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各地新闻 > 正文
漳州“造船世家”木制工序打造闽南最长龙舟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2-14    www.citure.net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收藏本页

宗兴船厂头家郑水土师傅已完成龙舟木制工序 余丹 摄

“输人不输阵,要做就要做最大!”近日,福建龙海市宗兴造船厂“头家”郑水土师傅在龙海市颜厝镇官田村向记者展示已完成木制工序的“郑氏龙舟”。据悉,该龙舟长29.48米,居目前闽南地区龙舟长度之首。

闽南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划龙舟已不局限于一项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更多的是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体育精神和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坚定决心。

为了“备战”来年的端午竞渡,颜厝镇官田村村民自发集资,特邀郑水土师傅打造这条全新的龙舟。

“郑氏龙舟采用武夷山的杉树原木,长近30米,耗时8天完成了木制工序,目前已基本成型。”郑水土师傅带领记者参观船厂内的龙舟,只见这艘长29.48米,宽1.5米的郑氏龙舟悬空倒挂着,几位工人正在进行后续作业。

位于龙海市海澄镇豆巷村古月港之畔的宗兴船厂,是目前漳州地区最大的龙舟建造地。船厂头家郑水土师傅,是远近闻名的造船好手,自然成为官田村首选的造船师傅。

“光是衔接船腹的八两双头铁钉就用了3万多根!”据郑水土师傅介绍,制作龙舟的第一步为“开板”,即是将原木切成一片一片木板,然后在进行“水底崎”、“肚壁”、“顶单”、“掘手”、“拍竹”、“水波”、“内抽”等安装组合步骤。

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科科长林瑞红告诉记者,这些令人有些不知所云、宛如“密码”的术语,来源于早期福建传统造船业。

福建传统造船业是一项要求严格却又相当辛苦的行当,学徒入行一般都在十一、二岁,基本上来自无力读书家庭的子弟,以至后来即便能成为大师傅也基本不识字。

“这些目不识丁的船家有着一整套造船及水上生活的‘专业术语’,如果不是内行人,谁也无法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林瑞红认为,这些术语无意间丰富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创发港传统造船工艺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福建第二大河流——九龙江流域物产富饶,盛产建造木质帆船所需的松、杉、樟等物料,为民间造船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郑水土师傅告诉记者,其家族造船历史至少有上百年。

清末民初,郑水土师傅的祖父郑文庆从曾祖父手上继承衣钵,创办了宗兴船厂。一代传一代,耳濡目染下,郑水土师傅喜欢上造船工艺,并于1969年开始跟随父亲郑俩招学习造船。

如今,郑水土师承了父亲的好手艺,同类型的龙舟,郑水土师傅打造的龙舟总是要比别人更快更稳,在村民们中口碑极好。

“年后我们会为龙舟涂桐油灰,然后上油漆,再涂桐油灰,最后装上龙舵、龙桨就可以下水了!”郑水土师傅口中的“下水”,是龙舟打造完后一个庄重且欢庆的传统仪式,寄予了传统造船工匠们深厚的情怀。

据悉,“郑氏龙舟”将于明年农历四月初一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并参加明年端午节的龙舟比赛。

闽南俗语称,“一澳头师傅造一澳头船”,每个造船工匠都有了自己独特的造船风格,至今郑水土师傅及其两个儿子仍秉持着父辈的传统木制船舶技艺,打造闽南特有龙舟。而郑水土师傅家祖传船谱等民间珍贵实物,也为漳州着手实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有力证据。(完)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