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建筑规划 > 建筑人物 > 正文
用建筑抒发文人情怀 手工建造征服西方
  时间:2012-3-11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编辑:秋言【字体: 】【收藏】【关闭

  编者按:王澍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却抒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事迹。此次获奖这标志着中国高雅艺术登堂入室,真正被世界所认可。

王澍

  王澍

  1963年11月出生,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今年2月28日,49岁的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并且是第四年轻的得奖者。这也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问鼎这一桂冠。普利兹克建筑奖又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作为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代表着西方主流艺术的评判标准,从某种意义上看,王澍获奖比张艺谋当年取得金熊奖更令人兴奋,这标志着中国高雅艺术登堂入室,真正被世界所认可。

  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

  土生土长的中国建筑师王澍从未在国外创作任何作品、求学过程也完全在中国完成。他倾向于将中国传统趣味用几何块面表现,有着深厚国画功底和文学情结的王澍,一直试图用建筑承载着某种深厚的文人情怀,在中国美院建筑学院教育中,也注重手工艺和传统书画。

  "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是王澍秉持的学术理念,作为是中国本土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坚守建筑理想。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城乡建筑风格趋同化现象,他以对西方现代城市及建筑观念的反思为理论背景,批判性地回归地域建筑传统。王澍说:"在当今世界,人们热衷于谈论科学、技术、电脑,我则喜欢谈论基于手绘和手工艺之上的建筑。"他的坚持为他带来了世界级的荣誉。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说明了王澍获奖的理由:"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手工建造在西方人眼中是最贵的建筑

  有人评价我的象山校园,"一根线拉得比沈周还长(注:沈周是中国明代书画家)。"1990年,我做出第一个独立的作品--海宁少年宫,后来还做了美院的大礼堂改造。作品还没做完,80%的人表示不理解。但看到实物,他们理解了。

  那时我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出国,那肯定是去讲学或者办展览,而不是求学。这话应验了。

  手工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在我的建筑里,传统工匠让那些被丢弃的材料恢复尊严。但西方人已经负担不起,他们已经越过了这个阶段,想回头也不行了。

  当中国的手工劳动成本提高,它也将退场。所以我是在"提前抢救",让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施工技术并存。宁波历史博物馆、美院象山校区都是这样的大规模实验。我们是用了相对低廉的方式建造,但在西方人眼里,这是全世界最贵、最离谱的方式。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