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专家专栏 > 正文
刘玉珠:育与文化产业结合的三点建议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2-16    www.citure.net  来源:《创意城市》杂志    收藏本页

——记刘玉珠在“专业学位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对话论坛”讲话实录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对这次学位教育与文化产业的对话的举办表示祝贺!刚刚范院长说让我说几句话,言下之意不要说得太多,我的稿子写了很多,刚才黄司长一讲话,我觉得有很多地方重复,所以按照范院长的要求,就讲几句。我不是从文化部得角度讲,是从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和新生讲一讲。

能把教育和文化产业能够放到教育部议事日程当中是作为一个文化从业者长期多年的期盼。我在文化司工作了18年,到了产业司又工作了快6年了。为什么期待?第一,广泛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的消费需求。另外一方面,作为文化产业市场的需要。由这两方面构成了我国的学位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它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讲,是大事。大家知道文化产业发展现在特别迅速,文化产业作为国务院把它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次经济,这个产业发展很快,这就有一个问题,中高端人才严重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需求很大,高端人才缺位问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谈三点意见谨供参考:

第一,要解决学位教育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市场认识的问题。市场认识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教育部,甚至对我们相关部门,包括文化,特别是管钱这样的部门。为什么说认识问题是个前提?看到刚刚的表演,对石校长培养人才感到很敬佩,国家意识方面,高端人才的培养。但是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应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需求,这个综合性的需求和我们现在高等院校的培养,包括制度设计就有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这一块既有高端的需求,也有中端和低端需求,这就对高等教育的制度设计提出很高的要求。文化产业在中国只有四年的历史,高等教育这一块,设了一些院校和专业,但是和市场的发展需要相比,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现在市场是500万亿,而提供的只有1万多亿,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严峻的现实就摆在我们前面。这是有关的政府部门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怎么样适应发展,推进市场需求,来调整和设置这个产业之间的人才?认知问题不解决,后面的问题要想得到彻底的解决是不可能的。

第二,制度设计。大学主要是按照教育规律来设计的课程,现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设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市场,在市场的拼杀当中磨炼出来。前期做文化产业比较突出的人,包括马云、马化腾、陈天桥,他们都不是专门学文化出生的,但是他们在市场运行中,基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比较良好的培养,加上自己对创新的精神,他们成功了。市场培养文化产业高端人才,还要发挥好高等教育方面的作用,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基础性的教育,特别是传授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是我们高等院校的责任。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和设置教育,和市场高度吻合。如果不能针对市场的需要来进行制度上的安排和设置,特别是一些综合类的院校或者各个专业学校,我们很难培养中高端的文化产业人才。

第三,个人的设计和体验,文化产业是综合的、高度融合的产业,涉及的不仅仅是文旅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对于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人才需求就很大。还有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像艺术品这一类的。文化和金融相结合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既要有对文化的了解,对产业的了解,还要考虑金融的支撑和服务问题。你说这个是文科还是理科?我觉得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制度设计。这个制度设计出来以后,我们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包括实践的锻炼方面,就需要开拓思路,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更要遵循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化的规律来设计课程。特别是教材,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读还是到社会上去实践?都值得很好的去研究。

总之,我看到了教育部,包括国务院学位办能够拿出专门的时间提出一个完整的构想,把专业学位的学位教育和发展相结合开始提到了议事日程,我期待着这次对话之后具体的成效和成果。我代表全国文化产业局,对教育部、对国务院学位办表示深深地敬意,当然了更多的还是期待。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