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借鉴 > 正文
六盘水工业城市转型之路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2-20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收藏本页

当前,空气污染、水安全威胁、干旱以及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正常生活的全球性问题,多数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也渐趋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约束趋紧,供给相对不足,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自然生态区域保护、生态修复及农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生态系统具有连续性,所以对众多需要转型的工业型城市而言,需要在城市、中小流域等不同尺度上,对需要恢复的对象进行确权化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导则,科学地进行生态工程恢复。”贵州六盘水市水城河治理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腾就如何助推工业城市转型问题上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转型迫在眉睫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物质条件,但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工业型城市资源渐趋枯竭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城市转型成为首要任务。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拉开了对六盘水地区丰富矿产资源开发的序幕。1978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六盘水建市。

据了解,六盘水境内有三十多种矿产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六盘水依托其丰富的煤、铁、铝等资源,经济开始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开始高速增长。短短几年,六盘水市的GDP和财政收入就连增数倍,初步实现了由落后地区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跨越。

但随着资源开发的全面起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水质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六盘水的森林覆盖率最低跌至7.55%,水土流失面积占了总面积的80%以上,荒漠化、石漠化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境内小煤窑遍地开花,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六盘水成为全国酸雨的重灾区;煤矿、洗煤厂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进长江上游的三岔河,严重影响了长江和珠江的水质。曾于2007年初,六盘水登上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名单。

“位于水城河上游区域的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河道治理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无法满足生活需要,主要是因为河道源头被渠化、道路泥泞、村落杂乱、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水乱排放等。”张腾严肃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

尽管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以“中国凉都”著称,但长期以来,六盘水市饱受以煤炭、钢材和水泥工业发展带来的空气和水污染的困扰,蜿蜒曲折的水城河贯穿整个城市,季节性洪水和雨涝灾害严重,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曾经作为城市福音的水系统已经变成城市废弃的后杂院、垃圾场和危险的死角,对群众饮水安全和下游地区经济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六盘水市转型迫在眉睫。

创新模式促转型

资源开发带来的沉重环境代价让六盘水人把环保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才能摆脱“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六盘水提出了“不要带污的GDP”的口号。

为了构建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六盘水计划建造一个以水过程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来保存和改善雨洪管理,使水成为重建健康生态系统的活化剂,促进六盘水经济的发展。

2010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首先,将河流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这一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城市的雨涝危害,而且保证雨季过后仍然有水流不断。第二,拆除渠化河渠的混凝土河堤,重建自然河岸,使河岸恢复生机,使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大提高。第三,建造包括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连续公共空间,增加通往河边的联接通道。这些绿道将城市休憩和生态空间一体化。最后,项目将滨水区开发和河道整治结合在一起。生态基础设施促进了六盘水城市的更新,提高了土地价值,增强了城市活力。

据介绍,贵州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城郊,规划总面积197.7公顷,规划区湿地类型主要是人工库塘湿地和少量永久性河流湿地,明湖湿地控制面积1200亩,建设面积658亩,水域面积428亩,湿地率为42.8%。公园于2010年7月开始建设,2011年11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2年4月28日向广大市民开放,2013年10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个项目的创新点在于从设计到后期的开发建设,都引入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张腾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道,“生态基础设施是指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自然服务的基本保障,这个概念将明湖湿地与水城河,乃至整个六盘水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使明湖湿地对于水城河和六盘水城市的整体改善起到了实至名归的作用。”

经济、环境共发展

习主席在主持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据张腾介绍,水城河治理实施3年多来,通过湿地公园等景观技术,衰退的水系统和城市周边的废弃地被成功转变为高效能、低维护的城市前厅,巧妙地调蓄雨水、净化地表污水、修复原生栖息地,并吸引了广大居民和游客,已成为六盘水市的地标性建筑,每年接待游客量已超300万人次。

丰富多彩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城市绿肺、天然氧吧。本因改善生态环境而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成为广大群众体验生态和谐、感受湿地乐趣、丰富生态知识的好去处,也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展现了凉都形象,同时,六盘水也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十佳旅游避暑城市”等称号。

长期饱受洗煤废水污染的六盘水市经过污染治理,已初见成效,全市水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环境得到治理的同时,六盘水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据政府数据披露,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82.11 亿元,增长15.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 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8.31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3.59 亿元,分别增长9.88%和19.0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3.4%,提高4 个百分点。全省增比进位预排名,从2012 年第5位上升至第3 位。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