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读书频道 > 图书快递 > 正文
席慕蓉写诗回望爱情 新诗集《以诗之名》献给亡夫
  时间:2011-11-24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韵秋【字体: 】【收藏】【关闭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是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第一部诗集《七里香》中一首诗,曾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流淌。与此相隔30年,席慕蓉的第七部诗集《以诗之名》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1月1日,席慕蓉携新诗集来到北京与大陆读者见面座谈。已年过六旬的席慕蓉表示,现在写诗是一种回望。到了这个年龄,她才知道时间跟爱情是相同的,把握不住,只能回望。

  时间爱情都只能回望

  在新诗集《以诗之名》序言中,席慕蓉写道:“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开始写诗?又为什么还在继续写诗?我或许可以用生活中的转折来回答,譬如战乱,譬如寂寞……可是,心里总觉得不安,这些答案并不完全,甚至也不一定正确。”采访当天,面对同样的疑问,席慕蓉给出了一个不太模糊的答案,她称现在写诗是一种回望。

  她特别提到新诗集中的一首诗《恐怖的说法》。她说诗本身是有生命的,当它诞生以后可能跟作者无关,却与读者一同成长。“有人说《恐怖的说法》这首诗挺幽默的,其实也蛮恐怖的,我写诗的时候是一种回头看的动作。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人,手足无措。”席慕蓉说,她的诗如果以自己的感觉来写的话,差不多都是一种回望,好像回头看着比较清楚。

  这本诗集是席慕蓉献给亡夫刘海北的。谈起与丈夫相识的经历,席慕蓉说:“爱上一个人其实是件很难得的事情。我在台北上大学,海北在台中,而我们却在比利时相遇。如果是在台湾,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相识。”她说,她到了这个年龄才知道时间跟爱情是相同的,就是它来的时候你都把握不住,所以它走了以后,你只能回望。

  常常躲在“山洞”里

  席慕蓉当天穿了一件黑色上衣,略显庄重,枣红色的围巾却为这份庄重增添了几分灵动。谈到现在的生活,席慕蓉笑称自己是山顶洞人:“我住在半山腰,方圆5公里以内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我常常躲在我的‘山洞’里”。但这位山顶洞人却并非与世隔绝,谈到前不久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席慕蓉称这是对诗歌国度极大的鼓励。她说:“他是一个诗人,这次获奖让诗这一文体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席慕蓉说,她知道这位诗人是通过台湾文人陈黎翻译的一本诗集,读后非常喜欢。

  她现场背诵了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一首诗《黑色明信片》:“死神偶然来了,为你量身。这个跟死神的会晤,然后你就淡忘了,可是时间继续,然后那件衣服在安静的寂静中。这个相遇转身就被遗忘了,时光继续,但是在寂静中,这件衣服已经缝制完成。”席慕蓉说,当她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差点被“吓死”,“与死神的这个相遇转身就被遗忘了,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这件衣服已经缝制好了。这首诗简直太好了。”

  继续给虚拟男孩写信

  与以往的六本诗集不同,新诗集《以诗之名》第九章节收录了席慕蓉的三首英雄诗,分别是《英雄噶尔丹》《英雄哲别》《锁儿罕·失刺》,她称它们为“英雄组曲”。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对于这个游牧民族有着特殊的感情。

  席慕蓉说,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她现在对蒙古族的英雄史诗特别有兴趣。她说:“蒙古族是个游牧民族,我们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就是《江格尔》,这首诗是一段一段的,先讲英雄的出身,然后是英雄被恶魔侵扰,最后是英雄战胜魔鬼,其间穿插着英雄的婚嫁、英雄的凯旋等章节。”席慕蓉提起她有一次回内蒙古参加了一个婚礼,当时婚礼上就有人唱其中的“英雄的婚嫁”这段,令她特别难忘。

  谈到接下来的写作计划,席慕蓉称她打算写一系列英雄诗,内蒙古的蓝天、明月时时刻刻让她怀念。同时,她还提到之前以书信方式写了一组名为《海日汗的信》长诗,是送给她每次回内蒙古看到的那些孩子们的。她说:“我虚拟这么一个男孩子,给他写信。前10封已经写完了。但是去年一年时间里都没有写,现在我要逼自己写,写到21篇,准备出版。”

  以诗之名

  《以诗之名》收录了席慕蓉最新创作的50多首诗歌。这部诗集与去年推出的六部诗集一起,共同构筑了席慕蓉的诗歌国度。诗集中大部分诗歌写成于2005年之后,很多是从未发表过的,更是从未收录其他诗集中。在席慕蓉看来,这是一本以诗为名、将时光层叠交错的集子,读者从中亦能感受诗人的最新情感体悟。

  《恐怖的说法》(节选)

  有一种恐怖的说法:

  诗继续活着无关诗人是否存在

  还有一种更恐怖的说法是——

  要到了诗人终于离席之后诗

  才开始真正完整地显露出来(删节)

  《以诗之名》(节选)

  以诗之名我们搜寻记忆

  纵使一切都已是过去了的过去

  在溪流的两岸目光迂回之处

  毕竟有人曾经深深地爱过

  稍早如拓跋鲜卑更远如戎狄 (删节)

  ——摘自席慕蓉最新诗集《以诗之名》

  (记者田超)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