮科学发展成为南海区委、区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突破发展瓶颈,赢得先机,必须要以更高的智慧找准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南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南海历史和现代取得的辉煌及成就,究其根源,主要是由南海固有的文化气质所决定,只有文化的终极价值,才可以解决发展方向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南海出现了百姓文化需求增强与政府提供文化服务滞后的矛盾,“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正凸显了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形势倒逼观念转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文化在深思熟虑后,被确立为地区发展的灵魂,文化软实力成为了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钥匙。另外,随着“城市升级”和“幸福广东”等工作的推进,产、城、人融合互动进一步发展,要为此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要创造可持续的绿色GDP,更需要文化的注入。当时,适逢“文化强省”“智慧佛山,文化先行”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南海将文化确立为发展灵魂的定位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在文化被确定为南海发展灵魂的地位后,南海出台了《“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文化引领”理念,即以文化为切入点,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探索文化与产业、环境、城市、社会乃至公民素质共生共荣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南海首次提出的“文化引领”理念,真正体现了“大文化”的概念。“文化引领”理念的“新”,在于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小文化”发展,而是成为了地区发展的灵魂核心,变“配角”为“主角”,对整个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起到引领作用。这种定位冲破了以经济GDP论英雄的藩篱,提出了文化GDP的概念,它对产业、城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渗透,促进产、城、人融合,从而让无处不在的文化能更好地传播社会正能量、南海好声音,推动和谐幸福南海的构建。

  设计文化新路径

  有了全新文化理念的创新,我们一改传统的文化“单一型”发展路径,创建“辐射型”路径,以文化作为原点,辐射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积极寻找最佳结合点,“既要根深蒂固,也要枝繁叶茂”,将文化效益最大化。

  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随着南海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管理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凝聚社区力量、活化基层氛围成为“捍卫基层”面临的又一挑战。在加强社会管理中,为了增强居民的认同度和凝聚力,我们以文化为纽带,用文化的力量柔性化解社会管理中的摩擦和矛盾,实现“以柔克刚”。在具体实践中,通过举办南海艺术节、珠三角休闲欢乐节、社区文化节等区级文化活动以及“渔耕粤韵”文化节等一镇一品文化活动,让文化潜移默化满足百姓精神需求。2011年以来,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万场(次),免费或低票价的高雅艺术演出150场,公益性文化课堂(如“南海有为讲坛”)450多场,农村、工业园区电影放映8000多场。同时,积极探索村居文化管理体制新模式,将文化组织延伸到社会的神经末梢。罗村推行的“社区文化发展委员会”,创新出一条村居文化组织“三个二” 模式(即建立两个会:文化发展委员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两个团:群众艺术团、文体社团;两个队:文体辅导队、文体义工队),得到政府、居委、企业三方支持,既解决了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一直以来无组织、无资金的老问题,又能集中资源办大事,激发基层活力。

  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南海有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优势,金融和科技都取得了突破发展。文化作为产业提升的核心要素,与金融科技等融合发展,能有效实现以文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南海启动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平台,带动文化产权质押融资,打通产业化的融资通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进央视股份、原创动力、中凯文化、水晶石等文化龙头企业,形成“一中心、双极、多基地”(一中心:39度空间,双极:沥桂、樵山,多基地:各镇街基地)的文化产业载体布局和联合招商大平台。2011年至2013年6月,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254.2亿元,其中2013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3%。出台《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鼓励和扶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作品与企业的对接,带动纺织、家电、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蒙娜丽莎、九江酒厂等企业还建起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增加企业的文化味和历史感。

  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规划让城市壮大,文化让城市伟大”。在南海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为营造南海城市风格,当地文化部门更注重注入文化要素与理念,塑造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现代都市,增添城市个性和魅力。在南海西部以文化旅游为主题,全力打造“岭南文旅第一极”,推进“西南海”城市建设。听音湖片区作为其中的核心项目,正按照岭南文化风格建设南海樵山文化中心、有为馆、飞鸿馆、听音广场,未来听音湖片区将成为承载观音文化、岭南文化、寻根文化的展示体验地。同时,南海积极探索《文化介入城市规划建设》机制,扩大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评审中文化的指标比重,增强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融合度,并据此设计建设南海博物馆、南海会馆、广东书法园等具有精神文化内涵,推动产、城、人互动的文化新地标,使其成为城市DNA的载体。一座有文化风骨、文化味道的城市,才是一座令“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

  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渗入旅游发展,能实实在在带动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提升。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污染问题,南海投入过百亿元实施节能减排治污,启动“绿色美丽家园”计划,并充分挖掘南海龙舟文化、桑基鱼塘等水文化资源,提升南海水乡文化品位。西部“文翰樵山”是南海重点打造的岭南文化与生态旅游高度融合的阵地。中旅西岸旅游产业园、国艺影视城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引进建设,西樵山5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等都通过文旅融合,带来文化、旅游、环境共同提升的三丰收。因为有文化灵魂的渗透,南海的生态文明建设才真正体现“秀外慧中”。

  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文化是文明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要提升公民素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需要文化的介入。近年来,南海通过挖掘镇街文化特点,提炼形成“关爱、孝德、树本、至善”的基层社区核心价值观,并打造“关爱桂城”“孝德罗村”“树本狮山”“至善西樵”等公民素质教育文化品牌,带动群众参与和素质提升。其中“孝德文化”被选为全国基层文明建设典型,“关爱桂城”获广东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南海的文明创建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基因”创建“特色文明品牌”的路子。

  建立文化新机制

  文化引领作为全新的理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很丰富,同时南海设计的路径也是全新的尝试,因此,必须要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文化改革中探索建立新机制,以保障理念的实施和路径的行进。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南海主张实现“全能政府”向“效能政府”的转变,遵循市场运行规律,顺势而为。为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南海出台了《文化消费补贴实施意见》,通过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方式,向文化服务机构提供间接补贴,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款对送戏下乡、社区文化活动、图书进基层、文化景点门票4个领域的文化消费行为试行补贴。为引导企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试行办法》、《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出台《鼓励民办文化、专题性体育场馆发展的意见》,激励民营文化场馆建设,目前南海共有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民营文化场馆19家。

  形成三级联动、内外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方能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以前南海缺乏对基层文化考核的有效手段,导致部分工作无法落实。实施文化改革以来,南海坚持“考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实施“基层文化建设考核”,区、镇、村三级均将文化建设考核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一改基层领导“应付”文化工作的心理,让其“更重视、更上心”。另一方面试行“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文化基础建设投入,文化促进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引领程度,以及公众对文化发展满意度等41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文化工作“量体温、测效果”,为区内各部门和镇街参与文化建设这一“赛马场”提供了目标参照。

  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民众文化参与机制。以往我们的文化服务,多是自上而下,有时甚至出现“一厢情愿”的结果。实施文化改革以来,南海因势利导建立完善规范化、常态化的民众文化参与机制,避免政府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供给模式“供需不对称,民众不买账”的尴尬,满足民众多元化、地域化、动态化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补贴的实施,满足了市民观看高雅艺术、读书看电影等需求,特别是“十元高雅艺术剧场”一经推出,广受群众欢迎,形成轰动效应。出台了《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制度化平台引导、鼓励民间文化资源参与文化,2011年至2013年奖励文化项目和个人共3713万元。在举办“乐活南海 灯湖周末”、社区文化节、珠三角休闲欢乐节等活动时,完善民众文化需求的表达机制,将民众意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决策,保证文化产品的供需平衡。南海作为内生型城市,同时兼具本土性和移民性,为此南海出台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通过文化服务满足外来群体的精神需求,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扶持民间文化团体,通过补助奖励、提供平台、加强培训,促进民间文化团体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培育文化志愿者,带动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现全区发展注册的文化义工达3500人。

  形成文化新格局

  此前南海拥有“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的殊荣。在3年的改革实践中,南海又同时收获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两块响亮的牌子,开创了全省的先河。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荣誉,而这种荣誉又铸就了南海的文化格局,确立了南海文化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中的地位和气势。这种大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4个格局的打造。

  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共生共荣的格局。实施文化引领以来,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的渗透性更加明显,全区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浪潮,“文化南海”逐渐成形。

  东、中、西三大文化片区错位发展的格局。在全区“中枢两翼,核心带动”总体战略下,南海根据东中西三片的文化个性,分别打造“潮涌灯湖”广佛都市文化高地、“动感狮城”现代产业文化高地、“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三张区域名片,依托地方特色整合资源,克服了“消化不良”的弊端。“潮涌灯湖”“动感狮城”“文翰樵山”三个特色文化片区定位明确,主题突出,建设成效渐显。东部39度空间、平洲玉器、730艺术剧场等都市文化渐浓,中部产业文化节、工业旅游等产业文化成形,西部5A级景区西樵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等岭南文化载体建设渐入佳境。三大片区的都市文化、产业文化、岭南文化成为了南海文化的三大支柱。

  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格局和区镇两级文化产业格局。南海的“城乡十分钟文化圈”以区镇文化阵地为核心、“六个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网点,形成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格局。目前,区镇村三级文化广场面积达114万平方米,文化活动室面积达37.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0.145平方米,居全省前列。同时,以39度空间为中心,沥桂、樵山为双极,各镇街园区分点布置的“一中心、双极、多基地”的文化产业载体布局,也成为文化新格局的重要表现。

  国家、省、市支持,部门协同、镇村参与的格局。以前的文化建设,一直强调区镇文化部门作为主体。现在的大文化建设,构建了区职能部门、镇街、村共同参与的格局,人人皆是推进文化的主体,文化成为分内事。除了区镇村三级成为文化工作主体外,近三年,南海还坚持与上级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努力争取到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在文化部支持下,南海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中国摄影家协会支持下,南海成功举办第24届全国摄影展;在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支持下,全力推进首个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等。

  迸发文化新力量

  实施文化引领以来,南海的文化发展理念、路径、机制得到创新,获得了国家和省级有重要分量的荣誉,形成了文化发展大格局。近三年来,多位中央领导先后到南海视察文化建设工作,这是对南海工作的关心与肯定,给予了南海莫大的鼓励与动力。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在这三年变革中,无论理念、路径或者机制如何改变创新,但文化建设的目的没有改变,仍然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仍然是“以文化人”。所以,南海的文化改革,从开始的培养文化自觉,到中间的以文化思维进行文化实践,到最后市民素质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文化关怀和文化自信的形成。这种直指人心、凸显核心的文化改革成果,就是文化建设迸发出的新力量。

  以前的“小文化”,力量较为薄弱,影响及效果也较有局限性。今天,南海的文化渗透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文化消费补贴,还是外来工文化服务;无论是社会力量办文化,还是文化介入城建;无论是旅游、产业发展,还是文明城市创建,都意味着各种文化力量正在汇聚,厚积薄发,促进城市和人的提升,促进南海文化增长型城市的形成。南海用文化去包围、去促进产业、环境、城市和社会发展,对整个社会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给予心灵的安顿和抚摸,正是文化用最强大的力量发出的文化关怀,推动着整个南海和谐幸福发展。

  回顾南海近三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做法与成效,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有新的理念、新的路径、新的机制,从而形成新的荣誉、新的格局、新的力量。文化引领产业、环境、城市、社会发展提升更加紧密更有成效,南海整个城市品质、人文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三年的探索当中,理念是核心,路径是关键,机制是保障。诚然,南海对于路径的探索还有待深入,部分机制制度也还需进一步巩固提高,但南海的文化格局已形成,文化力量正在迸发,未来三年,南海将继续沿着文化引领之路,继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各条路径的探索中融入文化思考,继续做深做透做出品牌特色,巩固完善各项机制体制,努力打造南海文化改革的升级版!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