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城市展示 > 正文
“世界城市日”上海展望30年后发展愿景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0-31      来源:新闻晨报    收藏本页

□晨报记者 杨育才

今天是首个“世界城市日”。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上海则是首个“世界城市日”的主场城市。作为“世界城市日”的发源地,30年后的上海将是什么样的?

昨日,中外专家齐聚上海师范大学,在以“上海2050-崛起中的全球城市”为主题的全球城市论坛上畅想上海的未来。

部分市民不接受“魔都”称呼

今天,全球50%以上的人口已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约50亿人将聚居在城镇地区; 而到2050年,更有80%的人口将生活在大都市地区。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30年后将以何种形象呈现给世界?

在昨天的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陆伟芳认为,21世纪中叶,上海大致可能成为以信息网络为特征的“全球城市2.0版”。在这一过程中,上海会有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围,会有更加执着的探索精神,民族融合与文化多元共处会逐渐成为现实。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政府“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陆建非表示,上海这座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却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城徽、城标、城旗、城色、别号、昵称,或者动物吉祥物之类。

“眼下有不少年轻人将上海戏谑地称作‘魔都’,不过也有不少上海市民难以从心理上和文化上认同该称呼。”陆建非表示,无论回眸历史,还是检阅现实,甚至眺望愿景,上海都应定位为“先锋之城”。

荷兰国家旅游研究院院长HansDominicus教授则认为,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上海的挑战是如何从“东方之珠”变成“世界之珠”。“应对这一挑战,光有城市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到居民和游客的和谐共存,这是上海目前也是未来五十年所坚持的发展道路。”

公共标识亟须规范

“目前上海的不少公共标识,无论是路标、路牌、门牌还是指示牌、导览图都存在符号不清晰、语言不通顺或者翻译不恰当等问题。”陆建非认为,因为缺乏跨文化意识、忽视文化差异,上海公共标识存在用词、文体和语气不当等失误,如有些公厕仍使用“WC”来标识。“W.C。的英文全称为watercloset,意思是抽水马桶,用它代表厕所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国外却很少这样用,人们更习惯使用toilet、restroom等字样。”

再比如,“顾客止步”被生硬地译为“CustomersCan 謘 tGoin”,而英语国家一般不使用“××免进”,而是用“StaffOnly”,因为更符合英语习惯。

陆建非认为,上海作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城市标识也应和国际接轨,规范化、国际化、人性化,力求既简约、醒目,又典雅、得体,这样才能提升跨文化沟通的实效。

公共标示的规范化,有利于提升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形象。HansDominicus也认为,在城市形象的提升中,旅游和游客在当中所起的作用必不可少。“游客不仅仅带给这个城市额外的收入,他们还是短暂的居民,和当地居民一样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他们能反推城市各种休闲设施的建设和质量提升,无论公共交通、饭店,还是酒吧、剧院、旅游景点,当然还有商店。最后,游客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大使,向全世界展示城市的热情好客、魅力和文化大融合。”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