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产业-综合新闻 > 正文
内蒙古:彰显草原文化特色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1-17    www.citure.net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收藏本页

作为北方草原民族的摇篮和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彰显草原文化特色,在保护、传承中积极推动草原文化的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舞台艺术:唱响草原 走向世界

舞台艺术创作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自治区近年来重点加强规划指导,搭建展示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一批感染人、有市场的优秀舞台剧目脱颖而出。

依托马业资源,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打造出我国首创大型马文化实景剧《千古马颂》,众多中外游客被深深吸引,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唱响纽约、莫斯科等地的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正在策划、创作和编排更多草原童谣,让国内外观众在天籁般的童音中追忆童年、回归自然。

被誉为“令人震撼视听盛宴”的大型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2013年以来在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演出400余场,其投资方和核心演出团队是去年刚组建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

如今,这些唱响草原、走向世界的艺术作品已成为内蒙古一张张鲜亮、迷人的名片。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社会参与

元上都遗址,蒙古族长调,呼麦……内蒙古大草原拥有丰富又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内蒙古组织实施可移动文物普查、大遗址保护、古建筑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等工作,并从2005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6日确定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让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目前,内蒙古拥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7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0处盟市、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呼麦已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分别达80项、342项。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内蒙古坚持在传承中扩大草原文化的影响力。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巴德玛2009年从家乡阿拉善盟来到10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调的民间唱法。“国家每年给我1万元传承人津贴,我必须尽力教好学生,把长调传承下去。”她说。

在通辽市库伦旗,政府通过投入资金、鼓励公众参与等方式加大保护力度,使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安代舞重获新生。

文化产业:格局形成 厚积薄发

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活跃程度。目前,以草原文化为精髓的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企业规模增大、经济贡献上升的态势。

本土创作的《草原豆思》《国家的孩子》《中华德育故事》等动漫作品及其品牌,为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呼伦贝尔市特色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乌海市“中国书法城”、阿拉善盟奇石等特色文化产业,正集聚越来越多的人气,开拓越来越广的市场。

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等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指引下,内蒙古已建成5个国家级、3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建21个自治区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正在产生集约效应和规模效应。

许多转制后的文化集团公司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众多民营资本也涌入文化产业市场,改变了国有控股集团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形成多元化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