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专题 > 2011两会看城市文化 > 两会观点 > 正文
金炳华、杨澜等代表委员对话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时间:2011-03-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admin【字体: 】【收藏】【关闭

制图:蔡华伟

  【阅读提示】

  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对话人:

  金炳华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

  周汉民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张倩红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

  孙 萍委员(中国京剧院演员)

  赵昌平委员(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杨 澜委员(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何星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正进入一个比任何时候都看重文化的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明确指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在“十二五”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系统整合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提升软实力,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

  释放文化的力量

  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更多地区播出中国电视节目,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向世界敞开胸怀……这些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

  “全社会开始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作协副主席金炳华代表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建设这部分,起句就强调“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强调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不仅因为创造了众多世界纪录,更因为体现了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别是一个有着深厚积淀的民族将自己生动地展示给了世界。”曾任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的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委员认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前不久,中国形象宣传片在海外播出引发热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委员认为,用人物代替国家建设成就作为形象片主体,是理念上的一大进步,传播方式也有重大突破。这些年,一方面我们主动拥抱世界,一方面世界也见证了我们创造的奇迹。有了硬实力的支撑,我们展现软实力也更加自信。

  传递什么样的中国形象

  中国杂技、书法、京剧、太极拳等传统文化,外国人喜欢;但同时,他们更想了解今天的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文化创新与精神活力。代表委员们表示,我们独特的文明体系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更需要世界的了解与认同。

  作为研究文化的学者,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委员的观点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承载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润物无声、自自然然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文化创新与精神活力。

  中国京剧院京剧演员孙萍委员,在西方从事中华文化传播工作,曾对国内文化领域长期调研。她的看法是:“我们需要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大格局,而不是盲目地做西方文化的追随者。”

  “现在一提软实力,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大量投入,将文化推出去、送出去。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先做好基础理论思考和研究,理清中国文化的本体精神是什么,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什么,能为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什么?要认清中西文化的关系,让马克思主义信念、西方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等因素形成合力。否则,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委员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任务还很艰巨,需要的不是两三年,恐怕是二三十年”。

  “走出去”呼唤顶层设计

  “外国人和我们相比,思维方式不一样,语言不一样,如何让他们明白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和我们的价值观,需要下一番工夫。现在急需培养一流的媒体、一流的作家、一流的导演、一流的经纪人等,更好地向世界表达中国。”周汉民说。

  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澜委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有很多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目前民营文化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力量分散,缺少长期发展战略和品牌影响力。他们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文化离不开物化品,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许多代表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何星亮表示,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前推动文化发展时一些随意性的、临时性的举措已经减少,政府越来越多地从宏观整体层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文化战略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考虑,也就是‘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相信这会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走得更顺畅。”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