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雕刻艺术 > 正文
微刻大师4根金丝上刻630字《琵琶行》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2-28    www.citure.net  来源:重庆晚报    收藏本页

微刻《清明上河图》 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象牙上刻《清明上河图》

微刻《琵琶行》正面 3.5厘米长的4根金丝上刻630字《琵琶行》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获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典型人物揭晓,在全国微刻界久负盛名的本地微刻大师潘启慧获此殊誉。据悉,这是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授予个人的最高奖项。

据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介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年度典型人物的参评者,需符合多项硬指标,包括作品需于当年度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最高赛事金凤凰或百花杯中获金奖等。

何发美称,全国共有23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典型人物称号,潘启慧是我市唯一获得该荣誉者,他将于3月22日到福州领奖。

他的作品

金丝上刻630字《琵琶行》

昨日,璧山县青杠镇潘启慧家,随处可见潘启慧的微刻作品。65岁的潘启慧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这些只是用来装饰家居或正待加工的材料,真正的精品难得示人,并让重庆晚报记者见识了其中几件:

一把长约12厘米,以金丝和象牙为材料的微型琵琶,是潘启慧迄今最显其功力和技艺的作品:4根头发丝粗细的琴弦上微刻有《琵琶行》和9位国家级大师为他以燕京八绝打造的琵琶女、坐凳等。有业内人士估计,这件作品价值逾百万元。

一根烟枪上镶嵌了一块8厘米长、5厘米高的象牙上微刻了林则徐像和《虎门销烟》的文章。潘启慧称,烟枪是在一古玩店以1万元的高价买回。

以历代100名书画家作品为范本的大幅微刻,为潘启慧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授予的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重庆晚报记者看到,这些作品均以象牙刻制,以造型各异的花瓶、茶壶为主,雕刻有50幅书法、50幅绘画作品,每幅画都上了色。一幅名为“紫气东来”的微刻书法,由上万字的《道德经》组成,文字下方还微刻了87个神仙。

在长0.25厘米,高0.5厘米的象牙上刻的彩色画《泉》,用放大镜看,带给人惟妙惟肖的惊喜。

他的努力

牙刷当象牙自学微刻

潘启慧自我介绍,他自小爱好书法绘画,成年后喜欢收藏邮票和古钱币,并结交了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友。

上世纪80年代,潘启慧是璧山县青杠镇原青山子弟中学体育老师。有一次,单位组织内部展览,其中有位同事的微刻作品让潘启慧很受启发,遂决定学习微刻。随后,潘启慧分别给藏友们写信,告知以后不再交换邮票、古钱币,而要用10年时间学习微刻,并承诺学成后,将赠送每人一件自己的作品。“因为没人教,工作之余,就自己用刻刀在牙刷手柄上学着雕刻。”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潘启慧就开始刻,一直刻到11时甚至更晚。白天,他也刻刀和牙刷不离身。“只要有空就练。”有一天,一位书法朋友送给潘启慧一双象牙筷子,他灵机一动:”我就将牙刷手柄当成象牙,切成段、磨成片来练习,炼了一段时间手感后,终于成功。”原本计划用10年时间学微刻,潘启慧只用了5年。随后,他用半年时间,给100多个藏友每人赠送了一块微刻象牙作品。

他的创造

自制工具依材质调整

潘启慧介绍,他用于微刻的材料主要有4大类:玉石、象牙、印章石和头发。

为了让微刻书法能体现出其本来的笔锋,潘启慧的雕刻工具都是自制的。重庆晚报记者在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看到,盒盖上以毛笔分类写着:刻玉刀、发刻刀、刻牙刀和刻石刀子,盒子里相对应的区域里,有四五把大小、长短不一、刀口粗细有别的刻刀,四周则散放着刀头、刀片等。

为了让作品凸显刚柔并济之美,除手上功力,刻刀尤其重要。潘启慧说,比如,圆锥形的刻刀虽能刻线,但无法体现笔锋。“我就琢磨自制了四菱形刻刀。”潘启慧称,这种4面有刀口的刻刀,对各种雕刻材料都很适用,只需根据不同材质调整刀口粗细即可。

[page title= subtitle=]

他的秘诀

戒烟戒酒不干重活

潘启慧称,自从恋上微刻,他有20多年不干重活。“怕影响创作。”潘启慧介绍,以前,他很喜欢跳锅边舞,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家务事。“练微刻后我发现,就连脉搏的细微跳动,也会影响雕刻的效果;干了重活后,手则会失去原来的分寸感。”好在妻子是个贤内助,得知干重活会影响到丈夫的创作,她主动揽下了所有家务。

潘启慧称,他不抽烟也不喝酒。但练微刻前,他的酒量约有半斤。“好几次饮酒后练习微刻,发现手不听使唤,抖得厉害,就戒了。过年过节大家一起吃饭,只给我倒5钱。”

现在,年逾六旬的潘启慧除发丝上微刻需借助放大镜外,在玉石、象牙和印章石上微刻可不戴眼镜。他透露自己护眼有两大秘诀: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坚持用冷水洗脸,再用沾了冷水的洗脸帕反复擦拭脸颊和双眼,直到脸部滚烫为止。

此外,早晨起床后,花1分钟时间练习古法养生中的旋眼功:双眼望向最远的一棵树,盯着看一段时间后闭上双眼,按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旋转,再猛然睁开,如此反复多次。

他的为人

获奖很多却很低调

潘启慧从事30多年微雕,他在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象牙上刻制的《清明上河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微刻100幅中国历代名家书画,被联合国教科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以3.5厘米长的4根细如发丝的金丝琴弦微刻630字的《琵琶行》,获第14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百花杯金奖。

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称,潘启慧是本地工艺美术界的老资格———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多年。目前,微刻界一般以刻字为主,而潘启慧还擅长微刻画,并在画上作色。“他获过很多国家级大奖,为人却很低调,还经常资助困难人群。”

重庆晚报记者 董亿 毕克勤 摄影报道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