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上海艺术家杨烨炘送“出轨·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专家专栏 > 正文
于丹:中华文化的写意性特质与创意化空间
  中国城市文化网  时间:2014-10-22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收藏本页

  导语:2014年10月18日—19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杭州白马湖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与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来自两岸四地近150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25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立足于两岸高校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交流合作,以务实的理论探讨、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为基础,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促进全球华人文化创意领域的跨界合作与交流。以下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的主旨演讲。

  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质变

  五年时光,对于两岸文化产业和高校建设来讲是跨越性的。在我看来,最近五年中,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三个质的变化:第一,过去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产业售卖创意。创意仅仅是产品,而产业才是真正的目的。但是在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发现,创意驱动产业,创意不仅仅是产品,而变成孵化器、变成原动力,创意真正从原来的价格上升到了自己的独立价值空间,这是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熟的标志。

  第二,中华文化这些年来屡屡作为一种识别符号、局部元素点缀在各种呈现之中,也是在最近一两年开始出现了一种气质创意,也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我们的特质是什么,我们真正的创意空间又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全盘的考虑:中华文明的创意从前几年局部的物理式的点缀,起了今天的化合反应。

  第三个变化,高校。高校从原来的人才储备库,现在越来越变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程智库。其实现在有很多的行业、很多的园区,最后都是要有一个体系评定的,而高校不仅仅有大量激情澎湃的创意人才,更重要的是作为智库还提供理性的、终端的评价标准。这些事情其实两岸大学都在做,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样的评价模块。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硬件配置上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评价体系的出台能够杜绝文化创意是一个筐,捡到什么往里装。怎样才是这样一个理性的发展?我们有这样一个联盟,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里作为智库的意义正在日益彰显。

  在这样的变化下,每一次我们年会的使命都会不断的翻新。我很高兴今年有幸参加这样一个主题年会,针对我们今年的主题中华文化的创意实践,我想在这里谈我自己浅显的几个观念。

  创意时间回归节气

  第一,文化是有时间维度、有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化的时间维度是什么呢?是中国农耕文明中气质和观念如何在现代创意中的彰显,如何体现中国哲学观念“天人合一”,我们的创意不仅仅出现一个中国红的颜色、青花瓷的元素,我们今天真正要想的是哲学观念在创意空间中如何彰显。

  我想和大家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农耕文明,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它不仅仅在土地中生长粮食,也生长着伦理的观念,也生长着我们的规矩和归属。其实节气不是一件小事情,有人问你觉得中国节日和美国节日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说美国的节日是从天上下来的,中国的节日从地里长出来的。一个基督教国家是以神的节日,人来放假,而在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这些大节的时候是集体的致敬与狂欢。中国过的是什么?过的是节气、秩序。清明,这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气。我们会慎终追远,送上对祖先和精英先辈的致意;端午,这里有深深人文的寄托,悼念屈原、赛龙舟、包粽子,但是端午最早的起因真的因为病毒在这个时候开始复苏,所以小孩子手腕系五彩红线,这是为了驱邪祛病,本身是一个大节气。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是替代基督教国家的礼拜,只不过我们是农耕文明的时候,每一个节气是心地最重要的律条,都市化以后这个概念淡化了,无论欧洲、美国,无论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还是信息化的时代,他们上礼拜教堂的习惯不会停止,甚至不会因为战争、动乱而停止。这个其实是一种文明时间坐标的接续,我们今天还有吗?

  所以创意空间是什么?就是怀远现代生活的时候,不失去传统的节奏,没有节奏的人会心慌的,如果我们每天都以八小时的工作作为节奏,我们每次都只剩下了国庆可以放假,寒假、暑假可以放假,这些并不是根属于农耕文明传统的节奏。

  我们创意空间可以在中国迅速走向城镇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原农耕文明的节奏与观念吗?节气不是一件小事,是大创意在局部空间完成的一种唤醒。上课的时候,我习惯就今天是什么样的节气和学生讨论一下,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我说今天是小满,很多大学生说不知道,我说小满是庄家在谷穗开始饱满的时候,人心里起来一种小小的满足。一个小姑娘当时问有大满吗,我说没有,她说为什么没有?这个孩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恍然想到一个观念,中国人是农民的满足,是诗意的田园安顿,所以他们看见的就是小小的有依据的满足。大满就是抽一个奖,突然中了头彩,大满是今天这个时代人才期望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对中国农民来讲,守着土地规矩的人有小满就可以了,不期待大满,最大的满足就是金秋时节可以收割了。

  《周易》讲一个真正的成长的人有四合,要合什么?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有自强不息、有厚德载物,有日月光明。在自己的一心之中,无非就是还有一个敬畏之心,不能因为有了科学就不怕遭天谴,这样的坐标在今天过时吗?我们创意空间能不能体现中国人这种朴素的乡土观念?所以这是用节气驱动的节奏。

  创意空间回归禅境

  中国人的山水与禅意,中国人的时间由节气构筑在土地上。中国人的空间是一个自我永远在远山近水中悟得的空的禅境,山水是有观念的。中国山如德,水如智,提倡儒家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时候,如同山峦要有坚守,所以五岳一定是最主流的。但是上善若水,令万物莫与之争,古代中国人有山水之德。而如今春秋正在远离我们的生命,山水也在远离,离开山水我们创意就是自恋的盆景了。如果离开了滋养,有再尖端的技术也只是为了表达。没有了内涵和根系,我们技术只是空洞的载体。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一句话,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是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那么早的一本书说出这句话,恰恰是我们今天的写照。今天有多少人觉得我的精神安顿,家园感越来越强?今天这个时代能够花钱买到的东西不再是奢侈品,最大的奢侈品是安全感。怎样才能够心安?当你一个人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时候,一颗心磅礴万物,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古代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才不会感到特别惶恐。中国古人常常说孤独,但是并不惶恐,孤独是一种很高级的境界。不见得我们如此热闹的喧嚣的空间能够给人心安顿。人不怕孤独,人怕孤独背后的惶恐和焦虑,是人失去了坐标和参照以后内心的惶恐。古人在山水之间享受生命中有尊严的孤独,当人心有山川的时候,我们能够克服都市焦虑症。有山水在的时候,人是有坐标的。

  大家会说,我们现在房价这么贵,北京房价很贵,杭州房价也很贵,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体会这一切吗?中国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写意性的特质,山水有的时候是可以请进自己的生活的。

  我有很多台湾的朋友,我和他们在一起很多时候为了品茶。茶是什么?茶字是人在草木之间,一盏清茶在手里能够喝出山川草木之境,不见得在乎茶品价位。这两年中国流行一个词叫斗茶,茶是和静清寂,这个事儿都要斗还有什么事儿不斗?真喝茶是为了一种超越。很多人做创意园,包括装修人家都有小小的茶室,都摆一个茶案,但是能带我们到草木间吗?

  我在台湾的时候曾经到过花莲,佛光山的师傅们陪着我住到他们的月光寺,手里提着打出来的水,拿着瓦斯炉,背着这些东西一路往上走。当时在太鲁阁是走到半山腰上,长风浩荡,一个小亭子里,自己在那儿烹茶,茶并不名贵,焚香的时候不需要现在的化学香。一块沉香木,你会觉得山水草木跟你浑然一体。

  我们能不能在今天的创意中还原这一切,我不希望中国人把茶第一喝的有力气,要斗的高效;第二,喝的太矫情,一定说这件事情雅到某个特权。好的创意是把这个民族血脉的接续,还原到普通人的生活里。禅是什么,不是满满的堆砌,不是叫一个人沉溺在过多的形式感中。禅是一种空灵中的觉悟,这种空与静,把自己腾空才回得来,我们总是带着东西往前走会不胜负荷。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问这件事情每天都要用加法,但是修行这件事儿每天都要减少。每天减一点,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让自己无为的时候是无所不为的开始,因为不是较劲的作为,而是顺势而为。所以其实所有的禅境如果能够还原到生活里,这其实才是空间之意。

  第三个问题,中国人的写意性,中国文化真正的写意是我们的特质,这是中国人在一个点上激活万水千山,古今自然,中国过去不开音乐会取悦别人,琴到无人更是功,所以中国人能不能把写意性通自然地这一点真正体现在创意里?中国人弹琴最写意的是陶渊明,千不解音律,而素琴一张。李白说的好,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新,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我们今天有这种得意忘言吗?中国人沉溺于具体具象不是我们审美的特质,中国人这么点黑磨可以分五色,画出远山近水,无穷诗意。中国禅宗说最好的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什么事情要留有一点点空间,这一点就是写意性,所以中国的这一点写意在今天的创意空间里过分卓越于象,怎么样破象,怎么样超越于象外,把这样的境界打开我们的观念就活在今天,这种写意的无穷就出现了。

  创意土壤回归诗歌

  中国戏曲里一根马鞭子,就有马出现了;跑一圈就如跑千里了。能不能把这些还原到所有创意中,而不仅仅是支离破碎的文化符号。

  中国诗歌是中国人的乡土,也是中国人生命的表达节奏。诗意是什么?不是春花秋月,诗意是有张力的,在约束中给你约束的反差。怎么把中国诗意节奏表现出来?今天的微博写140字你觉得很少吗——中国五律诗、七律诗更少,诗意是都市化进程中血液中的乡土。

  我的学生说老读诗不发愁吗?我说读诗会更发愁的。你的愁有什么形状吗?你的愁有重量吗?你的愁有长度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你怎么看得见?落花飞絮一登楼。中国的汉字其实是特别好的创意的点,因为中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故事,中国字里都有观念,如果我们能够在汉字和诗歌中重新找到这一切,文化的气质就凝结起来了。我们在今天还有多少孩子,一天到晚用各种符号聊天的时候,还懂得中国诗意的表达吗?所以留住这种节奏也是最大的创意。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是天人合一,是我们时间的节奏。山水与禅境是空间的表达;最大的写意性贯穿音乐、美术以及人与自然的沟通方式;我们的诗歌这是血脉中的乡土,让我们以独特的张力完成有限时空的创意。我期待的是我们的创意从符号走向气质表达,中华文化的创意实践——我们会一点一点在这个旗帜下完成更多的呈现,让这种呈现给我们喧嚣的俗世带来祖宗传下来的福音,让中华文化的一点滋养,成为从容不迫的中国人。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