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读书频道 > 读城--综合新闻 > 正文
湖北省图存家谱原件700多种 纸质家谱微缩成“胶片"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4-10    www.citure.net  来源:长江日报    收藏本页

昨日,在湖北省图书馆,热心读者观看工作人员如何修复古书 记者彭年 摄

读者观看16毫米胶片版《昌氏宗谱》 记者彭年 摄

4月23日,经本报牵线搭桥,武汉地区10家图书馆珍藏将对市民开放一天。本报征集读者,同记者一起去这10家图书馆提前“探宝”。昨日,“探宝”第一站,两位读者来到了湖北省图书馆。

“没想到,湖北省图书馆有这么多家谱,年代还这么久远。”昨日是本报“图书馆探宝”活动的第一天,59岁的读者李巧云首次到该馆5楼的家谱阅览区参观,连称“长了不少知识”。

得睹1767年老谱“数字版”

昨日中午,李巧云打通记者电话报名,听说下午可以去省图看家谱,立刻从汉口赶到武昌。另一位参加“探宝”的读者傅正浩是一位中职老师,业余时间研究家谱已有4年多。

省图特藏与地方文献部主任范志毅介绍,该馆馆藏的家谱原件有700多种,在全省图书馆中数量最多,其中年代最久的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周自镐等人纂修的《长沙高硚周氏族谱》,共八卷,为木活字印本。“年代这么久远的家谱,全国也不多见。”这套家谱保存在老图书馆的库房里,现在看不到原件。

不过,两位读者在特藏部的电脑里,看到了年代更久的《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修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距今247年,有的页面已经破损。

范志毅说:“它的原件来之不易,这是中科院70多岁的老人晏春林从江西吉安借回家做研究的,今年春节前他又借给我们做成数字版。”

纸质家谱“胶片化”

范志毅带着两位读者来到家谱阅览区,只见一面墙的玻璃柜里都是各种各样的家谱,有一部分是读者捐献的,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地区购买的。

纸质家谱不太容易保存,图书馆用什么方法既能将它们保存完好又方便阅读呢?范志毅拿出两卷类似胶卷的胶片,通过一台小型放映机,家谱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

“两卷胶片的长度都有30米。35毫米胶片按古线装书算法能容纳500个筒纸页,即1000个页码;16毫米胶片可容纳1200个筒纸页,即2400个页码。比起纸质家谱,胶片可永久保存。”范志毅说。

范志毅介绍,家谱阅览区每周一下午到周五对读者开放,如果要查阅缩微胶片,需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

工作人员展古籍修复绝技

同一层楼的古籍修复办公室平时不对外开放,昨日,范志毅带着本报两位读者进去一探究竟。修复专家盛兰正在修复一本《钱氏宗谱》,只见她先用小起子将粘在一起的发黄纸页轻轻揭开,再铺到桌面上,将这页纸上掉落的碎片一点点拼好,最后用很清的糨糊粘到韧性很强的竹纸上。这一绝技让两位读者叹为观止。

据了解,《钱氏宗谱》是青山市民钱民星珍藏的“老谱”,两套共24册,距今100多年历史。去年7月,他将这些已残破不堪的宝贝拿到省图请专家修复。本报对此曾作报道。

盛兰介绍,古籍修复不仅是个技术活儿,也特别考验耐心,她和另一位专家花了10个月时间,才将《钱氏宗谱》中的14本修复好,“这还不算最麻烦的,一般来讲,我们每天能修复4到5页古籍,最复杂的一天只能完成1页”。记者黄征 通讯员刘莎莎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