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专家专栏 > 正文
王格芳: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0-29    www.citure.net  来源:大众日报    收藏本页

城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回顾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实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防治快速城镇化中的生态破坏问题,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必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觉的战略选择。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在1949年只有10.64%,到1981年首次突破20%,达到20.16%;1996年突破30%,达到30.48%;到2003年达到了40.53%,跨过40%;到2011年末,达到51.27%,跨过50%;到2013年末,又提高到53.73%。10个百分点左右的第一次跨越,用了30多年,第二次跨越用了15年,而第三次跨越只用了7年,第四次跨越也只用了8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水源地、大气的污染问题非常突出,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带来的污染更为严峻,酸雨及其带来的危害仍然很严重。许多城市由于垃圾处理不及时而深陷“垃圾围城”的困扰。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城市的垃圾产量年均递增值达7%以上,几乎与GDP增速同步。由于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自净和修复能力严重降低,导致“城市热岛”、“城市荒漠”现象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城市面临现代健康危机,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导致的疾病频现。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对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更是难以估量。实践已经充分表明:“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生态文明不搞好,物质文明也很难持续发展。以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改变,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城镇化的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必然要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为此,就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坚持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需要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而且包括生态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生活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当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保持合理的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城镇化进程中,“速度”与“质量”都不可偏废。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中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城镇化问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滞后,更表现在整体质量上的低下。因此,我们要在保持一个适宜的城镇化速度的同时,把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内涵和质量上。

第二,转变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贪大求洋、大拆大建、重复建设现象。中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能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的国情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城市的规模效益,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为此,一要重点抓好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的集聚,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二要在城市用地发展形态上尽量紧凑,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城市资源,建设集约节约型城镇;三要促进城乡建设由分散布局、无序扩张转向有机集中和重点布局。

第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多样、发展情况不一,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城镇化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国土的评价重点。主体功能区战略对那些不适宜开发地区的领导干部来说,解除了城镇化考核指标上的顾虑和包袱,有利于中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继续做好贯彻落实。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教授)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